二十七年前的十二月五日,素有“乐坛李白”作曲家王酩不幸离世了。因此这个日子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二十七年的时光悄然流逝,可他留下的旋律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他的离去,是乐坛难以弥补的损失,却也开启了人们对他无尽怀念的篇章。

王酩,1934年出生于上海,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音乐生涯从青年文工团开始,1950年创作的第一首歌曲《欢迎南下参军歌》便获得了上海市学生歌咏比赛一等奖。王酩的音乐作品广泛涉及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等领域,为《海霞》《黑三角》《小花》等100多部影视作品作曲。他的作品《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难忘今宵》等歌曲红遍大江南北,久唱不衰。王酩的音乐不仅成就了一代代优秀的歌唱家,如李谷一、成方圆、朱明瑛等,他还是中国最早开办通俗音乐培训班的作曲家之一,培养了孙浩、李殊、胡晓晴等年轻一代歌手。

他与施光南、王立平被誉为新时期青年作曲家“三驾马车”,王立平曾评价王酩是这一代人里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一个。

当熟悉的歌声响起,那是王酩在与我们重逢。《难忘今宵》在每年春晚的尾声准时响起,如同一股暖流,缓缓淌过每一位观众的心间。在阖家团圆的时刻,他的旋律将亲情、乡情凝聚,成为了国人心中年夜的经典记忆。还有那首《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用灵动的音符勾勒出边疆的山水画卷,清泉流淌、情谊真挚,让无数人为之陶醉,也让边疆的美与情通过音乐传递到四方。

王酩的音乐才华不仅仅体现在个别佳作上,他对不同风格的驾驭能力令人赞叹。从抒情悠扬到欢快活泼,从大气磅礴到婉约细腻,他的作品如同一幅多彩的画卷,丰富着人们的音乐世界。他就像一位音乐的魔法师,用音符编织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听众沉浸其中,感受着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斯人已逝,二十七年过去了,王酩虽已远去,但他的音乐却从未走远。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沉浸在那些美好的回忆之中。他的音乐已经成为了人们情感的寄托,文化的瑰宝,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他用旋律在时光里镌刻下深深的印记,让每一个音符都化作对他思念的载体,在岁月里永恒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