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南京,刽子手把受牵连的873人一个个砍了头,方孝孺的眼中没有伤心,只有悲愤。
而这八百多人中,没有一个人向方孝孺求告。
方孝孺是明代大儒,他给朱元璋的皇子皇孙们讲课,朱元璋把方孝孺特意留给太子朱标。
朱棣攻占南京后,本不想杀他方孝孺,只是让他为自己起草一份登基诏书。方孝孺是朱元璋钦点的朱允炆的老师,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是读书人的领袖。
没想到方孝孺说要杀我就杀我,这个诏书我是不能写的。
朱棣大怒,以诛九族威胁;可这个方孝孺回了一句:“诛吾十族又如何?”
于是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连同他的朋友门生,另列一族,凑成十族。
873人一个个砍了头,一连7天才杀完。
不过专家考证说“诛十族”,最早出现在明代祝允明所编的《野记》中,后来有文字的后面还增加了朋友门生,都被作为十族诛杀等情节。
“诛十族”一说并不成立,这只是传说而已,这样看来,这个王脩德先生应该是没有被杀的。

岁暮寄王脩德先生
明 方孝孺
杪岁垂垂尽,寒花悄悄繁。 律回春有信,冰动水生痕。
朴学惭经济,穷居废讨论。 都将百年意,一笑付乾坤。
一年的时光走到尽头,寒花却在悄悄开放。节气循环,春天的气息我已经感受到了,冰层之下已经有水流动的痕迹。
读了这么多的书却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荒废了不少学业。回首往事,人生的遗憾都在这呵呵一笑中。
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一个很随和开朗的方孝孺,是一点儿看不出他的固执。
方孝孺效忠建文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连带这么多人被杀,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你可以做你的忠臣,为什么要连带873条人命?
不关己的事我们可以当作故事听,要是做他的朋友,这就悲催了。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