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被严重低估的大明皇帝(上)

文叔逗号 2024-05-10 19:39:59

前言

我们现在一般了解到的明史其实都是清朝人修的,清朝人在修前朝历史的时候,为了让自己本朝更有法理性,或多或少都会有丑化前朝的需要,也因此正史里的明朝有很多的奇葩皇帝,修仙的、搞木匠的、还有卖肉的。但如果我们去大胆的假设,去推理,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会发现在明朝,其实有好几个被严重低估的皇帝。这两期文章,文叔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明朝被严重低估的皇帝。首先第一个被低估的一个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孝宗即位!稳定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后的动荡,完结前朝扰攘!

说明孝宗朱佑樘的故事,要从明英宗时代开始。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而被俘,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几乎葬送了整个明朝开国以来七八十年的治世。然而,明朝后来运气转好,明英宗的弟弟,即景泰帝,在大学士于谦等人的支持下登基,稳定了局势,并最终成功击退了蒙古人。

然而,蒙古人撤退后却将明英宗释放回来。明英宗回来后,面临着如何处理政治危机,即皇统继承问题。历史上,景泰九年发生了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后短暂在位,然后继位者是成化皇帝,即明宪宗。

从土木堡之变到夺门之变再到明宪宗即位,这一时期明朝政治异常不稳定。景泰帝的儿子早逝,明宪宗曾一度被废黜,皇统继承问题十分突出,甚至有生命危险。明宪宗即位初期,希望能够和平处理这一问题,因此暂不计较景泰帝即位的事,甚至承认景泰帝为正统皇帝,直到南明时期才追赠庙号。

到了宪宗成化中晚期,朝政开始出现问题,主要涉及两个重大方面。首先,宪宗为了强化自己的君主控制力,对文武百官以及士大夫群体表现出不信任。这源于士大夫群体早年曾联合将其父亲英宗驱逐,而宪宗自己登基也是历经千辛万苦。

因此,宪宗对自身权力的稳固产生了危机感。在宪宗年间,他进一步强化了内朝的控制力,设立了所谓的西厂,这是明朝的厂卫制度的一部分。回顾一下历史,朱元璋曾成立了锦衣卫,其职责是监督文武百官,权力相当巨大。

不过,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即谁来监督锦衣卫呢?为此,明成祖又设立了东厂,其职责是监督锦衣卫。到了宪宗时期,他甚至对东厂和锦衣卫都不信任,进而又设立了西厂。简而言之,锦衣卫监督文武百官,东厂监督锦衣卫,而西厂则监督东厂,构建了一种层层迭床架屋的体系,旨在巩固君主的权力。

另外,在宪宗中晚期之后,还出现了另一件重要事情,即他宠幸万贵妃。这也是一件颇为奇葩的事情。待会再详细讨论。万贵妃据说比宪宗大了十几岁,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备受人称道。然而,万贵妃曾经生下一个孩子,但很不幸早夭。当然,对于万贵妃的记录中也有许多抨击声,主要是因为她引进了万家人这个外戚势力进入朝中,其中以她的兄弟万安最为著名。

在明宪宗中晚期之后,他也表现出了极其迷信佛道的倾向。这使得整个宪宗时代文化气氛在朝中晚期发生了转变。换言之,尽管从英宗到景帝的时期经历了纷争与动荡,人们本以为到了宪宗时代局势会趋于稳定,然而没想到宪宗中晚期后朝政再度出现问题。

因此,可以说整个大明朝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中叶。明朝中叶的局势十分不妙,朝廷内部不安,君臣关系恶劣,外戚专权,宦官跋扈,整个朝政混乱不堪。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发展下去,可以预见明朝的前途并不乐观。而当时,面对外部蒙古人持续强大的挑战,明朝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然而,幸运的是,上天似乎还是眷顾着明朝。明宪宗去世后,他的第三子,即历史上的明孝宗朱佑樘继位。朱佑樘在位的18年间,可以说是在他的领导下,大明王朝得以休养生息,从之前的扰攘不安中走向了安定。

这段时间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如果没有这18年的相对平静,明朝最终的命运可能会截然不同,整个历史可能也会因此改写。然而,这一点往往被许多史学家忽略。

朱佑樘的即位实际上也是十分戏剧化的。如果大家看一下关系图,就能明白这些关系是多么复杂,多么戏剧化。

这个关系图反映了从英宗到宪宗期间整个朝廷的扰攘不安的情况。据说孝宗朱佑樘的母亲名叫纪妃,来自广西,甚至有记载称她是壮族。据传她聪慧伶俐,在进入后宫后受到了明宪宗的宠爱,并怀孕了。

孝宗的艰难上位之路

然而,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传言,即后宫妃嫔只要怀孕就会被万贵妃逼迫堕胎。尽管有这样的说法,但这个传言在历史上并不经得起推敲。因为明宪宗还有其他子女,所以万贵妃当然希望她的儿子能够继位,后宫之间的斗争是必然存在的,但并没有达到传闻中的万贵妃如此恶劣的程度。

根据正史资料,如《明史》和现存的其他史书,我们了解到,万贵妃后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再生育,年龄已经很大,开始关注可能继位的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年幼时据说他的母亲早逝,主要是由两个人照顾,一个是废后无事,另一个就是万贵妃。到了后来,万贵妃知晓这个孩子的存在后,也给予了一些关注。甚至在乾隆时期修撰《明史》时,有一篇名为《驳明宪宗怀孕朱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的长篇文章,主要是反驳过去的说法。文章认为,当时的士大夫群体因为对万贵妃的兄弟万安的不满而诬陷万贵妃。总之,孝宗的即位经历曲折,但终于成功登基。对大明朝来说,他的即位是非常幸运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些人本身品德良好,但其执政表现却并不出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的崇祯皇帝和清朝的道光皇帝。这些人在品德方面都是优秀的,但在执政方面却有所不足。相反,有些人虽然在治理国家方面表现出色,但并不是好人,例如明成祖。因此,历史上既是好人又是好皇帝的人实在是非常罕见的。

我们之前已经提到了一个例子,宋仁宗,他性格忠厚善良,能够妥善处理朝政,是一个好人兼好皇帝。而在明朝长达两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中(若计算南明则为两百九十多年),也只有一个人符合这个标准,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能够登基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因为他开启了一个十八年安宁无事的朝廷。他即位后立刻发布诏书,着手更新庶政,开放言路。这意味着他开始使用新的班底,新的人员来刷新整个朝廷的风气。

根据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看法,他努力修补了皇帝与士大夫之间的关系。在大明朝廷,君臣关系恶劣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在朱佑樘的弘治一朝十八年间,君臣关系基本上是相当良好的。因此,朱佑樘的治下,朝中涌现出了许多君子和名臣,如谢迁、刘健、李东阳、刘大夏、马文升、邱浚等等,这些人都受到了朱佑樘的重用,并且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在补充一下孝宗朱佑樘的特点时,我们需要谈及他为何被称为“孝宗”。正如我们了解到的,明朝的皇帝个性各异,我之前已经列举了很多例子。但是孝宗的独特之处在于何处呢?孝宗只娶了一个皇后,这在当时是非常特殊的。

这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关系。我们之前谈到了皇位的继承,在明朝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明朝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家天下帝国,即父传子的继承制度。然而,明朝却多次违背这一传统。尽管整个故事情节各不相同,比如刚才提到的土木堡之变等等,但即便是被认为是替代性的明景帝朱祁钰也是一个有个性的人物。

孝宗的特殊性体现在他与万贵妃的关系上。万贵妃是他的姨妈,但这个问题反映了明朝另一个属性,即他们的儒臣受到了宋朝长期训练的影响。明儒的性格对于儒家礼法传统的思想更加强调保守性。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时代属性,在讨论事情时不能脱离这一时代的特点。

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使宪宗与万贵妃的感情非常好,他从未嫌弃万贵妃年老或身材变胖等问题,但他却无法让她成为皇后,这一事实也塑造了整个明朝的格局。

在宪宗朝的后宫,情况非常动荡。然而,历史记录相当混乱,我们不得不探究当时的真实情况。早期,有传闻称万贵妃曾参与堕胎活动,但当时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不能生育。此外,孝宗的母亲纪后出身卑微,她的地位并不显赫。由于她没有一个母家支持,再加上早逝,纪后被迁至后宫的“冷宫”地位。

吴后则已经被废黜,与万贵妃住得比较近,因为她是前皇后,生活条件相对好一些。吴后向宪宗提出接济朱佑樘的建议,因为自己也没有生育,这一段是真实存在的。朱佑樘在冷宫度过了五六岁的时光,而宪宗逐渐意识到自己没有儿子的问题。

当孝宗即位时,他对吴废后提出了质疑,感激她曾照顾过自己。另外,有人建议调查孝宗母亲纪后的死因,但最终未能有所进展。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孝宗是非常仁孝的。另一方面,他终生只爱一位张皇后,这在当时非常奇特。

也许是因为他在童年时期渴望稳定的关系,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然而,这也导致了明朝后来再次陷入了皇位继承的争斗,进一步加剧了明朝的大问题,即大礼义事件,这个我们有机会可以再聊。

大明小暖男,从未缺席早朝 后宫着火缺席早朝还道歉

孝宗即位后,整个朝廷的稳定变得极为重要。他的性格十分特殊,就像宋仁宗一样,充满了许多温馨的小故事,被称为“小暖男”。他与士大夫和官僚群体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

此外,他还对宪宗时期的朝政秩序感到不满,认为许多国事变得荒谬不堪。因此,他除了早朝之外,还增设了一个午朝,每天午睡后都要再次召集文武百官开会,讨论国政。他一开始就展现出了非常勤奋的皇帝形象,这实在非常不简单。

据说,有两次事件与午朝有关。首先是冬天,北方常常下雪或雨雪交加,导致地面结冰,走路非常不方便。孝宗看到老臣们上朝可能会摔倒,于是特别下令,只要地面结冰,老臣们就可以不必上朝,以免摔倒受伤。这种体恤士大夫的举动在明朝是极为罕见的。

另一次与午朝有关的事件是在晚上发生的火灾。在古代,由于宫殿主要是木质建筑,火灾并不罕见。一次晚上,孝宗居住的后宫突然发生了火灾,太监和宫女们拼命救火,经过一个晚上的努力,终于扑灭了大火。

然而,这也导致孝宗一个晚上未能入眠。第二天早上,孝宗下诏对文武百官道歉,表示因为火灾导致没有好好睡觉,所以无法如常早朝和午朝,希望大家原谅他。这件事展现了孝宗非常细心体贴的一面,他认为如果没有按时召集文武百官开会,那就对不起他们,因此即使发生了火灾,他也要向他们道歉。

这些事迹透露出,孝宗追求的是一种最完美的政治状态,即皇帝与士大夫共治,这种恢复了儒家思想的政治理念对明朝的整体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在明朝是非常难得的。我们知道,明朝前期对待大臣动不动就会廷杖他们,甚至还设立了西厂来加强皇权,控制整个朝廷。然而,到了孝宗的时代,不仅彻底扭转了这些不良风气,而且重新确立了皇帝与士大夫共同治理的理念。简而言之,他节制了自己的权力,并愿意与士大夫分享权力。

另外,他即位后还做了许多重要的事情,绝对不是像过去许多史书或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平凡的皇帝。他立刻下令重新汇编明朝的典章制度和法律,最终在弘治十五年完成了《大明会典》的编纂,这件事非常重要。

我们之前提到,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再到夺门之变,整个明朝的局势都非常不稳定。而在他父亲宪宗朝时期,局势也是纷纷扰扰的。当孝宗即位后,朝局逐渐稳定,他对明朝前三分之一历史和制度做了一次全面总结。

因此,可以看出朱佑樘的雄心壮志,他的施政逻辑是要结束过去的纷乱,为大明盛世再开一个新的篇章。《大明会典》的编纂非常精彩,将明朝的典章制度、法律以及各朝政治的得失都进行了整理。可以说,这部作品是中国历朝中期典章制度汇编中的佳作之一。

明孝宗:儒家君王理想型有宋仁之风

另外一件事就是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整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利状况对于整个中华帝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然而,自英宗朝之后,朝廷一直处于扰攘不安之中,导致水利建设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宪宗时代更是发生了多次严重的水患,对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大兴水利 扩充农田

因此,孝宗即位后立即任用了两位能干的大臣来兴修黄河的水利,分别是白昂和刘大夏。他们从弘治五年开始,历经六年的努力,终于基本解决了黄河的水患问题。这是非常难得的成就。据说他们修筑了四百多里长的河堤,又开挖了两百多条渠道用于疏浚洪水,使得黄河在他们的治理下基本上告一段落。同时,针对长江下游地区的水患问题,他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关于长江下游地区,这里是帝国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地区,也是手工业的核心地区,税收的主要来源。长期以来,由于水利设施失修,导致长江下游地区也频繁发生水患。然而,在黄河治理取得进展的同时,徐贯等大臣也着手解决了长江下游的水患问题。历经三到四年的时间,他们终于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整个弘治朝十八年间,几乎没有发生过严重的水患,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

人口增加

这些治水的措施带来了稳定的农业环境,使人口开始稳定上升。弘治年间进行过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从弘治元年到弘治十七年,全国总人口增加超过一千万,达到了六千五百万左右。然而,这个数字可能被低估了,因为当时的户籍册和户口登记有些失真,很多人口被遗漏。尽管弘治皇帝一直努力使国家财政走上轨道,但政府的税收收入却逐渐减少,而开支却不断增加。

改革财政

因此,到了弘治朝晚年,明朝的财政再次陷入困境,入不敷出的情况开始显露出来。然而,这也预示着接下来的改革将变得尤为重要。正如我们之前所述,在正德和嘉靖时期之后,许多地方官开始实行条编法或一串铃法,而在张居正时代,则全面贯彻了这些改革,尤以一条鞭法而闻名于史。然而,这些都是针对整个明朝财政问题的改革举措,而弘治朝开始出现了必须进行改革的端倪。

遏制宦官

这些改革举措在内政方面展现出了一些优秀的政绩。其中,弘治朝的革除宦祸尤为重要。因为孝宗以及他前后的皇帝都曾非常宠幸宦祸。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三大宦祸分别发生在东汉、唐代和明代。

而明代的宦官问题之严重可见一斑,孝宗的爷爷英宗曾经非常宠爱王政,土木堡之变也是由他所导致,而英宗对他的怀念更增添了他的权势。

然而,孝宗一上位就罢黜了宦官梁芳,这表明了他对宦官的不容忍。虽然孝宗朝也有宦官,如李广,但他的嚣张程度远不及前任。而武宗朝的大太监刘瑾也是个名人,但孝宗上位后就将他革除,这也反映了孝宗在内政方面的独特之处。

因此,孝宗朝展现出了与士大夫共治的理念,他信任士大夫,从而节制了宦官的权力。这种儒家理念下的理想状态使得像宦官李广这样的人在一些领域有一定权力,但在朝政上的干预却受到了限制。这正是孝宗朝内政方面的一个重要特色。

10 阅读:5416
评论列表
  • 2024-05-11 21:56

    孝宗在位的18年,军事一塌糊涂,内政也没啥可圈可点之处,宪宗留下的太平盛世,让那帮文官霍霍完了

  • 2024-05-11 20:26

    这种人就是士大夫欢迎的皇帝,随便他们去玩。刘大夏这个老王八把郑和下西洋的大船设计图给烧了,还有七下西洋好不容易收集的人文地理数据也没了,就是华夏一大罪人。东南海商海盗集团的黑手。

  • 2024-05-11 13:55

    明孝宗废除开中法,是明军丧失战斗力的开始。自从设立内帑以来,我大明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坑国库往内帑捞钱,包括号称明君是明孝宗。

  • 2024-05-11 20:32

    明朝最被高估的皇帝,明十六帝,他只配排倒数第五,他后面四个是建文,万历,崇祯,战神

  • 2024-08-28 01:57

    三代以后堪称明君者!唯宋仁宗与明孝宗是也![无奈吐舌][鼓掌]

    路过彼岸 回复:
    西汉,如果前后少帝也算,那文景二帝和汉武以及汉宣帝刘询。唐朝的李纯怎么也配个明君称号
  • 2024-08-06 19:07

    史上最被低估的是唐高宗李治[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9-18 02:01

    你猜为啥文官都支持他腹壁,傻子好忽悠。你再猜崇祯前面的皇帝到底怎么死的。

  • 2024-11-12 12:25

    明吹要点脸吧!张嘴闭嘴都是清朝修的明史,尽扯淡!我国历来不修上代史书!比如清史,现代不修!清代不修明史! 明代史书大多都是明代遗留的原本,以及民国现代修的!明代原本大多存于故宫博物院!

  • 2024-05-20 22:10

    清朝对于明朝皇帝的评价简直是用颠倒黑白来形容。朱瞻基和朱佑樘被清朝称为明君,因为这两个人在军事上一塌糊涂,收缩防守,蒙古女真和越南得到发展,所以清朝称他们明君,相反朱见深弄了个成化犁庭,搞得女真差点灭族,所以清朝就称他是昏君,因为实在找不到太多缺点,所以就说朱见深宠幸万贵妃。

文叔逗号

简介:记者、资深媒体人、主流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