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代价的关家垴战斗,彭老总为什么一定要打?

嬿娩绮梦回 2025-01-21 13:13:06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对李云龙全歼“山崎大队”一幕经典场景想必都记忆犹新:占据李家坡有利地形的日军山崎大队负隅顽抗,数次击退了八路军772团的猛烈冲锋,最终接替作战的独立团在团长李云龙指挥下,以深挖战壕和狂扔手雷相结合的方式一举歼灭了这支孤军深入的日军部队。

剧中的精彩演绎让人意犹未尽,但现实中发生的战事却远比这残酷紧张的多。

1940年10月20日,日军华北方面军独立混成旅团所属的冈崎支队在做好充分的弹药和寄养补充后,在支队长冈崎谦受指挥下向着八路军太岳根据地腹地深入。很快,这支500余人的隐蔽行军队伍一路边挺进边扫荡,顺利攻占了八路军后方重要武器补给地黄崖洞兵工厂,尽管此前已将大部分机器物资提前转移他处,但对这支规模不大的小股部队而言,他们还是尝到了扫荡行动带来的甜头。

此时的指挥官冈崎谦受大概不会想到,他们一路烧杀抢掠的累累罪行早已被稳坐八路军总部的副总指挥彭德怀列在了“黑名单”上,一个围歼冈崎大队的计划正在悄然进行着。

10月28日,彭德怀下令八路军129师各部火速向冈崎支队所在地山西武乡县的洪水镇合围而来。通过火力配备察觉到八路军主力部队迫近的冈崎支队,迅速向洪水镇以南的关家垴地区靠拢,企图依靠这个黄土高原梯田的自然优势负隅顽抗,以待增援部队赶到实行夹击计划。

尽管冈崎大队最终被八路军129师浴血苦战两昼夜而悉数歼灭,但129师所属各团均付出了沉重的伤亡代价,部分主力团更是因此而缩减原有编制,此役称得上是一场艰难的胜利。

除了日军在利用天然地形优势基础上以巧妙构筑工事和合理配置火力等招式迟滞了八路军进攻速度以外,八路军决死一纵对互为掎角之势的柳家垴阵地“大意失荆州”之举,是导致这场攻坚战久攻不下的关键因素。

换句话说,如果能守住这处略高于关家垴阵地的山头,即便居高临下的优势不能明显发挥,但至少可以形成有效的杀伤力,直接缩短其他部队攻占关家垴主阵地的时间。

凡此种种,让这场以一师之众围攻一个支队的毫无悬念战斗变得复杂起来,战后仍在广大指战员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痛和遗憾。

这其中,以爱兵如子著称的儒将刘伯承最为心痛。他在电话中毫不避讳的与彭老总起了争执,诸如“这样打下去我们赔不起”、“这一仗,我不同意再打”等主观情绪明显的话也都相继脱口而出。时任八路军386旅旅长的陈赓更是直接与彭老总通电话表达了伤亡代价过大,并请求择机再战。

面对将帅一心的反对意见,彭老总依旧不为所动,他坚持孤注一掷,在关家垴全歼日军冈崎支队的决心雷打不动。

在天时地利皆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彭老总为何执意不计代价打下关家垴?

这一点,我们从事后彭老总日记中提到的一句话或许能窥知一二,即:如果不能全歼冈崎支队,敌人将肆无忌惮的进攻根据地。

结合当时的战争背景,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肆无忌惮”这个词汇:首先,敌人如果成功由关家垴突围成功,对士气军心而言是一种极大鼓舞,这将使原本就对中国军队战斗力鄙夷不屑的他们更加随时随地的向我军根据地发起扫荡和袭扰行动,在战略上我们将处于被动。

其次,敌人这次是以一个500余人的支队在我军腹地展开激战,一旦获胜,他们势必在未来的扫荡行动中继续增加部队建制。这就好比两个不同年级的小孩打架,个头矮小的低年级学生将身材魁梧的高年级学生打败了,那么与前者同级且外形更占优势的学生一定会普遍认为后者徒有其表但弱不禁风,继而竞相去欺负他。

这样一来,消灭冈崎大队就不仅仅是单纯军事问题了,而是上升到关乎未来全局的战略问题。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会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这支孤军深入的来犯之敌。这样的坚毅果断性格在他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中均有着有别于他人的鲜明体现,并最终在终结“西方侵略者以大炮霸占东方国家”历史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个优秀的军事家,目光不仅仅聚焦军事战争本身,更要有洞察全局的战略眼光。就这一点而言,彭老总是值得肯定和敬重的。

愈是在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我们才迫切需要一种“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魄力!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