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院士追悼会灵堂,遗照让人泪目,花海摆成潜艇模样

观今言史啊 2025-02-08 20:26:48

文|观今言史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前言·】——»

【“未经授权,禁止搬运,违者必究”】

2月6日这天,当很多人还在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时,却突然传出了我们的黄旭华院士在武汉因病逝世的消息。

他隐姓埋名三十载,曾言终生报国永不悔,曾经那段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路程,他是最紧密的伴随者。

四年间,在全国表彰大会上,我们的总书记曾三次与其亲切的握手,在2017年的时候,更是亲自把他请到自己的身边坐下,足以见得,黄老对祖国的贡献。

也正因此,他的逝世让人们为之惋惜,也让无数网友不舍、泪目,甚至可以说是举国悲痛。

很多人都知道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了研究核武器,他也曾隐姓埋名在山村田野,但核潜艇的缔造也是同样的。

他们都是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努力,不计个人得失,努力奋斗在一线,至死不悔,而黄老就是我国第一代研制核潜艇的4位总设计师之一。

1970年12月26日,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的日子,超4.6万个零部件自主研制,也是在这年,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在如今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中,有这样一张珍贵的老照片,照片上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的四位总设计师的身影。

从左至右分别是赵仁恺、彭士禄、黄维禄、黄旭华,而如今伴随着黄老的离世,这四位总设计师都已离开人世。

1958年,我国启动核潜艇研制工程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有头绪,因为我们连核潜艇应该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唯一有的就是从一张报纸上翻拍出来的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还有一个从美国带来的核潜艇玩具模型。

没有图纸,没有权威的专家和领导人,更没有外人的帮助,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总设计师们一遍遍的摸索和试验,从无到有,设计出了属于自己的核潜艇。

但光设计出来自然是不够的,因为核潜艇的最终目标是可以投入使用,要不然就是一个“花瓶”,不能使用怎么能算是研究成功呢?

所以在后来的这条道路上,黄旭华院士又经历了种种困难和不为人知的艰辛……

从1958年一直到1986年,他隐姓埋三十载,为了祖国的未来,也是为了心中的梦想,2019年的时候,他终于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耀,被授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的“共和国勋章”。

如今,虽然他离世了,但是他的这些事迹和精神,将会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每一代的人民。

据了解,在他隐姓埋名的这三十年中,他与所有亲人断绝了联系,即便是跟家人写信,也对自己的工作闭口不谈,即便是当时他的父亲和二哥去世,黄旭华都没回家。

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的是,早在几年前的时候,我们的黄旭华同志,就捐出了自己所有的奖金。

他前前后后捐出了累计2000万元个人所得的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金基金,助力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和装备祖国的事业。

或许就是有这样爱国的科学家,才有了现在的中国,有了如今的强国,更有了无数人民的幸福生活。

所以如今面对黄老的离世,全国人民得知消息都悲痛不已,据了解,黄旭华同志的送别仪式将在2月10日上午举行,地点就在湖北武汉武昌的殡仪馆进行。

也有关心的网友拍摄了现场灵堂的照片,照片中,黄老的照片摆在正中间,周围是花海,还有横幅,而花海中,最瞩目的还是那个核潜艇的造型,象征了我们的黄老为祖国一生所作的贡献。

虽然现场还没完全布置好,但是不少人都前往悼念,很多人看到黄老的照片不禁泪目,仿佛他曾经还是那个人们敬仰的科学家,可就在短短的时日中突然离去,很难让人们接受。

巨星陨落,精神长存,即便是共和国勋章,也体现不出黄老一生对祖国的贡献。

“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没有虚度,此生无怨无悔!”

2020年1月份,人民大会上,黄旭华同志的这段发言,在大会上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这样的前辈,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这种精神,也将会永远长存!

最后也祝愿黄老能够一路走好,祖国也一定会在这些前辈们的努力下未来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参考资料:

祖国不会忘记!总书记与黄旭华的三次握手

2025-02-08 07:31·湖北日报

致敬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四位总师: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2025-02-07 15:17·广州日报

1 阅读:251

观今言史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