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十多年,从来没有去过圆明园,或许是对历史的疏离,所以对这座花园,他也有了一种久违的感觉。喜喜已经八岁多了,他对中国古史非常感兴趣,一次又一次地看。不管怎么说,圆明园的描述都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真实,是该去一趟圆明园了。由于“没有什么可玩的东西”,喜喜对于这次的周末旅游计划有点犹豫。一个星期里有一次外出旅行的孩子们是何等的渴望!
但是,由于她对这座古老的宫殿充满了兴趣,又出于对这座宫殿的好奇心,她终于答应了下来。今天早上天气很好,我们看到了晴朗的阳光,发现今天的天空特别的蔚蓝,我们就知道自己没有白来。一进门,他就有种“此行不虚”的感觉。穿过东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的大道,大道两侧绿树成荫,大道边上有一个荷花池,里面有一个小型的喷泉。小溪对面的房屋,在绿荫的衬托下,显得清幽美丽。两人顿时兴奋地开始拍照。参观了一段时间之后,喜喜爸跟着晨跑队开始了他的长途跋涉,而我和喜喜则沿着荷塘边散步,寻找着什么。我们在每个石头后面都做了一番推测,仔细地看着古老的路灯杆和垃圾箱,并没有错过任何一颗古老的树木。
其中最引人入胜之处,就是那一片上千亩的荷花池。虽然已经是秋天了,但这儿的莲花依然在一片片莲瓣上挺拔,娇艳欲滴。莲花池里有大小不一的黑色天鹅,它们时而在池子里游来游去,时而将脑袋扎进池子里,然后站起来,展翅高飞。熙直感叹“太美了”,并拍摄了不少相片。我们走进了一个巨大的立体模型展厅,展厅虽然不大,但是声音、光线、色彩、图片都很齐全。即便在来的时候就已经见过了,但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熙依旧被震撼到。冷气将展馆里的空气都给冻住了,讲台上的人开始讲述圆明园的建造、扩张和辉煌,我们就像是在一瞬间,看到了这150年的历史。
喜喜看得津津有味,拿着手机,一边想着这座宫殿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一边说着乾隆把国库里的银子都砸进去了,还说着和珅怎么有这么多银子,怎么在嘉庆死后就垮了。但是,我听见的却是“好可惜”,而不是“太美了”。只有看到了它的辉煌,才知道了它的悲哀。我还记得,我们三个在车里看广告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都没有开口,或许是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我们的感受吧。此时的熙应该也是如此,他一脸崇拜的看着袁州,不断的走到袁州身边,说道:“妈,真是太遗憾了。”我们在那里停留了很长时间,当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喜喜告诉我,我们可以继续观察一下。
数千亩的莲池,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我们一路走到了长春园,据说是皇帝陛下居住的地方。也许是酷热的太阳把人烤焦了,也许是九曲木桥让人眼花缭乱,当我们看见一扇金碧辉煌的正门时,就开玩笑说要进“乾隆家”休息一下。他险些冲出了花园!原本被长廊围着的中央,如今被一块大石铺成了“乾隆家”的基座。
和喜喜爸会合之后,我们一起去了西洋楼的废墟。虽然这些废墟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样令人震惊,但从这些废墟上的雕琢和建筑风格,还是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不同。绕来绕去,最终我们发现了一个叫做黄花之门的地方,这个地方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这座楼阁虽然是重新修建的,但已经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从楼阁开始,一直延伸到了四面八方,蜿蜒曲折。老远就能看到很多人在那里来来往往,有小孩在那里奔跑,额头上都是汗水,而那些已经登上山顶的人,则是笑眯眯地看着下面。四米多高的石雕砖砌成的墙壁,把西溪的视野堵得死死的,我们东奔西跑,东撞西撞,最后还是跟着“智者”来到了这座亭子里。
我们开玩笑说,等天气转凉的时候,我们还会回到黄花大阵,到别的地方走走。这一趟圆明园之旅,让他又惊又喜,又让他后悔不已。惊讶于其处处皆有之美,满花园的绿树成荫,莲池如画,宛如一片仙境,清幽秀美,充满生机;很可惜,我们没有把整个花园都看完,留下了大约三分之二的景色。但更多的,却是一种由衷的惋惜。
我不清楚西西对圆明园和她的历史会有什么了解,但是能够看得出来,这是她的一种进步。等她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有另一种感觉。这就是阅读、实践和沉思的意义,通过阅读来了解历史,通过走路来理解历史,通过思维来智慧。盼望下次再见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