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算法备案代办服务人员,之前又有一批客户通过了算法备案。趁着最近闲下来,今天就跟大伙分享下我做算法备案的经验,如有任何疑问,欢迎大家直接提问。
1.注册与主体信息提交
首先得登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完成注册后,紧接着就要提交主体基础信息,其中包括营业执照、法人和安全负责人身份证这些关键资料,提交后大概 7个工作日左右就会有结果。
注:审核主体信息的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初审”。需要注意的是算法安全负责人手机一定要确保随时可以接通,否则可能因为无法接通而驳回。初审阶段材料都相对简单,只需要特别注意《算法备案承诺书》、《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基本情况》这两个材料。
2.算法及产品审核环节
当初审通过,就进入备案信息及产品及功能信息部分的填报。此时,需要提交《算法备案安全自评估报告》等重要材料,审核周期一般在 30个工作日左右(预估)。
注:此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线上复审”。此环节的《算法备案安全自评估报告》极为复杂,涉及约100个审核要素。另外,产品日活、并发数等数据也须核准无误(特别是还在研发的产品,要合理预估相关数据)。如果不知道如何填写数据、编写材料,可以直接和我沟通、咨询。
3.线下抽查核实
值得注意的是,网信办可能会对部分备案主体进行线下实地核查,主要目的是检查材料真实性和算法实际运行情况,以此保证备案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
注:此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线下核查”。这一部分如字面意思所说,是抽查形式且抽查的数量很少,大部分企业都不会被抽中。但开发者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还是要做好规范管理。
4.备案号获取与展示
要是所有审核都顺利通过,那就等着下备案号啦。拿到备案号后,千万别忽视后续工作,一定要及时把它挂在网站首页底部显眼位置,并且还得超链接到备案系统,方便他人随时查询。
注:公示清单和备案编号会同时放出。算法备案编号只对应算法,不对应产品。新产品使用已备案算法,无需再做算法备案;老产品增加了未备案的算法,需要发起新算法的算法备案。
1.初审材料
营业执照
法人与算法安全负责人身份证
算法安全负责人承诺书
算法安全负责人工作证明
算法备案承诺书
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基本情况
注意事项:算法安全负责人电话要可随时接通;相关证件保证清晰不模糊。
2.复审材料
app或网站情况说明
ICP 备案证明/ ICP经营许可证
产品功能访问路径及路径下的功能信息
算法安全自评估报告
拟公示内容
算法基础属性信息
算法详细属性信息
3.注意事项
(1)未涵盖算法原理、数据合规性、安全措施等必备要素,或对算法风险评估不全面,未分析算法可能带来的隐私泄露、数据滥用、算法偏见等风险及防范措施,会被驳回。
(2)报告中算法描述、数据说明、风险分析等部分逻辑混乱,前后矛盾,让审核人员难以理解算法的运行机制和安全保障体系,将导致不通过。
(3)对于审核关注的问题,如算法是否涉及敏感数据处理、是否有内容审核机制等,未给出明确回答或回答含糊其辞,备案会被驳回。
三、备案过程中的难点剖析1.主体层面的挑战
(1)制度建设难关
在主体方面,建立完善的算法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并非易事。以算法安全自评估制度为例,它需要有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流程,而算法安全检测制度则得兼顾信息、数据、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等多方面检测,确保制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组织架构与职责明确
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也必须清晰明确。每个环节都得责任到人,并且还得保证各个环节之间协作顺畅,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责任的情况。
(3)材料审核严格
材料审核非常严格,稍有虚假或不合规就会被驳回。所以一定要保证材料真实、准确、完整且符合法规要求,提交前务必仔细核对每一项内容。
2.算法层面的难题
(1)复杂的风险评估
从算法角度来说,风险评估相当复杂。要从多个层面全面评估算法风险,这需要很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经验,才能准确识别潜在风险。
(2)算法透明度与商业秘密平衡
既要保证算法透明度,清楚描述算法原理、逻辑和应用场景,又得保护好商业秘密。对于复杂算法,想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清晰准确地解释算法,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生成合成类算法的管理
对于生成合成类算法,要建立健全模型生成内容的清洗、标注机制,实现信息真实、准确与可追溯。不管是在技术实现上,还是在日常管理中,都存在一定难度。
总结算法备案是保障算法合规、安全应用的关键环节,虽然流程繁琐、材料准备复杂,还面临诸多难点,但只要我们理清步骤、认真准备材料、积极应对挑战,就能顺利完成备案。希望大家都能在备案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备案让算法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发展,同时也为营造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要是你们在备案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来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