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班主任这个角色真是个“神奇”的存在。走在校园里,你一眼就能认出谁是班主任——那半死不活的样子,简直是标配。办公室里抱怨最多的,也是他们。小学的班主任得扯着嗓子管一堆小屁孩,吼到元气大伤;初中的得对付一群叛逆期“混世魔王”,头疼不已;高中的更惨,跟着学生一起拼高考,压力能把人压扁。可就算这样,学校还是喜欢推着年轻教师去干这活儿,说是“锻炼能力”。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年轻教师当班主任,其实是有点优势的。他们跟学生年龄差距小,聊得来,学生也愿意跟他们掏心窝子。比如一个95后老师,可能跟10后学生聊起抖音、游戏,那默契老教师根本比不上。还有,干过班主任的,在学校评职称、争先进时确实占便宜,有人说比没干过的能快两三年晋升。可这活儿真不是那么好干的,每天早上6点到校,晚上10点才回家,累得跟狗一样。很多老师都说:“我宁愿多备几节课,也不愿意当班主任。”
现在的班主任要求更高了,不光得会管人,还得懂网络、会用AI,甚至得当半个心理医生。学校里有些智能系统能帮忙处理考勤、发通知,可核心的担子还是班主任自己扛。学生闹矛盾了,得调解;家长不满意了,得沟通;成绩下滑了,得分析原因。新时代的班主任,简直是个“全能战士”。如果学校能不强迫年轻教师干这活儿,尊重大家的意愿,那就更好了。
那咋拒绝当班主任呢?有些老师还真成功了,给大家支几招。第一,摆事实讲道理,跟领导说自己现在不适合,但愿意干别的,比如弄个校本课程、带个竞赛团队,证明自己不是偷懒。第二,真诚点,告诉领导自己压力大、焦虑多,请求过两年再考虑。有个老师就说过:“我看到别的班主任累得要命,心里真慌,能不能先让我缓缓?”第三,挑对时候提,学期末、领导心情好时,或者开教师会时说,效果都不错。实在不行,还能向教育局反映,不过这招慎用,最好先跟学校商量着来。
年轻教师得果断点,自己的权益自己争取。班主任这活儿,既是“炼狱”,也能是“机遇”。想清楚自己要啥,再决定怎么干。说到底,还是看你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