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4个儿子,因养不起送出一个,谁知四人后来都成了亿万富翁

风云人物馆 2024-08-17 14:08:36

他们是四川著名的刘氏四兄弟,小时候因为家里养不起,将一个孩子送出去。

后来四兄弟一起创业大获成功,如今分家后个个都是亿万富翁。

四兄弟分离

1945年,家住四川成都新津县的刘大墉夫妇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取名为刘永言。

夫妻俩都是曾经的革命积极分子,新中国成立后分别成了县法院院长和小学教师。

因为两人都比较有文化,他们就想着孩子的名字也有要有一定的寓意。

所以孩子还没出生,名字就定好了,分别叫“永言”“永行”“永美”“永好”,寓意“言行美好”。

后来,夫妻俩从1948年到1951年又连续生下了三个儿子,可谓是天公作美。

到了1953年,他们又生下了一个女儿,于是临时起意取名为“永红”。

“红”既有寓意个人红红火火的意思,也有祝愿革命事业向好的寓意。

原本夫妻俩工作十分稳定,又是公职干部,生活条件已经比不少家庭好了。

按照1950年的供给制,作为县级干部,刘大墉每月能领130斤大米,完全够一家人的伙食了。

但1951年开始实行工分制,按照工作天数计分,这对于刘家这种多子女家庭就比较困难了。

虽然当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供给制,但是一家人还是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

考虑到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消耗会越来越大,以后还要供他们上学读书,夫妻俩便想把一个孩子送出去。

按理说一家人省吃俭用也不差这么一个孩子,但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获得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水平,夫妻俩不愿意削减孩子的待遇。

就这样在1952年,老三刘永美被过继给了新津县顺江乡古家村陈耀云家,从此改名陈育新。

不过,陈家也很通情理,允许四兄弟可以自由往来,不必抛开他们的兄弟亲情。

所以后来,兄弟四个虽然不在一个家里了,却经常一起玩耍,兄弟情谊并未淡漠。

学业有成

在刘家夫妻俩的精心教育下,性格憨厚勤奋的老大刘永言热衷于钻研机械,在学校里的成绩也一直是名列前茅的。

1961年,他以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了成都重点高中成都九中。

上了高中后,他痴迷于理科书籍,继续保持着好学上进的品质。

高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接受了成都电机厂的分配工作,从学徒工开始做起。

后来,家庭条件改善,兄弟们个个学有所成,他才在1973年以自学满分的成绩考进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深造。

老大的勤奋和责任感给弟弟妹妹们当了个好榜样,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老二和老四也相继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和德阳机械制造学校录取。

后来,老二成了成都街道工厂的电器工人,老四则成了下乡知识分子。

老三因为被过继到的是一个富商家庭,在文革中遭遇了变故,虽然成绩很好,但却不得不在高中辍学务农。

尽管命运对老三最不公平,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

1977年,28岁的陈育新已经成家,不仅有两个女儿需要抚养,妻子也是体弱多病需要照顾。

在这种情况下,他在照顾好一家人的同时,还挤出了时间咬牙坚持着自学了高中课程,最终在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四川农学院(四川农业大学)。

辞去公职,纷纷创业

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陈育新进入了新津县农业局工作。

但仅仅半年后,他就果断辞掉了公职,想要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创造自己的事业。

因为过去有过相当长的一段农村生活经历,陈育新在这段苦难的生活中,对中国农村的经济结构有着深刻的体悟,所以他的创业方向依然是农村。

陈育新辞职回乡后,靠自己的积蓄创办了育新良种场,专注于鹌鹑养殖,还开始鼓励其他兄弟一起来创业。

当时老大刘永言在成都机电厂深耕多年,发明创造了不少实用的技术,还通过软件工程开发提高了机电效率,在厂里拥有不俗的地位和待遇。

老二刘永行和老大的性格很像,靠着自己的电器技术,走街串巷修电器挣了不少钱。

老四则在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但他也很羡慕两个大哥,所以对创业抱有很高的期待。

就这样,几个兄弟毅然在1982年集体辞掉了“铁饭碗”,还变卖了家里的手表和自行车,一起凑了1000元钱,以老三的育新良种场为根基开始创业。

1983年3月,陈育新把住房和厨房腾出来当试验基地,他常说:“兄弟一起出来风险太大,四个家庭要生活,我先出来,风险要小些。”

在工作内容上,陈育新把控着农业上的全局战略;老大老二提供技术支持,发扬他们踏实勤劳的创业精神;老四则能言善辩成了“销售冠军”,经常找政府和农民合作扩大产业。

就这样,短短两年内,他们就带动新津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

农场出名了,作为大老板的陈育新自然也出名了,时常接受全国报道和记者采访。

很多时候,他还会被邀请去省里乃至北京分享经验,可以说是人前显贵了。

但兄弟几个没有因此嫉妒,赚了钱大家完全平分,没有人在乎名利,只想把企业做大做好。

1987年,四兄弟从养殖业获得启发,开始研发猪饲料,创造属于自己的“希望”品牌。

近一年时间,饲料销量就达到了1000吨,产值一千万元。

第二年,他们的产量和销量足足翻了50倍,在业内名声大震,并有了和洋饲料竞争的实力。

随着希望饲料生意的红火,他们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并在1991年成立了希望集团,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尽管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四兄弟并未因利益分配问题产生冲突。

每个人都没有觉得自己出了更多的力,无论谁出力最多,也无论当初谁投资最多,都是平均分配利润。

即使到了1992年,公司规模增大后,四兄弟各自有了不同的商业规划,且谁也说服不了谁,但他们也没有因此吵架,而是再次平均分割了公司,组成了后来的四大希望集团。

分家后的发家与挫败

分家之后,兄弟四个都在自己的商业计划指导下走向了不同的领域。

老大刘永言从小是个“技术宅”,虽然自己创造过不少技术发明,可他经营企业的战略却比较简单,这也一度导致他名下的大陆希望集团走得十分坎坷。

分家后他就将资金投入到了房地产行业,但很快遇上1993年的宏观调控。

在资金链被房地产套牢的时候,整个集团几乎只能靠四兄弟共同持股母公司和最初的饲料厂分红维持集团的开销。

2000年后房地产的火爆让老大走出了困境,结果在投资水电时收购了阿坝电力公司,并在汶川地震中损失惨重。

不过,总体来说,老大靠着房地产还是赚了不少钱的,后来他将集团事务交给了女婿陈斌来打理,自己则专注于电子研究,似乎这才是他本来该走的人生道路。

老二刘永行是个稳健务实的企业家,他在分家后继续经营比较有经验的饲料行业。

随着饲料行业竞争加剧,他逐渐转向了重工业,做起了铝材生意。

但2004年的新一度宏观调控,让不少激进的重工业企业遇到了危机。

像铁本集团、宁波建龙钢铁等都因为原因被停建,很多负责人也因为逃税入狱。

刘永行则因为投资比较稳健,虽然遭遇了挫折,但资金链尚能维持。

2008年,他就曾登顶中国富豪榜,财富达到了204亿元。

老三陈育新相对来说比较低调,分家后继续打理着希望集团的“祖业”,扎根于农村饲料行业。

与此相比,老四刘永好则恰恰相反,他属于企业家中的“明星”人物。

老三曾因为创业成功当选为四川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后来省里准备把他作为企业家代表,但他觉得自己并不擅长这些,就推荐了四弟。

刘永好的确更擅长和人打交道,后来希望集团有什么重大采访,三兄弟都是一致推荐他去树立企业形象。

在企业经营上,老四与其他三兄弟的实业方向不同,他在实业集团的基础上积极踏足金融行业,尤其是收购民生银行的股权一度让他成为了当时的风云人物。

2008年和2011年,刘永好展现了自己在商业流域的天赋,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排名第四,最高财富达到了422亿元。

如今,四兄弟基本都已经退居幕后,刘氏兄弟将他们的儿女或者女婿推向了前台。

当回顾父辈创业的经历时,或许刘家二代们会感慨,刘氏兄弟留给他们的财富除了超级商业帝国以外,还有他们团结一心办企业的精神。

再看看古今多少兄弟反目,为了家产大打出手,不禁令人感慨刘氏兄弟的成功离不开团结这两个字。

4 阅读:2846

风云人物馆

简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