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人口困局!“巫师派”与“先知派”的世纪之争

江话直说 2025-02-13 13:52:4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问及 “你过得怎么样”,可若将视野从个体拓展到整个人类物种,我们又该如何作答?通常,我们会选取平均寿命、人均每日摄入卡路里、平均收入、总人口等衡量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指标,绘制它们随时间变化的图表。令人惊讶的是,无论选择哪类指标,结果都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这些指标维持在较低水平,然而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却如火箭般呈指数级飙升。同样,当我们关注能源消耗、淡水消耗、全球光合作用消耗等指标时,也会看到如出一辙的增长曲线。

生物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 “爆发”。在自然状态下,自然选择会将种群和物种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害虫、寄生虫和资源匮乏等因素限制着生物的过度繁衍。但偶尔,某些物种会突破这些限制,如印度洋的棘冠海星、五大湖的斑马贻贝、加拿大的云杉芽虫,它们的种群数量会在短时间内激增百倍、千倍甚至百万倍。

爆发式增长的隐忧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自然界中的爆发式增长往往难以善终。以培养皿中的原生动物为例,在自然栖息地,它们受到环境的制约,而在充满营养物质且无天敌的培养皿中,它们尽情进食、繁殖,直至达到培养皿的承载极限。此时,它们要么被自身排泄物淹没,要么因资源匮乏而饿死,结局总是充满悲剧色彩。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物种,从生物学层面讲,与培养皿中的原生动物并无本质差异。尽管我们自认为拥有艺术、科学、技术等独特之处,但在生物的基本规律面前,这些似乎并不足以改变我们面临的困境。我们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进程中,那么,我们是否也注定会撞上 “培养皿的边缘” 呢?

“巫师派” 与 “先知派” 的纷争

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科学家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大致可分为 “巫师派” 和 “先知派”。“巫师派” 以技术专家为代表,他们坚信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帮助人类摆脱困境。在他们的设想中,未来世界将由闪闪发光、高效至极的超级城市构成,周围环绕着大片未被开发的自然区域。经济实现从实体原子到虚拟比特的去物质化转变,社会不再依赖对自然的剥削。

能源来自紧凑型核电站,食物出自占地面积小、由机器人照料的超级高产转基因作物农场,水则通过高通量海水淡化厂获取。他们设想100亿人都生活在人口极度密集却适宜步行的超级城市里,构建一个能最大限度实现人类抱负和自由的城市化世界。

“先知派” 则持相反观点。他们认为世界受基本生态过程的支配,违背这些限制必将自食恶果。他们指出,食物和水无法实现去物质化,工业化农业已导致大规模水土流失、沿海死区和土壤微生物破坏,而 “巫师派” 所推崇的大型海水淡化厂会产生难以处理的有毒盐堆。

此外,除了东京,现实中几乎所有超级城市都存在腐败和不平等问题。“先知派” 祈愿的是一个由更小、相互连接的社区组成的世界,更贴近自然,具有浓厚的农耕特色。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联系紧密,企业控制较少,更多人生活在乡村,电力由社区规模的太阳能和风能设施提供,水通过收集雨水并循环利用获得,食物来自专注种植树木和块茎作物的小规模农场网络。同时,他们希望人们改变生活习惯,如乘坐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火车上班,健康饮食,以植物为主且不过量。

几十年来,“巫师派” 和 “先知派” 争论不休,尽管他们都认可技术是实现美好未来的关键,但在技术类型和未来图景的设想上却大相径庭。

合作,才是出路

然而,无论是 “巫师派” 还是 “先知派”,他们的设想都面临着现实的考验。生物学家们或许会对这些争论嗤之以鼻,因为自然界的爆发式增长规律似乎不可违背。尽管我们自诩能够积累和分享知识以指引未来,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巫师派” 推崇的转基因作物和核能,难以获得公众的广泛认可;“先知派” 倡导的社区太阳能设施和节水理念,在实际推广中也困难重重。

事实上,“巫师派” 和 “先知派” 本质上都在关注同一个问题:在拥有100亿人口的未来世界里,人类该如何前行?因此,他们理应携手合作。例如,双方可以相互承认对方的基本前提,探讨出一种既能利用核能的清洁高效,又能避免其负面影响的方案,如发展小型社区规模的临时核电站,将核能作为开发和部署可再生能源过程中的过渡技术;在农业方面,既认可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又重视工业化农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促使植物科学家更多地关注树木和块茎作物的种植。

“巫师派” 和 “先知派” 携手合作,有许多成功的途径。若人类能在自身的爆发式增长中成功幸存,为每个人提供食物、水和电力,避免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保护生物群落,那无疑将是一项惊人的成就。到那时,或许我们真的能证明自己的独特与不凡。

0 阅读:14

江话直说

简介:社会新闻笑料场,每日一笑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