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然而这句话对资本并不适用。
29年前,就发生过一起因为资本家贪图半天营业额而发生的惨案。
短短20秒内,五层楼高的建筑化为一片废墟,将1500多人被压在42000吨瓦砾之下。
这是1995年发生的三丰百货店倒塌灾难,也是韩国和平时期里伤亡最大的事故。
事发当天
1995年6月29日,三丰百货店如往常一样迎来了繁忙的一天。
三丰百货店坐落于首尔瑞草区的中心地带,是当时韩国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这座五层楼高的建筑占地面积达22,386平方米,是周边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它不仅是一个购物中心,更是象征韩国经济腾飞的百货大楼。
然而,没有人知道,这座大楼正悄然走向它的末路。
清晨8点,三丰百货的设施经理李永洲如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他注意到桌上有一张夜班警卫留下的纸条。
纸条上写着昨晚楼顶传来的奇怪响声,可能是什么设备传出的。
李永洲皱了皱眉,但很快就将这个信息抛在脑后。毕竟,这栋大楼才刚刚通过定期安全检查,他认为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然而,两小时后,又传来一个坏消息。
上午10点02分,位于五楼的春元餐厅突然联系了李永洲。
餐厅员工惊恐地报告,他们发现餐厅内的一根柱子周围出现了巨大的裂缝,透过去窦娥能看到里面的钢筋。与此同时,餐厅的地板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陷迹象。
李永洲匆忙赶到现场,看到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裂缝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而且似乎还在缓慢扩大。
他当机立断,决定临时关闭餐馆。
然而,出于对可能引发恐慌的担忧,他严令所有知情的员工保持沉默,不得向外透露任何信息。
就在李永洲处理春元餐厅问题的同时,商场内的顾客们也开始感受到异常。
一些人投诉说,他们感觉到大楼在轻微晃动,有的人甚至听到了奇怪的响声,像是金属摩擦或者混凝土开裂的声音。
这些反馈让李永洲更加紧张,但他仍然选择了一个危险的决定:继续营业。
中午12点30分,在越来越多的顾客反映震动问题后,李永洲终于决定派人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裂缝已经蔓延到整栋大楼,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小型的崩塌。
然而,即便面对如此严重的情况,三丰百货的管理层却仍然不想放弃周五营业高峰期的营业额。
他们商量决定,震动可能是由于冷气机导致的,只要关闭冷气机就能解决问题。
这个决定将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傍晚时分,下班的人潮涌入三丰百货。
这让本就超负荷运转的大楼,危上加危。
下午5点40分,大楼楼顶突然传来一声巨大的响声,仿佛是某种巨物断裂的声音。
这声响惊动了整个商场的顾客和员工,人们开始变得警惕起来,有些人终于开始往出口移动。
然而,大多数人仍然留在原地,或是继续购物,或是在餐厅用餐,丝毫不知道危险正在逼近。
仅仅7分钟后,更大的爆裂声从楼顶传来。
这一次,声音大得让整个商场都为之一震。
就在这一刻,位于五楼的春元餐厅发生了可怕的一幕:餐厅的楼板突然坍塌,被一根巨大的混凝土柱子贯穿。
餐厅内的顾客和员工尖叫着四散奔逃,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太晚了。
5点52分,大楼内的警铃终于响起,刺耳的声音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然而,这个警报来得太晚了。
在接下来的短短20秒内,楼层一个接一个地坍塌,钢筋混凝土的碎片如雨点般坠落。
顾客和员工惊恐地尖叫着,拼命向出口奔跑,但大多数人根本来不及逃脱。
不到20秒,这座曾经首尔繁华的象征就化作了一片废墟。
42000吨的瓦砾下,掩埋着近1500条鲜活的生命。
灾难发生后,救援工作立即展开。
然而,由于担心使用重型机械会伤及被埋者,救援人员只能徒手搬运碎石,大大降低了救援效率。
尽管如此,在事故发生后的17天里,救援人员仍不懈努力,终于在7月15日救出了最后一名幸存者——19岁的售货员朴胜贤。
随着死亡人数不断攀升,民众的悲伤逐渐转化为愤怒。为什么一座仅建成6年的现代建筑会如此轻易地倒塌。质疑、抗议和游行此起彼伏,要求彻查事故真相的呼声响彻首尔的街头。
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政府展开了全面调查。
可谁也没想到,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三丰百货大楼的倒塌并非偶然,而是一系列人为失误和违规操作的必然结果。
贪婪的代价
原来,三丰集团在建造过程中多次更改设计方案。
原本计划建造的是一栋四层办公楼,但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决定将其改造成五层商场。
这一重大变更不仅增加了建筑负荷,还导致许多承重柱被取消以腾出空间安装自动扶梯。
更糟糕的是,当原承建商拒绝这一危险的改动时,三丰集团直接解雇了他们,让自己的建筑公司接手工程。
这一决定为后续的偷工减料埋下了伏笔。
调查发现,实际建造的柱子直径从设计的80厘米缩减到了60厘米,钢筋数量也从16根减少到了8根。这些改动直接导致大楼的整体强度降低了近一半。
不仅如此,楼板中的钢筋位置也出现了严重错误。
原本应该距离表面5厘米的钢筋,被错误地放置在了距离表面10厘米的位置。这5厘米的偏差看似微小,却让楼板的强度下降了20%。
三丰百货采用的是无梁楼盖式结构,这种结构对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极高。
在这种情况下,柱子和楼板强度的下降无疑是致命的。
然而,这些问题在建筑竣工后并未立即显现。真正引发灾难的导火索,是三丰集团后续的一系列错误决策。
首先是楼顶的空调设备。三台大型水冷式空调机组总重高达29吨,注满水后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7吨。这远远超出了大楼的设计承重。
更为致命的是,在搬运这些设备时,三丰集团为了节省成本,没有使用起重机,而是直接在楼顶拖拽这些重达数十吨的设备。
这一操作对楼顶结构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大量裂缝由此产生。
此外,五楼的用途变更也加剧了问题。原本计划作为溜冰场的五楼被改造成了8家传统餐厅。
为了满足韩国人席地而坐的就餐习惯,地板下还安装了额外的暖气设备。这些改动大大增加了五楼的荷载,进一步加剧了结构压力。
在这些因素的累积下,三丰百货大楼已经成为了一颗定时炸弹。
而最终引爆这颗炸弹的,是管理层在灾难来临前的一系列错误决策。
他们忽视了员工报告的异常情况,对顾客反映的震动置之不理。即便在结构工程师明确警告大楼有坍塌危险后,他们仍然选择继续营业,只为了不损失当天的营业额。
这种将经济利益凌驾于生命安全之上的做法,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惨剧。
502条生命 血的教训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令人不安的真相浮出水面。多名政府官员涉嫌在三丰百货店建造过程中收受贿赂,三丰集团内部也存在着广泛的贪污与欺诈行为。
1995年12月27日,司法机关做出了判决。三丰集团会长李鐏因过失致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其子李汉祥也因贪污等罪名被判有期徒刑7年。
此外,还有21人被认定罪名成立,其中12人为政府官员。
然而,这些判决并不能抚平遇难者家属的伤痛,也无法弥补社会因这场悲剧所遭受的创伤。
时至今日,三丰百货的名字仍是许多韩国人心中不愿揭开的伤疤。
三丰百货大楼倒塌事故已经过去近30年,但它留下的教训仍然警醒着我们:
只有当我们真正将生命安全置于首位,将责任心融入每一个决策过程,才能真正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20秒1500人被活埋,韩国三丰百货店倒塌事故:资本真的嗜血如命》
界面新闻——《从首尔三丰百货商店的灾难中,我们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