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奖杯的出现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体坛的话语权

羽昕 2024-10-05 10:27:13

一个新奖杯在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开幕式上的亮相,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它的名字由刘国梁和佩特拉·索林两个人的名字共同组成,简单好记,就叫作“国梁索林杯”。

刘国梁大家都很熟悉了,是我国乒乓球界大神级的人物,而佩特拉索林则是世界乒联的主席。

“国梁索林杯”不只名字不同寻常,其特别之处还在于这是世界乒乓球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人设计的国际性奖杯,从里到外地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体坛的话语权。

“国梁索林杯”一经问世,引发了全网的热议,有网友说这是“大家为了国梁周边拼死拼活”。在高话题度的背后,奖杯的艺术、社会及国际价值更是不容小觑。

奖杯背后的故事

“国梁索林杯”的设计者大有来头,是我国的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

他是熔铜艺术的开创者,作品曾得到国内外众多机构的收藏,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评价。这样一位大师级人物出手设计体育赛事奖杯,“国梁索林杯”背后的艺术价值自然很有保障。

“国梁索林杯”的外观很有特色,主体部分呈金黄,外加一根青灰色的长条形支柱,以及用熔铜工艺打造的翅膀状的“云水托”,它将顶部的金黄色球体牢牢托举住,很好地体现了乒乓球运动的力量感和技巧性。

特别是熔铜工艺,这是我国特有的铜雕技法,没有模具前期定型,而是让铜自然流淌,形成独一无二的肌理和图案。

奖杯上还刻着比赛的英文名字,以及刘国梁和佩特拉·索林的英文名缩写,这样一男一女两位乒乓球界大人物的联手,很好地传递出了混合团体世界杯这一赛事注重性别平等、团结协作的美好寓意。

除了熔铜,“国梁索林杯”使用的非遗铜雕工艺还包括锻铜和刻铜。

其中,锻铜用于打造奖杯顶部的锻打面球体。制作时,需要先铸好球体大致的样子,再用榔头慢慢锻打,是一锤一锤敲出来的。

在朱炳仁看来,这样的捶打正象征着乒乓球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千磨万击地走出来的。

朱炳仁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他之所以会设计这个奖杯的一个小故事。其实,一开始是刘国梁先找到了他,表示希望两个人有一天能达成合作。

“希望我们能够为中国人自己参与的世界性体育赛事设计制作一个奖杯。”这个愿望,刘国梁一直藏在心里,终于等到这次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的时候顺利实现了。

制作这个奖杯的时候,朱炳仁已经79岁了,体力不比从前,但他还是花费了很多的功夫,专门来制作这个奖杯。

比如,他为了参考样本,专门从杭州飞到北京体育总局,将历届中国队拿回来的奖杯都看了个遍,将它们捧在手里面,掂量其尺寸和重量,仔细观察它们的制作工艺,这才让“国梁索林杯”有了完全不输其他世界级赛事奖杯的成色。

另外,这个奖杯特别的名字,其实也是出自朱炳仁的创意。在他看来,在奖杯里面体现出中国人的名字,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呼唤平等与尊重

一个拥有如此多中国元素的奖杯在国际舞台亮相,让中国人在体育领域再一次向世界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再次证明了中国人一点并不比其他人差,彰显了文化自信,也是民族平等的体现。

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是男女搭配的一项体育运动,同时用刘国梁和佩特拉·索林两个人的名字为其命名,更是对男女平等和相互尊重的一种呼唤。

佩特拉·索林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这次比赛是一次历史性的尝试,很好地向世界传递了性别平等的理念。

她表示,他们在赛前对赛制做了认真的研究,希望能给性别平等带来很好的促进作用,改善一些女性运动员当前面临的不太好的境遇。

索林还谈到了孙颖莎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对女性运动员的接受。但是,在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女运动员的境遇并没有那么好。通过这次比赛的赛制,他们也想更好地提升世界范围内的性别平等意识,同时促进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乒乓球运动看重个人能力,也重视团队协作,更应该实现男女选手的平衡发展。刘国梁还谈到说,任何的创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在做这个工作的过程中可能还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而这也将促使他们不断地思考、提升和成长。

体育赛事注重性别平等,是大势所趋。

在此前的东京奥运会上,男女选手的比例就分别达到了51%和49%,而这也成为了历史上最为性别平等的一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每个代表团还都设计了一男一女两名旗手,为后面的所有比赛定下了性别平等的调子。

在奥运会的历史上,女性运动员曾一度受到排挤,首次现代运动会甚至看不到一位女性运动员的身影,全部都是男人。

一位叫作斯坦玛塔·拉维瑟的女运动员率先对此做出了抗议,她在当年男子马拉松比赛结束的第二天,就按照完全相同的路线跑完了全程,证明她一点都不比男人差,完全具备参加奥运会的实力和资格。

正是在一批像拉维瑟这样的运动员的努力下,第二届奥运会上终于出现了女运动员的身影,但是人数依旧很少,只有22名,要知道当时男运动的人数是有975名,二者有巨大的差距。

情况在后来逐渐好转,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上,女性运动员的数量占到了总人数的10%以上,而在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女性运动员的比例又超过了20%。

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每个参赛的代表团已经都包含一名女运动员,其中甚至包括沙特阿拉伯这样的国家。

在此之前,还有很多比赛项目是不允许女运动员参赛的,比如拳击,但这一限制后来也在伦敦奥运会上被打破。

我国在“国梁索林杯”的打造过程中,注入如此之多的“性别平等”元素,体现了我国对这一趋势的关注与重视,也是想利用在国际体坛的话语权,继续推动其朝前发展。

国际奖杯中的新成员

与此前已有的七座世乒赛奖杯相比,“国梁索林杯”不管在造型,还是名头上都绝对不输它们。

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奖杯名叫斯韦思林杯,以国际乒联第一任主席母亲的名字命名,在1926年第一届世乒赛上就得到了亮相。

1961年,我国的代表团主场作战,以5比3的分数击败了日本队,首次捧起了这座银光闪闪的奖杯。

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的奖杯圣·勃莱德杯,则是由英国运动员弗·佩里所在的俱乐部命名的。1929年,佩里在第三届世乒赛上赢得了男子单打的冠军,英国便随即捐赠了这一奖杯,体现了英国人对佩里的祝贺,以及对这一比赛的重视。

世乒赛女子单打冠军的奖杯由原来匈牙利乒协主席吉·盖斯特先生捐赠,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在1931年正式亮相。1961年的世乒赛上,邱钟惠主场作战,替我国第一次拿到了这座奖杯。

男子双打冠军的奖杯名字不同寻常,就叫作伊朗杯,可想而知就是由伊朗国王捐赠的。

伊朗杯的造型很有地方特色,一看就是中东传统的银器雕刻。这一奖杯的亮相时间较晚,是在1947年问世。

女子双打冠军的奖杯这一年后亮相,是由原来的国际乒联名誉秘书伟·杰·波普捐赠,并以其名字命名。

同年出现的还有混合双打的冠军奖杯兹·赫杜塞克杯,由前捷克斯洛伐克乒乓球协会秘书捐赠。1971年,31岁的张燮林和30岁的林慧卿组成混双组合,帮我国首次拿到了这一奖杯。

乒乓球运动最早是出现于维多利亚时代英格兰的一种室内游戏,现在却发展成为了我国的国球,我国的运动选手在世界舞台上屡屡夺冠,让这一外来的体育运动,很好地实现了本土化。

在这一过程中,乒乓球运动也成为了我国与世界对话、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国梁索林杯”的出现,是这一进程中重要的一笔,预示着我国在国际体坛上将展现出愈发夺目的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说到的世乒赛奖杯都可以在上海体育博物馆第三展厅中看到其复刻版,其背后的故事无不体现了其捐赠国,以及捐赠者所属国家的地位和实力。

“国梁索林杯”金黄的颜色,首先在视觉上就和这些银质的奖杯拉开了差距,它也为我国在世界体坛输出了自己的品牌,发出自己的声音,立下了汗马功劳。

0 阅读:1

羽昕

简介: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碰撞,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杂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