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潜作为一名著名的爱国将领,他为新中国的事业付出良多,一直备受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尊敬,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程潜仍然担任着重要的职位。
1968年,程潜与世长辞,在其病逝之后,他的家人向中央提出了一个要求,周总理最后竟然拒绝了,他的家人究竟提了怎样的要求,周总理又为何拒绝了呢?
1968年1月,87岁的程潜在北京家中不慎摔了一跤,因骨折立即送往医院,年迈了的老人,摔一跤很有可能摔出大事,程潜的骨折不算大事,但与此同时在医院查出来的肺炎,却成了这位老人最后逝世的病因。
入住医院三个月,程潜最终还是因为肺炎导致的大量出血而与世长辞,消息传到中央,正在忙碌的周总理也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前往程潜家中悼念。
在大家还在讨论要不要举行追悼会的时候,还是周总理站出来,“追悼颂公还要犹豫什么!”当即拍板要举行隆重的追悼会。
而程潜的夫人郭翼青,却在这时向中央提出了一个要求,她告诉周总理想要将程潜的尸体火化后安葬。
新中国成立之后已经推行了火葬,郭翼青知道为了起带头作用,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签署了火葬倡议书,所以郭翼青也表示要将程潜火葬。
这本来是件小事,既然推行火葬也不该有这一要求才对,但周总理思来想去还是拒绝了,“这不符合程先生的遗愿。”
原来程潜是湖南人,老家一直有入土为安的想法,当时推行火葬也没有多久,所以程潜也想要入土为安,甚至提前给自己买好了棺木。
可他的妻子郭翼青站在丈夫的角度,不想要他搞特殊,所以才想要将他火葬。
周总理以为郭翼青是心中有顾虑,便安抚她不要有负担,还是按照程潜的遗愿来,他们可以给湖南拍个电报,让湖南将程潜的棺木送来。
但是郭翼青在这件事情上异常地坚持,既然新中国,推行火葬,这么多中央的领导人都火化,没道理他们家老程要搞特殊。
他们一家的想法就是不给中央添麻烦。周总理想要遵循程潜的遗愿,接连派了四回人前去与程家家眷们交涉,但他们一家在这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知道周总理是好意,但还是拒绝了四回。
周总理再怎么想按遗愿办事,也奈何家人太过坚持,再加上这种事情本来就是要按照家人的想法来,最终程潜还是按照火葬的方式下葬。
其实从程潜过往的经历来看,不难看出他的家人为何会选择违背程潜的遗愿。
程潜是国民党人,是最早一批跟着孙中山先生建立同盟会搞革命的人,三民主义贯彻程潜的一生。
在抗日战争时期,原本一致对外的阵线,因为蒋介石的背叛而土崩瓦解,蒋介石带领手下的国民党人将矛头对准了自己的同胞。
本是同根生,程潜不愿意看到同族相残,所以在国共中间没少斡旋,但蒋介石的作为越发过分,也让程潜看透了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时因为国民党的反动,程潜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战犯名单当中,但其实他的心里早就有了波动,不愿继续跟随蒋介石做这种残害同胞的事情。
知道他秉性后,我党请了章士钊先生前去与之交谈,从对话当中,章士钊先生便清楚他明白程潜不是没有起义的念头,只是碍于两党身份,担心我党对他的态度。
传达给毛主席后,毛主席当即表示,只要是站在人民的一方,一切既往不咎。当时解放湖南如果再通过战争,将会两败俱伤,尤其湖南地区的人民将会饱受战乱之苦。
最终两方达成协议,程潜电告湖南和平解放,湖南的解放影响了华南地区,全国解放也成了定局。
解放后经过党中央决定,程潜仍然在湖南任职,在湖南解放后的第二年新中国成立,可以说因为程潜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才能让湖南大地免受再遭战乱的苦楚。
古稀之年时,毛主席曾经邀请程潜在中南海划船,二人相谈甚欢,程潜觉得自己不能让毛主席给他划船,对此受宠若惊,想要代劳,但却被毛主席拒绝,二人都是湖南老乡,毛主席不吝对程潜的夸赞,对于革命的未来前景,二人也是深入交流。
此次泛舟后,程潜对毛主席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曾经不止一次地对自己的妻子说起过这段经历,说起自己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作为国民党的元老,最早一批搞革命的革命家,他本意就是想要一改中国被列强欺负的状况,以三民主义为核心,建设一个新中国。
只不过后来的蒋介石与三民主义背道而驰,而程潜看出了未来中国的希望在何处,做出了最佳的选择,为湖南以及新中国付出良多。
对于曾经,中央的既往不咎也让他万分感激,所以程潜才会多次表达自己对中央、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程潜的妻子和女儿程熙一直跟随程潜,尤其是妻子郭翼青,结发夫妻最是清楚对方的意愿,知晓他为革命所付出的心血,所以不愿意因为程潜的去世而劳师动众。
即便在明确程潜传统的入土为安想法之后,也不愿意让中央为他搞特殊,才会有了后来周总理几次三番相劝,都被拒绝的场面。
甚至于在程潜离世之后,其女儿程熙还向中央写了书信,希望给家里换套小点的房子,希望能拜托周总理将父亲表达对毛主席感激之情的诗句传达给主席,代为转交。
最后因为家中母亲和弟弟需要照顾,所以希望能给她安排一份工作,但最后这个要求主席也是拒绝了,当时的程熙尚且年幼,不应该这么早就出来工作,所以周总理让她安心照顾家中。
从这一家人的一言一行之中,足以看出,革命的理念贯穿了他们的一生,从程潜决定要加入同盟会,再到后来抗日,最后带着湘军和平起义,桩桩件件都是为了中国的未来。这样一位革命家的家眷在其去世之后,不愿意搞特殊,也是理所当然。
参考资料:
程潜:湘军最后一颗寂寞的大树 醴陵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