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央企重组新进展,长安东风携手合作,未来出行格局或将重塑

小周讲车 2025-04-14 12:05:59

重组后的长安和东风,真能像大家伙儿期待的那样,摇身一变,成为能跟特斯拉、丰田掰手腕的“中国汽车航母”吗?

这事儿,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有点悬?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4月11日的业绩说明会上,一句“重组基本完成”,算是给这桩汽车界的“世纪联姻”盖了个章。

但人家说了,这叫“合而不并”,不是简单的“1+1=2”,而是要强强联手,打造一个超级巨无霸。

可问题也来了,这“合而不并”到底是个什么操作?

真能玩得转?

说白了,这背后啊,是国资委想下一盘大棋,整合12家汽车央企的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盘棋,走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先说说这人事,那叫一个“暗流涌动”。

长安原总裁王俊,直接调到兵装集团当副总了,这可是个关键人物啊,未来统筹重组,少不了他。

东风那边呢,也来了个外部董事谢海兵,原总经理周治平又回到了兵装集团。

这一系列操作,是不是有点眼熟?

想当年,南北车合并前,也是这么一出“高管乾坤大挪移”。

看来,这管理层的整合,才是真正的“前哨战”。

有人说,长安党委副书记谭本宏,技术出身,可能会是未来的总裁人选。

还有人猜测,朱华荣可能三年内就要退休了。

这人事布局,真是让人看得云里雾里,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走。

再来说说战略。

长安汽车,当年可是雄心勃勃,搞了个“香格里拉计划”,扬言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

结果呢?

市场变化太快,计划也得跟着变。

2023年,长安就调整了策略,开始注重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协同发展。

你琢磨琢磨,这重组之后,“香格里拉计划”又该何去何从?

长安和东风,又该怎么在新能源战略上达成一致?

东风汽车也不甘示弱,2021年搞了个“东方风起”计划,目标是振兴自主品牌,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

可这自主品牌,也不是说振兴就能振兴的,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需要过硬的技术。

这次重组,能不能给东风的自主品牌带来春天?

我看,还得打个问号。

更扎心的是,这俩兄弟,在智能汽车领域,也各有各的想法。

长安汽车,早就和华为勾搭上了,要一起打造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东风汽车呢,也在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技术,跟不少科技公司都有合作。

这重组之后,是各自为战,还是强强联合?

如果能把双方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那自然是好事一桩。

但如果搞不好,反而会内耗,浪费资源。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下那些合资品牌。

长安和东风,手里的合资品牌可不少,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东风日产、东风本田……这些合资品牌,以后该怎么办?

是继续各自为政,还是整合资源,统一管理?

要我说,可以学学南北大众,搞个合资品牌资源整合,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这事儿也不是只有坏处,好处也是有的。

你想啊,中国汽车品牌“抱团出海”,这可是个大趋势。

长安和东风重组,可以共享海外渠道、生产基地和供应链资源,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长安在泰国有个工厂,东风在印尼有个基地,以后怎么统一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也是个大问题。

话说回来,这重组,可不是企业自己的事儿,背后还有地方政府的博弈。

重庆,是长安汽车的总部所在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得那叫一个迅猛,2024年产量增速高达90.5%。

湖北,是东风汽车的老家,汽车产业链也很完善。

这两个地方政府,在重组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他们的态度和政策支持,直接影响着重组的成败。

当然啦,最让人关心的,还是员工的饭碗问题。

官方说了,20万员工的岗位不受影响。

但你信吗?

反正我有点怀疑。

重复性的岗位,比如行政、财务,肯定要优化。

非核心业务部门,也可能面临调整。

这年头,保住饭碗不容易啊!

这重组,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震动。

有人说,一汽集团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被整合的对象。

三大央企“铁三角”的格局,可能会被打破。

咱们再回到开头的问题:重组后的长安和东风,真能成为“中国汽车航母”吗?

从一季度销量来看,合并后的集团确实超越了比亚迪(109.3万辆 vs 100.8万辆),但这只是个开始。

这场重组,说白了,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突破瓶颈的一次豪赌。

能不能成功,就看技术融合和市场协同的效果了。

正如朱华荣所说:“秋收阶段已至”,但能不能在2025年实现对比亚迪的反超,咱们还得拭目以待。

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0 阅读:2

小周讲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