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才高八斗,深受朱棣器重,为何被埋在雪里致死?

纵横五千年 2024-08-11 14:46:30

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明成祖朱棣在审查诏狱囚犯名册时,发现了解缙的名字,他当即说道:“缙犹在耶?”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当即明白了皇帝的心思,他回去后,马上让人将解缙灌醉,然后埋在了皑皑白雪之中。就这样,明朝一代才子被冻闷而死,就连他的妻儿也遭到流放。那么,作为朱棣的亲信,解缙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一、深受器重

解缙是江西吉水人,祖父解子元是元朝安福州的判官,父亲解开曾得到朱元璋的召见,并谢绝出来做官。解缙自幼聪慧过人,在二十岁时就考中了进士。朱元璋对这个年轻人非常欣赏,对他说道:“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但是,解缙毕竟太年轻,难免锋芒毕露,得罪了不少人。于是,朱元璋让他回家进学,十年后再大用。

建文帝在位时,在礼部侍郎董伦的推荐下,解缙被封为翰林待诏。朱棣称帝后,解缙终于得到了重用,他入直文渊阁,参与处理军政要务,成为明朝首批内阁大学士。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由解缙主持编纂的。对于朱棣而言,解缙已经成为他最重要的助手,他甚至说过“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这样的话。

二、恩礼浸衰

朱棣做了皇帝后,在立储问题上犹豫不决,因为次子朱高煦战功卓著,且酷似自己。此时,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指朱高煦)有功,宜立“。于是,朱棣向解缙询问此事。谢缙先是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但朱棣没有任何回应。解缙又说:“好圣孙。”朱棣这才点头,确定长子朱高炽的储君之位。

“落选”的汉王朱高煦得知此事后,彻底恨上了解缙。没过多久,又发生了一件事,朱棣想要对安南用兵,解缙对此表示反对,结果朱棣很不高兴。与此同时,解缙不断上书,认为对待汉王的礼遇太高,会引发储位之争。朱棣很生气,认为解缙是在离间骨肉,因此“恩礼浸衰”。朱高煦又趁机诋毁解缙“泄禁中语”。

三、被埋雪中

永乐五年(1407年),朱棣以“廷试读卷不公”为名,将解缙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刚出发不久,礼部郎中李至刚又弹劾解缙“怨望”,于是朱棣将解缙贬到交趾。这里插一句,解缙虽然智商很高,但情商不高,“好臧否,无顾忌”,得罪了许多同僚,再加上他之前深得皇帝信任,因此“廷臣多害其宠”,没人出面为他说好话。

永乐八年(1410年),解缙入京汇报工作。此时朱棣正在北征,解缙在拜见皇太子后就返回了。汉王朱高煦诬陷解缙,说他“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朱棣勃然大怒,“逮缙下诏狱,拷掠备至”。永乐十三年(1415年),纪纲在朱棣的暗示下,将解缙埋在了雪里。那一年,解缙四十七岁,他虽然忠于朱棣,但却因卷入储位之争而死。

参考资料:1.《明实录》;2.《明史》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