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两国在边境存在的分歧。印度方面此前曾表示,希望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前提是先要解决边境分歧。然而,印方嘴上说一套,实际行动上却做另一套。现在,印度在中印边境西段又出现异动,不但在山地建设高海拔机场以及桥梁,还有多条战备公路修到了解放军眼皮底下。

印度多条战备公路,修到解放军眼皮底下
近期以来,印度在对华政策上逐渐向美国靠拢。面对拜登政府的拉拢,印方在印中边境问题上不断“整活”,企图倚靠美国的力量对中方施压。此前就拉着美军在靠近边境实控线的位置举行联合军演,甚至将G20的举办地选在了克什米尔争议地区,结果遭到多国抵制。现在印度又在战备公路的施工方面加快了脚步。
印度《欧亚时报》近日介绍了印方在印中边境西段,大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重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拉达克地区。印方认为该地区对印度北部安全至关重要,因此莫迪政府作出了在拉达克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的关键决定。而让莫迪政府打定主意的原因,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印度一直对中巴的这个经济项目心存不满,好像会“抢自己生意”一样。因此印度正在积极推动基建项目,最大限度地提高与喜马拉雅山西部拉达克地区的连通水平。
目前,印度国防部正在采取措施,增强印度军队在偏远地区的投送能力。并声称在生产高精尖武器装备方面,中国比印度更有优势,但印度在喜马拉雅山高山地带的作战经验“比中国丰富得多”,建设好基础设施后,可以发挥最大优势。

《欧亚时报》报道截图,印方在印中边境西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印度媒体还吹嘘道,在整个基建项目中,印度道路运输与公路部部长加德卡里表现出了远见、决断和意志力,他打破了从拉达克山区直到喀喇昆仑山脉都无法进入的困境。印度“双管齐下”已经完成了两项战备公路的建设任务。
首先是从马纳里通往拉达克列城地区战略性的阿塔尔隧道,以及整个马纳里通往列城公路的升级改造,目前已经完成了这项任务。
第二个任务是,由印控查谟地区连接斯利那加,再通往佐吉拉隧道、卡吉尔和列城的公路。其中印控查谟地区通往斯利那加的4车道高速公路几乎完工,而斯利那加连接列城公路的扩建和铺设正在建设之中。
其中,佐吉拉隧道是一条宽9.5米、高7.75米的双车道高速公路,呈马蹄形,采用了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隧道总长度14.15公里,海拔超过3600米,被印度视为“工程奇迹”。通车后将实现印度与印控列城地区的全年互联互通。该项目估计耗资约60亿人民币,在14.15公里的总长度中,已经完成了6公里的隧道挖掘,而这条战备公路上的第三座桥梁建设工作也正在进行。

佐吉拉隧道被印度视为“工程奇迹”
此外,从印控查谟地区的巴拉穆拉到印控克什米尔乌里地区的铁路扩建计划,也已经提上了日程。印度还将耗资157亿人民币,修建从卡纳巴尔到昌丹瓦里的73公里公路。该项目还将包括一条10.8公里长的隧道,将沿着舍什纳格至潘吉塔拉尼路段建造。该项目将把从印控斯利那加地区到印控南克什米尔地区阿玛纳特洞穴圣地的行车时间,从三天缩短至8到9个小时。
这些道路、隧道、桥梁以及机场等设施建设好之后,印军在印中边境地区的调兵、后勤补给将得到大幅加强。在此前的印中边界对峙中,印度军队防寒服等御寒装备以及后勤物资短缺,与印度的基础设施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印度就提出了加快修建机场和战备公路的计划。
以印控查谟地区连接列城的这条战备公路为例,印度将建设由两条双向隧道、四座桥梁、两座雪道组成的公路。其中的佐吉拉隧道完工后,从印度克什米尔巴尔德尔地区到西海岸海港城市莫尔穆冈的距离将从目前的40公里缩短到13公里。可以大幅提高拉达克地区和印中边境实控线的全年互联互通,也意味着会大大加强印度沿喜马拉雅山脉与中国边境的军事部署。包括让印军在边境的调动更具灵活性,后勤物资送到一线印军手中的时间也将大幅缩短,而全年通车,意味着即便是冬季大雪来临,也不会阻断印军的后勤补给线。

印度靠近印中边境的北阿坎德邦野战机场
因此,印度的战备公路修到解放军眼皮底下,会对中印边境西段的力量对比产生影响。印度的这个交通运输网络,通过战备公路、高速道路、隧道、桥梁、机场等,将印度内陆和印中边境连接起来,是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一旦印军企图再次在边境挑衅,或者采取军事冒险行动,这些基础设施将让印军的部署更具突然性,压缩了我们的反应时间,因此我们必须提前进行相应的军事安排加以应对,否则可能会处于不利的位置。
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并不高,实际上基建一向是印度的弱项,与中国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首先是对于基建项目的投资方面,印度的投资力度并不是太大。其次,印度基建的施工效率低下,建设质量更是不敢恭维,此前印度耗费多年建设的水坝,因为“螃蟹破坏墙体”而决堤垮塌。而印度则在建设高速铁路方面,即便有日本的帮助也是进展缓慢。

14.15公里的佐吉拉隧道,预期耗时8年完工
比如这次由印控查谟地区连接列城的战备公路,印度专门修建了佐吉拉隧道。但是,这条14.15公里的隧道,于5年前由莫迪亲自揭幕开工,预计3年后才能完工,预期耗时8年时间,不过是否能按时完工,印度内部也出现了怀疑的声音。

印度公布的中国班公湖大桥卫星照片
中国在中印边境西段,如班公湖及加勒万河谷附近等地区的民生基建项目,效率要高得多。去年,印度通过卫星拍摄的班公湖照片,有了一个“意外发现”,中国建设的横跨班公湖大桥即将竣工了,而且是通过卫星图对比得出的结论。去年5月,印度通过卫星发现,中国开始在班公湖建造第2座大桥,当时印度称这座大桥可以通过导弹卡车和坦克。到了年底,印度发现这座大桥已经快建设完成了。此外,印度在边境除了发现道路、桥梁外,还发现了军队营房或基地等。而解放军营房可不是印军的帐篷可比的,而且冬天不但有充足的御寒物资供应,甚至能吃到热乎乎的火锅。

中印边境,解放军吃着热乎乎的火锅
现在,印度在边境出现异动,公然把战备公路修到解放军的眼皮子底下,与中国为改善边境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边防部队生活和战备环境是有本质区别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印中边境增加军事部署做准备。而且印方早在60年前发动边界战争时,就在边境西段实施所谓的“前进政策”,现在印度方面对这一政策始终未死心,仍然执着于一点一点地蚕食我们的领土,所以新修建的这些基础设施,都是为了军事目的服务的,具有强烈的挑衅性和侵略性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