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一转眼年就过完了。
不知道各位老铁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过年好像一年比一年过的快了,似乎还没怎么休息自己的年假就已经结束,又得坐在工位上当着牛马。
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毕竟愉快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但仔细了解下后却会发现,今年还真和往年有些不同。
返乡人变少,春运远比过去冷清,几个“反常”现象似乎就是在预示年味变淡,可意料外的是鞭炮声却多了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今年春节又究竟有哪些“反常”?
比以往都要冷清的“春运”
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今年的返乡人数了,都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以往无论自己在外打拼的怎么样,到年底都要回个家和家人齐聚,可今年火车上更多的是春节旅游的人,而并非是返乡人群。
出现这种情况要和很多种因素有关,从假期来看,咱打工人的春节假期基本很少有超过十天的,光是在路上要耗费的时间就要有三四天左右,忙里忙外的回家真正能休息的时间很少。
工作时我们最想要的就是能好好休息睡个懒觉,平常周末那几天压根不够用,好不容易有了小长假,与其扛着疲惫的身体踏上春运返乡,似乎在城里休息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思想。
除此外春节需要进行各种活动也让当代部分年轻人感到头疼,吃不完的酒席,发不完的红包,一位重庆老铁表示光是给侄子侄女发红包都发了4000元,这还不带走亲戚时带的礼品。
“自从结婚后就害怕过年了”,这成了不少人担心的事实,没有结婚前,我们过年仍被长辈看作小辈儿,哪怕没有红包自己也不用出钱,可一旦结婚,碰上讨要红包的侄子侄女不表示表示真说不过去。
而且据一些接受相关媒体采访的老铁表示,今年还冒出来不少的“人情债”,同学孩子满月,邻居长辈大寿等等,有时候光是“席”一天就得跑两家,随礼少的300多的更要上千。
这种情况不仅让春节过的很累而且经济支出压力还特别大,往年的春节是人人向往的节日如今却成了一部分年轻群体“害怕”的节日,因此才会出现返乡人数减少的情况。
“人情债”多,结婚却少
再来看春节结婚这事儿,虽然有网友表示说今年“人情债”变多,可有不少都是一些让人感觉没啥大必要的酒席,像结婚这种出钱出的开心的情况却少之又少。
春节前结婚并不算少见,这主要就是因为这段日子人齐,选择在这时间段办婚宴要更加热闹,而在今年却很少有收到婚礼宴请,提到这就要说到年轻人不结婚的问题了。
结婚难、恋爱难是近些年老生常谈的一个现象了,房子、彩礼加上各种教育支出,一提到结婚好像就离不开“钱”这个字,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结婚就代表着要背上极大的压力。
就以彩礼来看,20年我国的全国平均彩礼就要有6.9万元左右,而当时都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22万,彩礼是人均收入的两倍不止,加上房车光是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当然结婚双方父母也会给到一定的经济帮助,可房子这种大支出仍是无法忽视的重点,买房基本已经成了当代年轻人恋爱结婚路上的必经关卡,原本自己的薪资能让本身过的非常滋润,可有了房贷似乎就预示着什么都要“将就”。
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当今社会年轻人的婚恋观已经和前一辈人有了本质上的不同,越来越多人要更注重恋爱质量和自我幸福感,与其在感情中将就,一个人享受更好的生活要更受年轻人重视。
平常结婚的人就少,放在过年前后肯定也不会出现结婚群体增多的情况,而除了结婚少和返乡人数少的“反常”情况外,拜年方式和娱乐活动上也出现了不同。
“另类”拜年和娱乐活动的减少
过年不可少的一项是啥?就是带着礼品挨家挨户的去串亲戚,这主要就是为了去增进自己家和亲人间的感情,而在今年走亲访友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就和上述提到的一样,年轻人好不容易有了小长假,他们更想要的是休息而不是“走出门”,因此像一些平常不怎么联系的亲戚,一些年轻人会选择在社交工具上进行拜年从而代替掉上门。
反观那些必须要上门拜年的长辈,不少年轻人也都选择将礼品放下后,在那稍微坐一会就火急火燎的赶到下一家,拜年时间能短则短相信各位老铁对这点深有体会,而与其相关的就是娱乐活动的减少。
要说过年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打麻将是必不可少的,但以事实来看,今年打麻将虽然依旧受欢迎可相比于往年来说,这个基数已经出现了明显下滑。
往年咱去亲戚家吃完饭或是亲戚在咱家吃完饭,紧跟着的活动就是打麻将,可在当下很多人选择的都是看手机,大伙对棋牌娱乐活动的兴趣已经没有前几年那么强烈了,麻将碰撞发出的声音在今年听到的并不多。
除此外,还有家里备年货的“反常”,以往过年前基本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过年的食物,炸东西,晒腊肉等等是过年餐桌必不可少的存在,而在今年,不少家庭更倾向于省时省力的“现成品”,去超市买成了不二之选。
这些情况结合在一起来说,直白讲就是年味没有往年那么浓了,更有网友表示称,如果没有五六十年代人在撑着年,现在过年就已经快要走到尽头。
结尾
当然,并不是只有“年味淡”的几个“反常”,也有相对于往年来说,年味浓一些的不同,这点主要体现在鞭炮方面。
2018年,我国要有803个县级以上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那几年过年我们最长听到的就是电子鞭炮声,而在今年真实的鞭炮声在不少地区基本都没停过。
指定区域,指定时间燃放烟花爆竹,政策的放宽让不少地区有了更早前过年时才出现的场景,鞭炮声多让今年有了别样的烟火气。
时代是一直在发展的,思想也在不断更替,“年”肯定也不会一尘不变,当下的新年或不如大伙印象中的那个节日,但它依旧是必不可少的,对此各位老铁有什么看法?
参考信源
新浪财经2025-02-03 18:15——回家的人很多,但返程潮提前到初一初二,今年春节的4个反常现象
工人日报2024-02-24 10:23——部分年轻人吐槽返乡过年“发不完的红包”让祝福变了味 ,不少家庭约定讲“心”不讲“金”
光明网2024-05-30 08:38——在婚恋问题上,年轻人为何表现得不积极了?
央视网2023-12-29 15:22北京——全面禁放烟花爆竹不合法!法学专家呼吁将更多选择权交给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