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说到清朝,尤其是清末,人们总会给其贴上落后、愚昧的标签。清朝末年,西方的摄影技术已经传入到中国。这组照片就是清朝末年所拍摄的影像,后经图志不语使用AI技术上色处理。
通过这些老照片,我们能够摆脱传统观念对清朝末年的刻板印象,更加客观地认识这个时期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真实生活。

1886年,晚清政府国力日渐衰弱,而海防问题成为了当时的重要议题。为了加强北方海防,慈禧太后特派醇亲王奕譞担任海军衙门大臣,前往天津、旅顺、烟台等地进行巡视。
图中挂着帅旗的就是奕譞的座舰“快马”号。而在“帅”旗之后,随行的船只在河面上络绎不绝,阵仗弄得极为豪华。

这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优雅地坐在一把椅子上,她衣裙上的花纹细腻而绚丽,她目光温柔且略带惊艳,映照出她清秀的面容。

这张珍贵的合影展示了一位旗人家庭的祖孙三代。照片中,大人和孩子们身着华美的传统服装,彰显出对这次拍摄极为重视。 在那个时代,因为相机器材昂贵且稀缺,拍摄一张照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每一次照片的拍摄都是一件隆重的仪式。

图中这匹马是光绪皇帝的御马,名为“赤龙”。史书记载此马“神态飞扬、结构匀称、外貌俊秀、体格魁伟”。 作为一匹御马,赤龙在上驷院享受着特别的照顾。
上驷院位于紫禁城东华门内太和殿左翼门外,是一个宽敞而舒适的长廊,专门用来喂养和照顾皇家御马。

这是清末广州一家专门从事出口生意的瓷器和银器店铺,店铺内的广告牌皆是外文,店内陈列着各种精美的瓷器和银器工艺品。这些工艺品制作精良,细致的花纹和色彩令人赞叹,因此受到了欧美上流社会人士的青睐,成为时髦之物。

这三人是被关押在保定府衙门大牢的囚徒,他们戴着沉重的脚镣。因为终日被束缚在狭小的牢房里,他们的头发早已长得蓬乱而缭乱,他们的表情呆滞麻木,显露出时间的无情和痛苦的煎熬。

一个晴朗的傍晚,夕阳的余晖照耀着塘边小路。沿着这条小路,两位手持牛鞭的农夫正在脚步匆匆地赶着他们的水牛回家。后面的农夫还背着一筐木柴,显然,他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一边放牛,还一边捡拾柴火。

1902年10月16日,清朝驻法国公使署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这场婚礼的新郎是清朝驻法公使裕庚的次子馨龄。而新娘是一位名叫Mlle Genevieve Deneu的乡村钢琴教师。这样中西合璧的跨国婚姻在当时来说是非常罕见的,更增添了这场婚礼的特殊性。

清朝文人赵翼所说的“广州胥船不下七八千,皆以脂粉为生计”,反映了清朝末年珠江上的花船景象非常盛行和繁荣。这些花船是专门供客人休闲娱乐的场所,通常在江河湖泊上漂浮。白天时,花船内一片安静,而到了晚上,满载青楼女子和顾客的花船就开始热闹起来。

这张照片记录了猴子驾驶狗拉犁“耕田”的场景。这种马戏表演在当时备受欢迎,成为百姓们少有的娱乐休闲项目之一。不过,为了达到这种表演,在训练动物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虐待动物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