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日本政府发布最新地震风险评估报告,称未来可能发生的“南海海槽特大地震”或导致29.8万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9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万亿元),相当于日本国家预算的2.5倍。
日本防灾担当大臣坂井学(右)展示最新报告书
这一数字较2013年的预测值(220万亿日元)暴增72万亿日元,死亡人数更是2011年“3·11大地震”(1.59万人)的18.7倍。
一
南海海槽位于日本静冈县至九州岛以东海域,是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历史上每100至150年就会发生一次8级以上特大地震。
上一次大规模地震发生于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8.1级),造成至少1330人死亡。日本专家警告,该区域已进入“活跃期”,未来30年内发生特大地震的概率高达80%,远超普通地震风险水平。
二
根据预测,若地震在冬季深夜发生,死亡人数将飙升至峰值。其中21.5万人可能死于海啸,7.3万人因建筑倒塌丧生,另有8700人死于火灾等次生灾害。
静冈县或成“重灾区”,最高死亡人数达10.1万,宫崎县、三重县紧随其后。更严峻的是,若民众撤离率仅20%,海啸伤亡将难以控制;但若提升至70%,死亡人数可骤降至9.4万。
三
此次预测首次纳入间接死亡风险,预计灾后避难所环境恶劣等因素可能导致2.6万至5.2万人额外死亡。
经济层面,日本汽车、电子等核心产业集中在地震高风险区,若供应链中断,一年内GDP或下滑8.3%。此外,235万栋建筑可能完全损毁,远超2011年地震的破坏规模。
四
日本政府曾设定“2023年底前将死亡率降低80%”的目标,但实际降幅不足10%。目前,当局计划增设防灾重点区域、加速基建升级,并拟于2026年成立“防灾厅”统筹应对。
然而,连番预警已引发社会恐慌。2024年夏季,因地震预警叠加大米歉收,日本出现“囤米潮”,5公斤装大米价格一度飙升至4172日元(约200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五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平田直指出,概率上升“源于时间推移,而非地壳突变”,强调日常防灾准备的重要性。日本气象厅首次发布的“南海海槽地震临时情报——巨大地震注意报”,亦要求民众储备物资、加固住宅并熟悉避难路线。
面对这场可能改写国运的灾难,日本正与时间赛跑。
[爱心][爱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