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50平楼房救助66只流浪猫,爱猫还是虐猫?善良还是自私?

宇宙来信CosmosEnergy 2020-06-09 11:24:04

大家好,我是猫古力。

今早一条新闻让我震惊了——

【上海一对夫妻,搬家把房让给66只猫,邻居叫苦不迭。】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50平米楼房,救助66只流浪猫。爱猫还是虐猫?

“爱猫人士”“爱狗人士”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贬义的标签,受到许多人的厌恶。甚至原本对小动物不排斥的人,也因为这类特殊的人群,而顺带着讨厌起小猫小狗。

我为什么说“特殊”?是因为这类人群常有过激的极端行为跟偏执的价值观。

新闻里的这对夫妻,在50平米的房子里最多收养了66只猫,就是“极端行为”。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养猫的最低空间密度是每只猫5~10平米,也就是50平米的房子里,养10只猫已经是极其极端的上限了。

而这对“爱猫夫妇”最多养了66只猫。

我想问几个问题:

66只猫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如何生存?

66只猫,有人给铲屎吗?还是每天拉尿在50平的房子里?夫妻俩搬走了,谁来清理?

66只猫,公母都有,全都做绝育了吗?不做绝育在屋子里继续生怎么办?

66只猫,全都做驱虫吗?万一其中一只有传染病,这样关在50平的房子里,会不会全部染病?

把66只猫挤在这样一间小房子里,是不是真的比在外流浪要幸福?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可能有人会杠我,人家不是养,是做流浪动物救助。

那好,做救助就做救助,找一片开阔的不扰民的区域,集中管理,这才是正道不是吗?

自己搬走了把屋子留给猫,是不是受不了66只猫的臭味跟吵闹?

毕竟连同一栋楼的邻居都受不了,自己又怎么能在这种环境住下去?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我家150平的房子养了4只猫,每天总有几段时间会觉得臭,要经常打开空气净化器来换气才可以。

66只猫,50平,人怎么能受得了,猫又怎么能受得了呢?

所以这究竟是“爱猫”还是“虐猫”?

邻居不堪其扰,屋主态度强硬。善良还是自私?

人是社会人。

谁也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在这个世界上单独生存。

既然我们处在社会关系里,就要履行自己对这个社会应尽的义务,遵守应有的道德。

这对“爱猫夫妻”为了养猫,把邻里邻居搞得头大——

老奶奶睡得好好的被猫吵醒。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熏到邻居不敢开窗,因为味道很重。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楼上楼下衣服都不敢晾在外面,因为会有跳蚤。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邻居去交涉,这对夫妻却态度十分强硬。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直到居委会多次介入调解,才开始加强对猫的管理。

(虽然我也很好奇,这么多只猫在楼房里应该如何管理。)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即便如此,却也没能得到邻居的谅解。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坦白讲,就连我这么喜欢猫猫狗狗的人都不能理解,更不能指望被猫烦到不得安宁的邻居理解了。

社区还要因此对这栋房屋以及小区周边进行防疫消杀,防止生物传染病传播。

不得不说,这是个人给社会添乱的典型行为。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动物救助是好事,但说到底,这是自己的事。

作为一个喜欢小动物的人,对我来说,肯定希望全社会都能参与到动物救助中来。但这只是一个愿景,现实并不能如我所愿。

当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没有影响到他人的生活,那可以说与他人无关;但是当我们影响到他人的生活,就不能厚颜无耻地要求别人理解我们做的事,还要求别人忍耐这件事的负面影响。

图片源自新闻截图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在社会上应有的权利,就像我喜欢猫狗,但不要求别人也喜欢,是一个道理。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这对夫妻,满足了自己做动物救助的想法,却影响到邻居的正常生活。甚至在邻居交涉的时候,还态度强硬拒不改正,这不是善良,这是自私。

真正的善良,应该是对所有人事物、对所有生命,都怀有善意。只对自己喜欢的猫展示“自以为的善意”,却对邻居、对人的苦恼置之不理,这是伪善。

只因为你喜欢猫,所以你救助它,用自以为好的方式对它“好”,满足你的自我感动,仅此而已。

动物救助,普通人究竟做得做不得?

国内的动物救助,一直没有成熟的组织跟成熟的体系。许多普通人只是因为喜欢小动物,自发自费收养流浪动物。

动物救助,普通人能不能做?当然能。

但是有三点需要明确:

如果爱心不能持久,有朝一日可能成为灾难。

许多流浪动物救助做到最后,救助人自己被拖垮破产,无力支撑。收养的几十甚至上百只猫,就要再次流浪。

所以,动物救助不应该陷入自我感动、无限救助,要考虑自身条件。并且要想办法盈利,把救助站商业化,才能永远维持下去。

爱心不分贵贱,勿以善小而不为。

做好事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动物救助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谁也不是救世主,可以拯救猫猫狗狗于水火,我们能做的永远是很小的一部分。

不要觉得你做的好事太少,是这个社会做好事的人太少。哪怕你走在路上遇到流浪动物,喂一根火腿肠,也解决了它这顿饭的苦恼。

爱心可以传递,但不能强迫。

国外也不乏收养过700只流浪猫的家庭,但人家是独栋,不影响邻居。

我们可以感染身边的人加入到动物救助的行列,逐渐让整个社会对流浪的小动物们有一个更包容的态度。但是绝对不能强迫任何人。

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自由。

我是猫古力,专注吸猫100年。

关注我,带你看猫猫世界。

0 阅读:25
评论列表
  • 2020-06-09 18:41

    等猫崽子死了他们就觉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