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红楼梦》中,贾探春与薛宝钗这两位女子,都是优秀而出色的代表。作为富有百万之家的小姐,薛宝钗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了饱读诗书的才华女子,进入荣国府的她,在为人处世中,也显得礼仪周到,以至于连作为一品诰命夫人贾母,都称赞她比“我们家的四个女孩优秀多了”。
而贾探春,她的处境似乎比之宝钗更为艰难。她虽然是荣国府这样的侯门三小姐,但庶出的身份,尤其是其生母与王夫人紧张敌对的关系,导致她的生存环境,变得格外艰难。
只是,尽管如此,探春却并未因此而自暴自弃,并未如她的姐姐迎春一般,活成众人眼中的“二木头”,而是成长为精明能干、富有才华的女强人。
为了活出自己的风采,贾探春选择了疏远生母赵姨娘与弟弟贾环,选择了亲近权利中心拥有着绝对资源的贾宝玉以及主母王夫人。
在元春省亲结束后不久,贵妃娘娘传来口谕,让宝玉等人入住大观园。探春第一次把握了展示其能力与眼光的机会,组织起了大观园诗社活动。

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她与宝钗诚然存在着利益关系。因为想要活出风彩的她,是需要在王夫人面前不断的表现自我的;而薛宝钗,作为王夫人的外甥女,与姨娘来往密切,大有“耳旁风”的优势所在。
所以,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其实有两个细节,显示出了她们之间这样的奇妙关系。
第一次,是在海棠诗社这一回。当薛宝钗作出:
大家看了,称赞一回,又看宝钗的道: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李纨笑道:“到底是蘅芜君。”
就其海棠诗所流露出来的端庄沉稳,诚然是符合封建社会对女子的标准;但是,诗终究是诗,在诗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中,有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这便是灵动。
而在林黛玉的所作的“海棠诗”中,俨然彰显了“灵动与风流”。
大家看了,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终要推宝钗这诗有身份,因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李纨等看他写道是: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又看下面道是: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

都说,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但是,在这次海棠诗社之中,我们分明看到了有别于公平二字的评断。
因为在李纨与探春的支持下,薛宝钗夺得了这一次的第一名。
第二个细节:改革大观园。
在王熙凤因为流产进入休养期间,探春与宝钗相继成为了荣国府的代理管家。
面对贾府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危机,探春在借鉴赖嬷嬷家花园的管理模式后,提出了改革大观园的构思。
因为自元春省亲以来,大观园各处都需要安排下人打理,其一年下来的开支,得几百两银子。
而一旦采用赖嬷嬷家花园的管理模式,对大观园实行区域承包制。不断省去了一年下来所需要花费的付给下人的工资;还能得到四百两银子的收益。
如此改革,足以体现探春的才华。而作为代理管家之一的薛宝钗,亦选择了支持她。当众人讨论到区域管理人选这个问题的时候,当议论到怡红院的时候,平儿等人,提出由莺儿的母亲来打理。
这一提议,得到了众人的认可。毕竟,莺儿的母亲原本就心灵手巧,而怡红院这个区域产出的鲜花又正需要拥有如此才能的人;除此之外,如今作为荣国府代理管家的她,与王夫人又有着如此亲密的关系,亦有享受这种福利待遇的资本。
只是,听见众人的这番言论,薛宝钗果断拒绝了。她的理由亦十分充分,那便是“客居”的身份。

众人听了,也不在言语了。随后,薛宝钗主动推荐了与莺儿的母亲关系亲密的茗烟的母亲,在得知不久前莺儿认了茗烟的母亲做干妈后,探春所担忧的“因为利益容易导致不快”也不再成为问题了。
想来,从以上这两个细节之中,我们不难体会出,探春与薛宝钗在很长一段时间所形成的友好关系。
或许,也正因如此,在抄检大观园中,探春对薛宝钗公然下“逐客令”,才显得让人费解。
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中,因为“绣春囊”事件,王夫人在王善保家的唆使下,发起了抄检大观园的行动。采用突击搜查的方式,检查大观园中众多丫鬟的物品。
这一次活动,由凤姐与周瑞家的带领。当王熙凤与众人,刚从怡红院出来的时候,凤姐便提出,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是不应该搜捡的,这番言论,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就连怂恿王夫人发起抄检大观园的王善保家的,也连连应声到,那有抄检起亲戚来的理。
也是因此,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成为了抄检大观园中唯一被赋予特权的圣地。但拥有这种特权的薛宝钗,显然并未因此而心情愉悦。
相反,第二天一大清早,她便来到了李纨这里,以母亲身体不适为由,提出搬出大观园。
面对宝钗提出搬离大观园,作为老好人的李纨既没有明确表示认可,亦没有诚心挽留她。
不一会儿,探春与湘云前来,在得知薛宝钗提出要搬出大观园照顾母亲这个消息后,她的一番言论,诚然是让人费解的。
正说着,果然报:“云姑娘和三姑娘来了。”大家让坐已毕,宝钗便说要出去一事,探春道:“狠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
从探春的言语之中,我们不难体会出,似乎她对宝钗的不满,已经达到了无法压制的地步,也是因此,才使得她如此直白的对宝钗下“逐客令”。

只是,在她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矛盾呢?
或许,对于这一点,在原文的这个细节中,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因为前一天晚上贾宝玉受到惊吓,闹得贾母寝食难安。也是因此,第二天一大清早,老太太便当着众人的面,借着宝玉受惊吓这件事,询问下人夜晚治安这件事。
按说,管理荣国府下人夜晚治安这件事,是当日王夫人点名邀请宝钗负责管理的,因此,面对贾母的询问,理应由她出面询问。
只是,我们从原文中不难看出,回复贾母的人,并非薛宝钗,而是贾探春。
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是大家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时,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小小的顽意,不过为熬困。近来渐次放诞,竟开了赌局,甚至有头家局主,或三十吊、五十吊、三百吊的大输赢。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之事。”
面对贾母的询问,贾探春如实禀告,目的何在?
其实我们从她接管荣国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兴利除弊”的举措便能看出。她的目的,绝非是个人恩怨,而恰恰,她的这一举动,流露出了她对这个家的绝对忠心。
因为薛宝钗接任管理荣国府下人夜晚治安这件事,是由王夫人钦点的;然几个月来,下人夜晚聚赌之风,不仅没有丝毫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对此,我们借鉴迎春的母亲偷出小姐的首饰典当来作为翻本的资本这一点,便不难理解下人聚赌的规模之大。
然对于这一切,王夫人却选择了熟视无睹,选择了放任。或许,探春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正是源于她对王夫人这位当家主母不作为的失望。
但在贾府之中,谁能与王夫人抗衡,或者说谁能影响王夫人呢?想来,也唯有贾母一人了。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探春在“下人夜晚聚赌事件”中的表现,并非是出于对宝钗的针对,而是作为荣国府的一份子,因为心系这个家,她所做的最大努力。

想昔日,为了亲近王夫人,探春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或许,在那个时候,其眼中的王夫人,还是一位合理的当家主母。关于贾府管理的弊病,俨然是由凤姐一人造成的。
只是,当她经过不懈努力,获得了代理管家后,却俨然发现,在荣国府中,在荣国府的管理队伍中,最大的问题,是王夫人。
或许,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明白,为何当她得知宝钗提出搬出大观园照顾母亲的时候,她会“下逐客令”了。因为比起“下人夜晚聚赌事件”,抄检大观园更流露出了王夫人的自私自利;这位当家主母的能力欠缺。
更重要的是,抄检大观园是严重影响居住在大观园之中所有小姐的名誉的,面对如此,对于薛宝钗提出搬出大观园的初衷,她自然理解,亦绝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