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已过半,而市场依然是粮价在涨,猪价在跌,养殖户也越来越承压。
而从近半个月走势来看,猪价似乎处于横盘模式,涨不动,也跌不动,上下浮动不大。
于是,市场普遍认为,猪价再一次进入到了磨底阶段。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开始有了一些新的声音,例如有观点认为,4月份猪价有望开启反弹模式,那么这种说法靠谱吗?
首先我们要弄清一件事,那就是当前生猪行业的供需是比较清晰的,即供应强,需求弱。
虽然说生猪产能已经大幅回落,但是同样大幅回落的还有需求,需求端消费不足,是抑制猪价的一个核心因素。
再加上去年猪价走出低谷,养殖户扭亏为盈以后,市场信心大增,于是补栏情绪增加,生猪产能又开始回升。
截至今年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产能回升至4062万头,已经在绿色产能区间的边缘徘徊了,即将超出105%的绿色安全线。
这意味着,今年9月之前,生猪存栏都呈增长态势,供应压力不小。

而需求呢,也不必多说了,这两年需求端的颓势很明显,主要表现为节日效应失灵,包括去年的腌腊等都不及预期,也就是春节还将将有点起色。
再加上人口老龄化,以及猪肉替代增多,以及钱袋子收紧等原因,今年的猪肉消费也基本是一眼望到底的平静,难有太大水花。
所以,供需层面来看,猪价的大趋势基本已是定局,所以猪价波动的关键并不在供需上,而要重点关注情绪。
这个情绪就包括养殖户补栏、二次育肥,以及生猪出栏节奏等,这将是今年影响猪价涨跌的关键因素。
那么,我们看当前情绪是怎么样的呢?
第一,二季度仍有期待。
从仔猪以及二次育肥的动作来看,市场对于二季度的猪价走势并不太悲观,主要表现在猪价虽然涨不动,但是仔猪价格经历了涨跌涨的过程,即年后仔猪价格上涨,在到达一个相对高点的位置以后开始下跌,然后再次上涨。
说明养殖户依然看好二三季度猪价,因此依然有补栏的意愿。
而二次育肥也是如此,由于年前大猪出栏较多,导致年后大猪供应偏紧,有一段时间价格比较坚定,标肥价差较大,于是引发二次育肥的积极性增加。

但中间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玉米、豆粕持续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于是二次育肥停下脚步观望,甚至有部分开始出栏,增加了市场供应,这也是当然猪价磨底的一个原因之一。
但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出,市场对于二三季度猪价并不完全悲观,主要是从前两年走势来看,猪价往往都是在二季度抬头,然后三季度达到年内高点。
所以这也是市场看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抄底心态支撑。
从仔猪以及二次育肥动作来看,虽然猪价涨不动,但是市场却有明显的抄底心态。
比如,当仔猪价格上涨过快时,补栏动作就会明显收缩,而当仔猪价格下跌至养殖户心理价位时,抄底补栏情绪依然存在。
这也说明,市场对猪价是有预期的,并不完全悲观。
第三,成本支撑。
年后玉米、豆粕以及小麦携手上涨,直接拉高了养殖成本,这对养殖户来说是个意外,但同时,由于成本增加,也使得养殖户挺价情绪增加。
所以我们看到,猪价虽然涨不动,但是也比较抗跌。
那么我们再来看,4月猪价能反弹吗?
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二次育肥的情绪。
3月底猪价要起反弹,靠的一定不是供需,而是市场情绪,其中二次育肥影响最大。
从前两年猪价反弹的情况来看,也是这一逻辑,所以三四月份猪价能否有起色,二次育肥的影响很大。
而当前二次育肥卡在了一件事上那就是成本增加,使得二次育肥变得谨慎。
所以,如果在成本能稳定保持现状的话,是有利于二育的信心的,那么三四月份猪价有望回弹的。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