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表示:中方要是害怕同美开战!就学宋朝!跟美国签澶渊之盟

彭巧说 2025-04-23 20:58:53

2023年,美国有个挺有名的学者,哈佛大学的格雷厄姆·艾利森,抛出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说法:如果中国怕跟美国打仗,可以学学宋朝,跟美国签个类似“澶渊之盟”的协议,用妥协换和平。这话一出,网上炸开了锅,有人觉得有道理,有人觉得是胡扯。

一、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宋朝是怎么跟辽国“握手言和”的?

清楚澶渊之盟是啥。时间得倒回到公元1004年,那会儿北宋正跟北边的辽国干得不可开交。

辽国那年冬天来势汹汹,带着大部队直扑宋朝的澶州(现在河南濮阳一带),摆明了要打硬仗。宋朝这边,皇帝宋真宗有点儿慌,想收拾行李跑路,往南边金陵躲躲。

可朝里有个硬骨头叫寇准,站出来拍桌子说:“皇上,您要是跑了,士气就崩了,辽军还不长驱直入把咱们灭了?”他硬劝宋真宗亲自带兵去前线。

宋真宗被说服了,带着寇准和军队北上。到了澶州,宋军靠着地利和准备充分,跟辽军硬碰硬打了几场,愣是把对方顶住了。辽军那边,萧太后亲自督战,但发现宋军不好惹,加上自己后勤跟不上,就有点儿打不下去了。

就在这时候,宋朝内部却起了分歧。寇准主张趁胜追击,把辽军彻底赶走,可另一帮人,比如曹利用,觉得打仗太费钱,不如谈和。宋真宗本来就怕打仗,听了主和派的意见,决定跟辽国谈判。

经过几轮拉锯,1005年,双方签了澶渊之盟。条款挺简单:宋朝每年给辽国10万两银子、20万匹绢,双方以白沟河为界,互称兄弟国家,不再开战。

这协议一签,宋辽之间果然消停了,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宋朝这边趁机发展经济,文化也搞得风生水起,像《清明上河图》那样的杰作就是那时候出来的。

但这事儿在历史上争议不小。有人觉得宋朝赢了仗还给钱,太窝囊,等于年年“进贡”,丢了面子;也有人觉得这买卖划算,花点儿钱换和平,总比打得两败俱伤强。

客观来说,澶渊之盟确实让宋朝喘了口气,可长期看,财政负担不轻,后来金国崛起时,宋朝的军事实力也没跟上,最终还是吃了大亏。

二、美学者的“脑洞”:中美能不能也签个“澶渊之盟”?

艾利森是研究大国关系的专家,他写过一本书叫《注定一战: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里头提到“修昔底德陷阱”。

书中的意思是崛起的大国和老牌强国容易擦枪走火,最后打起来。他拿澶渊之盟打比方,说中美可以学学宋辽,在竞争中找平衡,避免全面冲突。

具体咋弄呢?他觉得两国可以在经济、科技上使劲儿较量,但在气候变化、全球疫情这些大事儿上合作一把,别真刀真枪干起来。

不过,这话被有些媒体一解读,就变了味儿,成了“中国得学宋朝,向美国低头,给点儿好处换和平”。这显然不是艾利森的本意。他其实是想说,双方都得让步,找个双赢的路子。可现实中,这想法靠谱吗?

先说宋辽和中美的情况差得有点儿远。宋辽那会儿主要是军事对峙,地盘和军队是核心问题,经济联系不多。而中美呢?两国经济绑得死死的,2022年贸易额超过7000亿美元,供应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仗谁都讨不了好。

再说国际环境,当年宋朝给辽国钱,是东亚朝贡体系的一部分,大家多少认这个规矩。现在可是全球化时代,主权平等是大原则,谁也不会接受“进贡”这种安排。

再者,中国人看澶渊之盟,心里多少有点儿疙瘩。宋朝明明占了上风,最后还得掏钱,感觉憋屈。后来北宋被金国灭了,也让不少人觉得妥协没用,只会让对手得寸进尺。

今天的中国可不是宋朝,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军事实力也不含糊,东风导弹一发出去,全球都得掂量掂量。这种情况下,让中国单方面让步,国内老百姓第一个不答应。

艾利森的点子听着有意思,但真要套到中美身上,怕是水土不服。历史能给启发,却不能照搬。两国得按现在的实际情况,找条新路子。

三、中美关系现状:既是对手又是伙伴

说白了,这俩大国关系复杂得很,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剪不断理还乱。

经济上,中美是彼此离不开的买卖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国,美国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苹果手机在中国组装,特斯拉在上海建厂,中国还买美国的大豆、波音飞机。

可竞争也激烈得很,美国搞技术封锁,限制华为芯片,中国则推国产替代,双方都在关键领域抢占高地。

军事上,两国更是针尖对麦芒。美国的航母舰队在亚太晃悠,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也没停过。2023年,台海局势紧张,美国军舰过台湾海峡,中国战机巡航回应,擦枪走火的风险一直都在。

但真要开打,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核武器摆那儿,谁先动手谁先完蛋。

外交上,双方在全球舞台上各有算盘。美国拉着盟友围堵中国,中国搞“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扩越大。在气候变化、反恐这些全球性问题上,两国又不得不坐下来谈。

比如2021年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中美联手发了个宣言,承诺合作减排,算是给世界吃了颗定心丸。总的来说,中美关系不像宋辽那样单纯的敌对,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博弈。

历史上的澶渊之盟给了宋朝120年和平,但也埋了隐患。宋朝花钱买安宁,短期看划算,长期看却没解决根本问题,后来金国一打过来,北宋就没了。今天的中美关系要是也走“妥协换和平”的老路,能行吗?

历史告诉咱们,光靠妥协保不住长久的和平,实力才是硬道理。宋朝要是早点儿强军备战,也不至于后来那么惨。

从实力上看,中国不像宋朝那么被动。2022年,中国GDP超过18万亿美元,美国是25万亿,差距在缩小。

军事上,中国航母下水,隐形战机上天,实力今非昔比。美国虽然还是老大,但也不敢随便动手。两国要是真打起来,全球经济得倒退十年,谁都扛不住。

从趋势上看,中美对抗短期内不会消停。科技战、贸易战还会继续,地缘政治的角力也会加剧。但彻底翻脸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利益捆得太紧。

0 阅读:0

彭巧说

简介:每天分享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