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告诉你,做有机农场,这5个“坑”,千万不要踩!

浅酌月色 2024-07-17 13:29:16

有机农业一直都是备受争议,曾被称为未来的房地产业,行内人一腔热诚,行外人望而却步。农产品电商被称为电商的最后一片蓝海,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资农业,认为做农业很赚钱,或者至少将来很赚钱。尤其是很多人,认为有机农产品的价格这么高一定存在暴利。

实际上搞有机农业困难重重,基本90%以上的农场都在亏损。第一批的有机农场开始洗牌,纷纷倒闭,倒闭的原因各有不同,总结以下有5种,供大家参考。

原因一:死于乡土社会的隐形成本

我们有不少人搞有机农场,就是先找地,哪里环境好,就往哪里去。通常就是和政府合作把村民的地租下来来做,尤其现在国家推动土地流转,这种做法和国家政策一致,所以更加加强了这种做法。

首先不赞同这种方式,土地就是农民最后的生存保障,发生经济危机了,在城市里面没有工作了,回到农村,最少有地种,有饭吃,不会发生大的社会问题,否则这部分人往哪里去。

其次中国目前还是一个乡土社会,或者说是本村民的社会,在租下地的那一刻,就站在农民的对立面。

比较聪明一点的做法,就是找一个当地人一起入股,做合作人,这样有这些问题,都会由这个本地合伙人处理。

原因二:死于用工厂的思维来管农业

很多老板原先是开公司的,搞农场经常会按照原来公司运营的思路来做,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来做管理,找一些农大的毕业生来做技术,找一些农民来做劳动力。这样做几乎是必死无疑的。

首先,这种方式和中国传统的小农耕作生活方式严重违背。对于传统小农来讲农业既是工作也是生活。如果是早上9点上班,下午六点下班,这是农民最不愿意干活的一段时间。

其次,搞有机农业,初期通常是没有办法做绩效考核的,这就是为什么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有效率。一旦没有办法做考核,农民必定就会出现磨洋工的现象。所以就会出现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情况。

然后,农大出来的毕业生,基本上是没有实践经验的。也很少有职业经理人有农场管理的经验,因为搞有机农场是新生事物,目前在这样圈子里有失败经验的都是人才。

所以能够活下的农场,都是经营者自己对农业有兴趣,自己钻研有机农业技术,自己做管理。

原因三:死于对有机农业的错误理解

过去的观念: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与生物多样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相结合。这个观念害死了很多人。

因为农场管理上,一个品种就是一个专业,养猪是一个专业、种水稻是一个专业,种水果是多个专业,种菜也是多个专业。一个农场是没有办法这么多个专业搞好的,技术上有难度,管理上也有难度。因为需要有一个超大的运营团队,成本也非常高。

原因四:死于资金链断裂

很多人认为做农业花不了太多钱。实际上做农业的基本特征就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所以很多人对于投入的预期是有严重的误差的。

曾经由三个年轻人,投资搞一个100亩的农场,因为30万足够了,但是仅仅半年30万就烧光了。一般来说做农业需要多少的准备金?那么最少一亩一年需要1万元的投入,要有预期最少三年不盈利。

所以最少300万,把你自己的预算加个零就是最后的实际投入。所以要准备充足的资金,如果你有30万,最多搞10亩就够了,不要搞100亩,最后资金链断裂,必死无疑。

原因五:死于市场打不开

很多人认为目前食品安全这么严重,身边这么多朋友有需求,种出来一定大家抢着要。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大家通常这样计算,现在的高收入群体有多少,那么有多少的比例吃我的产品就够了,或者这个小区有多少人,有多少的比例就够,这都是算不准的。实际上由于价格和信任的问题,有机产品的推广需要很大的成本和时间。

之前深圳的一家高端蔬菜配送公司倒闭,公司2年积累了2000个订户,每个订户的获取成本5000元,大约每个试用客户要送100元左右的菜试吃,试吃的人里面大约每50个会有一个成为最终的订户。所以两年光是推广就花了1000万,最终因为推广成本太高运营不下去。

小探马总结

做农业难,做有机农业更难,许多农场纷纷亏损,以至于有机农业是一个热衷土地与有机事业的小众圈层。以上这5点死法,希望对大家有警惕作用,在有机农业上越来越成功。

不过,通过考察全国农旅项目,小探马发现部分有机农场做得还是不错的,比如长沙朴愿有机农耕科普园,13年老牌农场,他们采用“有机农业+研学+自然科普”的模式,成功将有机农业做成了可持续盈利的模式,成为行业学习典范。

0 阅读:0

浅酌月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