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最容易忽视的3个真相,任何电影都未提及,与毛主席有关

品味红梦史说 2024-11-21 04:43:20

1953年朝鲜战争已经进入尾声,朝鲜半岛上人民的苦难眼看就要结束了。

同一年中美双方终于在板门店签订和平协议, 中国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朝鲜方的金日成以及美军克拉克分别在协议上签字。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最初把战线从釜山拉回到鸭绿江边,自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后,联合国军又被狼狈的打回三八线上,如此战果,美国自然不敢妄言胜利。

经过朝鲜半岛这一战,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越来越高。

中国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后,苏联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斯大林签订了援助条约,给中国一笔不小的经济贷款。

并向中国派遣苏联专家,援建中国的工业项目,这其中甚至包括了核工业项目。

虽然当时的苏联老大哥主要目的是把我们发展起来以对抗美国,但是援助是实打实的,中国的工业基础建设还是要感谢一下这位老大哥的。

抗美援朝的胜利离不开将士用命、战略战术的布置,彭德怀元帅出神入化的用兵让美国人感受到了中国的战争智慧。

中国的轻步兵更是以鬼魅般的行军速度折服了世界上的所有国家。

彭德怀

然而没有多少人知道,毛主席在这场战争中的三个英明决定直接促进了战争的胜利。

巧妙战术布置,针对李奇微

战争初期,联合国军的总司令是麦克阿瑟,他号称要“打到鸭绿江,圣诞节回家过”,麦克阿瑟狂妄的态度使他过分轻敌。

大意之下,被志愿军的包围打的措手不及,美军从北方战线一退再退,失去了战争主动权。

麦克阿瑟

而李奇微上任以来,情况大有变化,他仔细研究了中国志愿军的进攻特点,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集团进攻只能维持一个礼拜。

因为志愿军的物资补给线受到美国军队的轰炸拦截,物资一时半会支援不上来。

而志愿军手里携带的物资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左右,时间到后,志愿军很难再维持大规模的进攻。

李奇微把志愿军的这种进攻称为“礼拜攻势”。

为了针对礼拜攻势,他下令在志愿军发起进攻的时间内采取防守作战,并在七天一过,立马发动大规模反击,集中优势火力直接同志愿军主力决战。

李奇微

发现志愿军弱点的李奇微运用他这种“磁性战术”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

毛主席听闻后,主动召见了支援副司令员邓华同志,并在会议上针对李奇微的战术做了新的战略部署。

邓华(左)、解方(右)和李克农(前)、乔冠华(后中)

毛主席告诉邓华,既然敌人针对我们的补给不足问题做了回应,那我们也应该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

集团进攻不行,我们就学习项羽,化整为零,采取小规模作战,实行小包围小歼灭战术,打他个措手不及。

邓华做过参谋,很快就明白了主席的意思,主席是学楚汉争雄时期项羽三万精兵击败刘邦号称60万七国联军的方式。

即分散优势兵力,对敌人长途奔袭的各个分散部队发起围歼,与项羽不同的是,志愿军有充足的兵力,效果可以做到更好。

谈判期间的邓华和南日

回到前线后,邓华成功的运用毛主席的战术击败了美国的多次进攻。

针尖对麦芒的调兵遣将

朝鲜战争中,我军对上美军,有许多劣势。中国的火炮力量远远弱于美国军队。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有装备精良的陆军,并占据海空的绝对优势,美国军队经常以火炮开路,清扫志愿军的防线。

另一方面,我志愿军补给不足,我们的补给线几乎全部暴露在美国的飞机下,虽然有苏联空军的支援,但是修补补给线也不是分分钟能完成的事情。

敌人可以肆无忌惮的轰炸我们的补给线和阵地,而我们却不能有效的打击对方的空地力量。

在以后的战略相持阶段,我们更是有不小的非战斗减员,如果不好好的针对敌人的大规模进攻,这场战争的消耗将会是十分巨大的。

为此,毛主席一方面调兵遣将,派遣担任京津卫戍部队的精锐杨成武的20兵团入朝支援作战,并且同时向苏联方购买了大量的军需物资,这里面就包括了著名的喀秋莎火炮。

有了物资和兵力的支援,杨成武兵团也没有让毛主席失望,他们组织了几次有效的反攻,重创了联合国军,中国志愿军终于在三八线上站稳了脚尖。

慧眼识人,充分发挥坑道的积极性

联合国军眼见进攻受创,战事不利,立马采取了更疯狂的进攻,上甘岭一战中,美军换上了第二师师长少将范弗利特。

范弗利特为了摧毁中国志愿军的地表阵地,用三天三四十万发炮弹猛攻五圣山,如此疯狂不计代价的进攻给志愿军造成了很大的消耗。

而这种战斗方式,逐渐的被美军采用,美军认为炮弹的消耗总比人的死亡代价小。

为了应对美国丧心病狂的进攻,毛主席建议志愿军坚持落实坑到站,避免和敌人硬碰硬,用时间来慢慢消耗敌人的弹药量和有生力量,等敌人炮火结束,在寻找机会与敌人展开总决战。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亲自点了一位工事技术专家---王耀南将军入朝亲自指导志愿军进行坑道战术的执行。

王耀南是工兵专家,深通工事和地表防线构建,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大有名气。

王耀南

王耀南将军到达前线后,先是督促志愿军放弃地表阵地,然后和工兵们一起在山内构建坑道阵地,各个坑道互相连通,志愿军们可以快速的互相支援,到达每一个伏击点。

而白天的轰炸并没有给志愿军带来很大的杀伤,到了晚间,志愿军们成群结队的涌出坑道,朝着敌军占领的表面阵地发动突袭,然后在拂晓前再回到坑道。

这种麻雀袭扰战术配合坑道的使用,让敌人十分头大,敌人的兵力每天都在削减,最终,他们不得不放弃这种猛攻战术,继续龟缩在三八线另一侧。

毛主席时刻关注着朝鲜战场上的一举一动,用他的智慧帮助着志愿军们一步一步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

我们感叹于伟人的出神入化的战术指导,没有毛主席的胜负手和将士们的死命战斗,鹿死谁手尚不可知。

参考资料:

1.维普:毛泽东与中国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7,共15页

2.维普:论毛泽东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指导——《政工学刊》 2023年第12期5-7,共3页

3.维普:从抗美援朝看毛泽东的高超政治智慧——《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2-45,共4页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