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逝世这事儿,不光在中国引起了大震动,全世界都炸了锅。那天晚些时候,好几十个国家的领导人纷纷打电话来,表达对总理去世的哀悼。
这时候,中美才刚开始交往没几年,也就大约四年光景,关系还处在慢慢建立的过程中。这就让人纳闷了,尼克松为啥会对周总理那么敬重呢?他们之间到底发生过啥事儿?
大多数人心里头,中国被视为社会主义的顶梁柱,美国呢,则是资本主义的领头羊。在冷战那会儿,特别是七十年代往前数,两国之间几乎没啥往来。
但其实,周总理老早在1941年就已经着手准备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了。
那时候的中国共产党力量还不算强大,不过,当他们那些穿着简单的领导人对国家大势做出了精准的估计,这竟然引起了美国方面的兴趣和好感。
所以,在1944年那会儿,美国居然派了个21人的记者团队到延安去,专门采访了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他们。
那时候,《纽约时报》是这样评价中共领导人的:“我碰见了好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就算环境再苦再难,他们还是保持着那份纯朴、勇猛和清廉。”
1945年,抗战一结束,中国共产党就在旧金山的联合国制宪大会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后来,虽然朝鲜战争让中美之间关系变僵,但咱们的总理在美国民间的名声还是响当当的,美国人一度觉得他可能是打破中美僵局的关键人物。
说起来也是真的,1972年那会儿,多亏了周总理一直的努力,中美两边终于关系好转了。就在那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还亲自到中国来访问了呢。
尼克松总统坐着专机一到北京机场,周总理就亲自去迎接他了。尽管这是周总理和尼克松头一回见面,但尼克松看起来早就对“周”的大名有所耳闻,他面带笑容,和周总理握了握手。
现场的记者捕捉到了这一幕,并且美联社当时用大标题报道说:“一个新的伟大时代已经开启。”
尼克松住进钓鱼台国宾馆期间,他好几次跟周总理当面聊天,两人聊得特别开心。
就连美国政坛上那些最死硬的反华人士,也曾经这样讲过:“中国共产党确实是由一群很有能力的人在领导。”
最后,多亏了周总理极高的个人威望,中美之间的坚冰才被顺利打破。
在历史的洪流里,个人力量常常显得微不足道。但要是谁能单凭一己之力改变历史走向,那无论在哪个年代,都绝对是顶尖的人物。这么说吧,咱们的周总理,就是这样了不起的一个人。
不论是尼克松还是基辛格,跟周总理打交道时,他们不光把对方当作谈判桌上的对手,更多的是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甚至可以说是敬佩有加。
1972年,尼克松来中国访问时,跟周总理见面的时间拢共也就几天。可到了1976年,周总理离世,尼克松却伤心得不行,非要亲自去给他扫墓不可。
1976年,尼克松又一次踏上了来中国的路,一到这儿,他头一个想见的人就是周总理的爱人——邓颖超女士。
两人一碰头,尼克松就聊起了他和周总理以前那些点点滴滴的交往,心里话儿往外掏:“我真盼着,周总理还能再出来迎接我啊。”
哎,可惜啊,那样的场景再也看不到了。
听到秘书说周总理希望把骨灰撒向天空,没给自己留墓地,尼克松心里更加尊敬他了。他对邓颖超说:“你得保重身体啊,周总理是那种不用纪念碑也会被大家记住的人。他对全世界的贡献太大了,不管怎样,以后人类的历史书上,肯定会有他的名字,一直流传下去。”
说到这事儿,邓颖超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这次来中国,尼克松从周总理以前的秘书那里,听到了很多关于总理平时是怎么生活的。当他知道总理晚年时,每天都要忙上18个小时,心里特别感动,眼泪都下来了。这事儿让他大吃一惊,完全改变了他对政治家的看法。
在美国,很难找到像周总理这样的政客,他会为了自己的职责做到这种程度。这已不仅仅是工作努力的问题,说周总理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了这个国家,那是一点都不夸张。
除了尼克松,那时候全球各国的老大们对周总理也是赞不绝口,评价特别高。
在这个时间段,巴基斯坦的头儿、埃及总统、缅甸总统,还有塞内加尔和加纳的领导人,都发表了讲话,对周总理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日本首相三木武夫曾这样称赞道:“周总理真是了不起,能让日本那么多人心生敬仰和喜爱,这样的外交家真是少见。”
可以说,周总理走了,这对全世界的人来说,真的是个大遗憾。
周总理的离世,跟他平时太过劳累有很大的关系。他整天忙里忙外,一刻也不得闲,这身体哪能吃得消啊。所以说,周总理的去世,真的是累出来的。
早在1966年,周总理就查出了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到了1972年,医院又发现他患上了膀胱癌。可周总理心里总想着多为国家出点力,所以一直选择保守治疗,就是想尽量多留在工作岗位上。
即使是在1974年之后不得不进了医院,他仍旧不肯放下手头的工作,一直坚持着。
总理就像是咱们国家的大当家,肩上的责任可真是沉甸甸的。
他亲自打理着众多外交事务,所以即便到了1975年9月,那会儿离他去世已不到半年,周总理还是坚持亲自接待外国来宾。
这次会面时,周总理还是像平常那样,有说有笑,一点都看不出身体不舒服。不过,聊到最后,外国客人关心地劝他多保重,周总理幽默地回了句:“马克思的邀请函,我已经收到了。”
接待完外宾,客人刚一迈出房门,隔壁屋的医疗团队就急匆匆地赶了过来,赶紧给周总理做了个身体检查,然后就把他送回了医院,接着进行治疗。
周总理在癌细胞的无情侵袭下,临终时体重暴跌到只有61斤。那时候,他连吃饭都做不到,只能靠着机器输点营养液,勉强吊着一口气。
因为癌细胞的折磨,周总理一直都在承受着极大的疼痛,为了让他的情况能稍有缓解,医院那时候给他用了很大量的止疼药。
可是,即便这样,到了治疗的最后阶段,止疼药也不起作用了。在周总理生命倒数的两周里,他对始终守在身旁的医护人员说出了最后的嘱咐:“真心感谢你们,我这儿现在没事了,你们去帮帮其他同志吧,他们那边更缺人手。”
听到这话,在场的医护人员眼眶都湿透了,这时候他们心里都清楚,这些年来的治疗,终究是白费了。
在生命的尽头,周总理跟相伴一生的爱人邓颖超吐露了他最后的心愿。他说,第一个愿望是想把自己的遗体留给医院的同志们,好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再尽一份力。第二个愿望呢,就是希望自己的葬礼简单些,别铺张浪费,想把骨灰撒在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上。
对于这两个条件,邓颖超眼含泪光地点头答应了。
这时候,总理说话已经非常费劲了,他紧紧握着邓颖超的手,说:“我心里还有好多话没来得及跟你讲呢。”
邓颖超答道:“我也是这么想,看来,只能全都搬走了。”
这次对话,成了他们之间最后的沟通。
周总理离世那会儿,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楼特意把旗子降了一半,来表达对他的尊敬。
联合国成立以来,不少国家元首已经离世,但为特定个人降半旗还是头一遭。所以,这事儿在国际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争议不断。
瓦尔德海姆说完那番话,把在场的人都给震住了,从那以后,这事儿就再没人提起过了。
周总理在快不行的时候说过,不想做新衣服,所以大家就翻出了一件旧的中山装给他穿上了。
给总理整理遗容时,韩宗琦医生,这位总理生前的好友,一瞅见那件衣服就火了,他质问旁边的工作人员:“咋给总理穿上旧衣服了呢?”说着,他还打算自己出钱去买件新的。但邓颖超一解释,韩宗琦立马呆住了,紧接着,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
1976年1月15号那天,周总理火化完后,他的骨灰就被交给了咱们的解放军空军。
那天一早,周总理的骨灰被分三次撒向了天空,这位一辈子都在为国家付出的伟大人物,就这样永远地跟咱祖国的河流山川融在了一起,再也看不到了。
在晴朗的天空下,周总理走完了他的一生。
周总理一辈子都在为咱国家和民族操劳,他活着的时候,常说:“我根本不敢坐,一坐下就容易犯困。”
如今,总理总算是能踏踏实实歇歇了。
总理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那些珍贵的精神财富,一直闪耀在我们心中,从未黯淡。
周总理这一辈子,50多年都在为革命奋斗,还当了26年的总理,他真的是把一切都给了国家和咱们老百姓。
大家一提到“总理”,就会立刻想到他的名字,虽然他已离世,但记忆永存。要真正缅怀周总理,就该记住他一生的追求,继续传承他那流芳百世的精神风貌。
有这样一位总理,真是咱们民族的福气,我们会一直记着周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