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你不晕!盘点国内拥有校区数量最多的大学前10,第一实至名归

健知道不 2025-03-22 09:26:34

随着近些年国内高等院校不断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及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致使不少高校原有的校区已无法满足办学需要,因此,拓展校园面积,采用“多校区办学”模式已成为目前国内高校建设的主流发展趋势。

多校区大学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合并其他院校来扩大自身校园规模;二是在原有校区基础上进行新建或扩建,形成新校区。如今,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拥有至少1个分校区,多的甚至已有超过10个分校区,遍布城市角落,有的还直接开启了跨省(市)办学,若不提前了解,很容易就会走错。这篇文章就为大家盘点一下目前国内校区数量最多的10所本科高校,并对“多校区办学”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国内高校“校区之王”TOP 10

01

北京联合大学·12个

北京联合大学是北京市属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其前身由清华、北大等校创建的36所院校分校组合而成,现辖12个常用校区,分布在北京6个行政区划,形成独特的“一城多点”办学模式。俗话说“北京有多大,北京联合大学就有多大”,走在路上仿佛随时都能经过一处校址,很多学生到毕业时可能连其中一半的校区都没去过。

北联大目前有5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市级“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在历史学、档案学、金融学、城乡规划、软件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等领域具备一定的学科优势。

02

贵州大学·9个

作为贵州省唯一的“211工程”院校,贵州大学始创于1902年,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已形成以“山地农业”和“喀斯特环境治理”等为重点优势的办学方针。

该校现有9个校区,包括围绕花溪河两岸构建的3大主校区和其余6个分散在贵阳市内的校区,此外还有一个挂靠的人民武装学院,基本也属于“城中有校,校中有城”的布局。其生态学、民族学等学科实力不容小觑,还有近20个教育部及省级特色建设专业。

03

山东大学·8个

山东大学是一所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高校,入选国家“985工程”之列,后又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是全国开设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顶尖院校之一,拥有4个世界级一流建设学科和2个国家一级重点建设学科,在数学、化学、临床医学、中国语言文学等方向的科研实力雄厚。

山大在济南拥有6个校区,另外在威海和青岛也各有1个校区,形成“一省三城”的校区布局,开创了中国高水平院校异地办学模式的先河。其中文史类学科扎根济南,工科聚焦青岛,外语、传播、商学、法学、理学、海洋学等学科坐落威海。

04

浙江大学·7个

作为国内综合办学实力TOP 5级别的“学术航母”,浙大在校区规划与建设方面也丝毫不逊色。该校始创于1897年,位列985、211、双一流建设名单,2024年科研经费投入超300亿,全国所有高校中仅次于清华。学科布局以工科为核心,计算机、光学、动力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国际领先,仅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就有14个之多。

浙大现共有7个校区,其中5个在杭州,另外在舟山和海宁两市各有1个。主校区紫金港面积宏伟、设施齐全,初步实现了“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底蕴化的中国特色生态型校园”建设目标。

05

扬州大学·7个

扬州大学的办学前身可追溯至1902年,1992年在合并了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后形成现今的规模。目前该校共有6个已使用校区,遍布于扬州市内众多风景名胜地区;还有1个规划建设中的高邮校区。

虽然只是一所普通层次高校,但扬大的综合实力却堪比双一流级别,现有6个国家特色专业以及41个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其兽医学、作物学、动物科学等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06

福州大学·7个

福州大学创建于1958年,1996年入选国家211高校名单,同时还是“111计划”及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入围高校。该校现有7个校区,包括福州市内3个、厦门市2个、泉州市2个,同样是我国“一省三城”教学布局的经典案例。

福大的化学学科优势突出,水平可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此外该校还有7个国家特色专业,37个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物理、土木工程、装备制造、管理科学等学科均实力不俗。

07

吉林大学·6个

吉林大学创建于1946年,1960年就被定为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先后合并了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等院校,形成如今的办学规模,2001年入围985工程序列。2024年该校在籍学生人数超过7.6万,是目前全国在校生数量最多的高校。

吉大共辖6个校区,分布在长春的不同方位,且每个校区面积都不小,跨校区活动需要乘坐专线公交车,因此常被调侃为“拥有一座城市的大学”,另外吉大在珠海还建有一所研究院。吉大开设的专业覆盖范围广,各领域科研实力相对平均,现有6个世界一流学科,4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2个“双一流”建设(群),1个学科排名进入ESI全球前1‱。

08

长江大学·6个

长江大学2003年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卫生职工医学院4所院校合并重组而成,是湖北省办学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并入选全国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该校实行荆州、武汉两地办学,在荆州市拥有5个校区,在武汉市蔡甸区拥有1个校区。

长江大学现有3个国家一流建设学科,6个国家特色专业,8个学科能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学术领域里具备较强实力。

09

山东财经大学·5个

山东财经大学是由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组建而来,属山东省、财政部、教育部三方共建,2020年入选省级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名录。山财共辖5个校区,均位于济南,分别是圣井校区(主校区)、舜耕校区、燕山校区、明水校区、莱芜校区(现归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使用)。

该校现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3个学科入选省级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同时还有2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比数量高居山东省属院校第一名。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工程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实力较强。

10

中山大学·5个(3校区5校园)

中山大学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办,后又合并了岭南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等校的部分科系,形成如今的办学规模,2006年入选“985工程”名单,现已成为我国南方一所实力强劲、声名卓著的高等学府。该校目前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办学,广州校区又可分为南、北、东3个校园,这种“3校区5校园”的发展布局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事业注入了新活力。

2024年中大在广州校区开设33个院系(部),在珠海校区开设20个院系,在深圳校区开设17个院系,共计有135个本科招生专业。目前中大有1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能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10个,还有72个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多校区办学”模式的优缺点

其实当下不仅在中国,全球其他国家也有不少大学都采用“多校区办学”的模式,以此应对招生数量增加与发展空间受限之间的矛盾。多校区的开辟,能迅速缓解教学场地、硬件设施紧缺等困局,在学科融合与拓展方面也具备一定优势,有助于形成独特的学科氛围,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

此外,新校区的建成对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服务地方经济产业需求等院校发展策略也有极大带动作用,还可以吸引更多生源,以此来提升校方的品牌辐射效应与综合竞争力。尽管好处颇多,但国内外教育界反对多校区办学的声音也始终没有停止,甚至越来越多的教授学者都开始支持高校回归“一校一址”的模式。

原因就在于如果校区过多的话,每个校区都必须配备一套行政和后勤管理体系,导致院校机构设置复杂化,降低了管理效率却提升了运营成本。同时可能造成优秀教师及一些教学设备不得不在多校区间来回奔波的情况,不仅浪费资金还会导致教学连贯性与科研产出效率下降。最后,校区过多且过于分散的话,也会使校园文化建设产生割裂,不同校区间的学生缺乏交流机会,难以形成对学校的集体认同感和凝聚力。

若回归传统“一校一址”的办学模式的话,以上这些问题都可得到有效弥补,最大程度的聚合科研资源、优化师资队伍、节约运营成本、提高教学设施利用率,并且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而土地、资金、生源等院校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并非只能靠新建校区去解决。

所以,究竟采用“一以贯之”还是“多点开花”的建校策略,显然各有利弊,都需要从长期的探索中汲取经验。每个院校有着不同的办学背景和办学特性,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真正的资源有效利用,使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

文章来源:学业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