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这么一类人,他们本身就是从事法律工作的,但是这些人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的严酷一面,他们用刑和手段都非常残忍,很多人都惨死在他们的手下,因此这些人被人们称为酷吏。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很多酷刑都出自于这些酷吏,千百年后依然感觉毛骨悚然,那么他们做的事皇帝不知道吗?为什么皇帝要重用酷吏呢?
一、皇帝为何喜欢酷吏
首先,这个酷吏名词本身是后人的叫法,在当时是一个有些模糊的概念,因为这些人本身就是一种执法者,他们只不过比普通的执法者手段狠了点。这类人通常是不怕得罪人的,只要有人犯法了,他们可以惩治任何人,因此被他们收拾的很多是王公贵戚,对于皇帝来说,他们就是自己手里的一种工具,专门干脏活累活,他们的工作是正人君子办不到,也不耻于办到的。
皇帝碍于身份,很多事情不能自己亲自出面,尤其是女统治者,更不能和一些大臣当面锣对面鼓,就只能用酷吏来做。很多王公贵戚都有着不俗的势力,这些势力他不能直接去动,可是又不能放任,因此用酷吏来处置,就可以转移别人的注意力,让酷吏来替自己背锅,并且把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酷吏的身上,这样的话他到时候就算是引起了朝内的众怒,处理起来也是非常容易的。
汉武帝,他在位的时候诸侯王势力极其强大,他急需一把快刀,斩掉掣肘自己的政敌。汉武帝不是没想过用光明正大的方法,他颁布《推恩令》,但是收效太慢。于是,官运不顺的主父偃看准时机,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寥寥几句话就说中了汉武帝的心思。从此以后,主父偃就替汉武帝干脏活。
主父偃收集诸侯王犯法的证据,并且直接担任齐国的国相,名为辅佐,实际是抓小辫子。一旦他抓到犯罪证据,就马上报告汉武帝,然后光明正大地废除封国,把郡县收归朝廷。主父偃一人灭了两国,汉武帝去哪找这么便宜的事。等事情办的差不多了,汉武帝灭了主父偃三族,事情办完了,自己落个好人。但能说主父偃一定吃亏了吗?如果没有汉武帝的赏识,主父偃只会一辈子受人白眼,然后默默无闻地老死,根本没人知道他是谁。可当了酷吏,他实现了“权势富贵震天下”的野心,并且给看不起他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对于皇帝们来说,酷吏是他们手里的一把利剑,这类的人都非常刚直,眼里只有皇帝一个人,忠心耿耿。可是这把剑用也是非常讲究的,因为用不好就容易伤到自己,所以皇帝们对于酷吏的使用都是非常谨慎的,一旦有不妙的风头就立马收起来,可是说到底,他们还是一直需要用这把剑来做一些自己没法做到的事情。脏活已经办了,杀掉酷吏还能安抚人心,所谓杀一人而安天下,又是一件便宜事。
二、酷吏并非都是坏人
虽说酷吏被贴上了阴冷的标签,是君主专制的政治产物,大多是皇帝的走狗猎鹰——工具而已。但是酷吏中也不乏不畏权贵,为官清廉,执法如山之人,比如东汉董轩就是历史上酷吏中的一股清流,其高风亮节为世代所传颂。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小也是一个乖乖宝,知书达理,好学上进,十七八时,已学有所成。有此家境,有此学历,未及弱冠,就被地方推举为孝廉,步入仕途,成为一名年轻的国家公务员。
入职后的董宣,凭借优异的表现,三年后便升迁至北海国的宰相,成了一名实权派的地方大员。他到任后,采取一系列铁腕措施,对当地豪强稳准狠地进行打击,让北海国风气焕然一新。董宣的刚直不阿,给光武帝刘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征召董宣为彼时天下第一县——洛阳县县令。
上任不几天,董宣便迎来了大放异彩的机会。湖阳公主也即刘秀的姐姐,其府中的一位奴仆依仗公主的权势,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杀人,杀完人后躲进公主府内,逍遥法外。地方官吏急得抓耳挠腮,却无可奈何。
但是董宣得知此事后,一连几天候在洛阳城外张网以待,几天后终于等来了湖阳公主和陪伴在她一旁的罪犯奴仆。董宣看见罪犯,二话不说,当即手起刀落,将奴仆砍死于地。湖阳公主弟弟刘秀告起了恶状,刘秀勃然大怒,立马将董宣召来,让手下挥杖便打。董宣见刘秀动了真怒,梗着脖子开口道,不用杖打,自己自杀便是。话音未落,便一头向柱子撞去,顿时头破血流。
事已至此,刘秀无可奈何,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只好命令随从将董宣扶起,又请出公主,让董宣公开向公主磕头谢罪,可董宣虽被按跪在地,却始终梗着头颅,不肯就犯。刘秀看后哈哈大笑,当着公主的面,敕封董宣为“强项令”--即脖子最硬的公务员。此事一经传开,董宣声名大振。
董宣在洛阳执政五年,七十四岁时,逝于任上。刘秀闻知后,遂派使者到其家中探视,只见董宣的遗体上只盖了一块破草席,家中只有几十斤大麦和一辆破牛车。光武帝悲伤道:“董宣廉洁,死乃知之!”按例赐予董宣银印禄绶,并用大夫之礼安葬之。后又封他的儿子董并为郎中。
西汉时期的尹翁同样身为酷吏,却能够清正廉洁,最后获得善终。他担任东海太守期间,经常通过走访调查等形式,把官吏和百姓中的好人、坏人,以及各种违法的事都了解得清清楚楚,然后又分县做了记录。他还发明了一种类推法,唐代神探狄仁杰断案,有时候也用这种方法。
尹翁归把惩治豪门犯罪的方法很特别,他一旦发现豪门犯罪,把犯罪人抓起来交给掌管畜牧的官,让罪犯给牲畜割草,而且规定时间和数量,还特别强调不准替代。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完不成定量的任务,则要加重惩处。但那些豪门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主,哪会干活,有的人受不了这份苦就自杀了。尹翁归以严酷的刑法威震京师,很快被称为三辅第一贤能。公元前62年,尹翁归因病去世,没有给儿子们留下任何财产。汉宣帝对他的早逝很是惋惜,赏赐黄金百斤,又让他的三个儿子都去当官。也算是好人有好报吧。
三、那些遗臭万年的酷吏
西汉郅都。郅都在汉文帝时曾担任郎官,后被景帝提拔为中郎将。当时,政府因采取“无为之治”,导致地方豪强极为强势,仅济南郡的大姓宗族多达三百余家,平日里便仗着宗族人口众多而称霸一方,官府对其无可奈何,郅都到济南郡为官后,直接采取以暴制暴的手段,将瞷氏等几个大姓家族首恶全部处死。
郅都后升任中尉,掌管京师的治安警卫,依旧敢于不畏权贵惩治犯禁者,就连列侯和皇族都对其极为敬畏,称呼他为“苍鹰”。然而,郅都的这种性格最终也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因间接害死废太子刘荣而得罪窦太后,最终被处死。
唐朝周兴。周兴年少时曾学习律法,在高宗时担任河阳县令,武则天掌权之后,因李敬业的起兵反叛而开始推行告密之事,担任尚书省尚书都事的周兴便开始积极参与其中,进而得以被武则天重用,被提拔为秋官侍郎。据传,先后有数千人因周兴的告密而死,而周兴为了刑讯逼供,不仅发明了“定百脉”、“喘不得”等骇人听闻酷刑法,使囚犯一看到这些刑具就“战栗流汗,望风自诬”。
周兴极度善于为他人罗织罪名,导致很多人在狱中遭受摧残而死,或斩杀抄家。天授二年(691年)初,酷吏丘神勣被处死,而周兴也被人告发与丘神勣通谋,武则天于是命来俊臣对其审问,于是便上演了一出“请君入瓮”,周兴吓得面如土色,只得招认,最终被流放岭南,途中被仇人所杀。
唐朝来俊臣。来俊臣原本是混混出身,但他赶上了一个荒诞的时代,随着李治去世,武则天开始鼓励告密的风气。凭借一封洋洋洒洒的告密信,武则天封他为侍御史。为了屈打成招,来俊臣琢磨出很多令人发指的酷刑。比如一种叫‘突地吼’的刑具,犯人带上了就得不断转圈,最后眩晕呕吐至死。还有定百脉、喘不得、突地吼、着即承、失魂胆,都是极为残忍的手段。
来俊臣掌权的这十多年时间里,唐朝酷吏横行,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下。公元697年,六月初三,来俊臣被当街处斩。来俊臣被杀后,京城内无论男女老幼,都争相去割他的肉,很快将来俊臣分食殆尽。来俊臣死后,长达十四年的酷吏时代,也终于彻底结束了。据史书记载,来俊臣掌权期间,被他陷害冤杀牵连的人,超过十万人!当然,这不是因为来俊臣死了,而是因为此时的武则天,已经不再需要这种酷吏了。
明朝陈瑛。明成祖朱棣虽然是明王朝诸帝中少有的雄才大略之主,但因为他是以藩王起兵造反并成功推翻了侄儿建文帝的政权,所以自从他登上帝位以后就经常疑心臣民有反心,正是在这样的心里作崇下,朱棣对付政敌的酷吏就应运而生,陈瑛就是这样走上的历史舞台。陈瑛是滁州人,洪武年间进入太学,朱棣称帝后,被任命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并且署理院事。
陈瑛上任后,先弹劾历城侯盛庸,吓得盛庸自杀,接着又弹劾长兴侯耿炳文僭越,耿炳文也自杀了。此外,曹国公李景隆、隆平侯张信、尚书雒佥等十几位朝中大员也都遭到了陈瑛的弹劾,有些人被杀,有些人被贬。其中最特殊的就是明朝的两位驸马爷——梅殷和胡观,他们都死于非命!不过,在清除完朝中的建文余党后,陈瑛也就失去了朱棣的恩宠。永乐九年春天,陈瑛垮台,没有说明是什么罪过。
清朝毓贤。毓贤是清朝末年著名的酷吏和极端排外人士。1889年任曹州知府期间,治理地方不分良莠,一味以诛戮为事,对民众采用大批逮捕、滥用酷刑和大批屠杀的恐怖手段进行统治,同时又惯用打杖条、打板子、轧杠子、跑铁链子、跪铁蒺藜、站铁鏊、气蛤蟆等酷刑,3个月便杀掉了2000余人,在任四年,结果在官场上赢得了一个“屠户”的外号。
毓贤虽然为官残忍,但却赢得了清廷的信任,官反而是越做越大。1897年,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年后升任山东巡抚的毓贤,又利用义和拳烧教堂、杀教士,朝廷最终迫于外国压力而将其撤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担任山西巡抚的毓贤因利用义和团打击帝国主义势力,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被指为排外仇教的“罪首”,于同年被革职充军,次年在兰州被处死。
酷吏和文官是国家政权的一体两面,就像黑白两道,一个代表狠辣刚猛的霸道,一个代表阳光温暖的仁义。只有仁义会缺少底气,只有霸道又不会长久。优秀的帝王,往往是黑白两道通吃。从朝廷的大局出发,有些事情只有酷吏才能干,但工作完成后,他们又成为被藏起来的夜壶,而在史家的笔下,他们又被描绘成历史的罪人。
不过大家要想一想,大部分酷吏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原生家庭的出身,决定了他们的人生选择,毕竟当打手是苦活、累活、脏活,但凡有点资本有背景的人,都不会选择干这一行。吃力不讨好,何苦呢?所以,现在的我们,还是客观的看待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