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哪儿不放炮,你就去哪儿落脚

美西追光 2025-02-05 08:54:57

老花我这个人,性格不好,一直不喜欢“热闹”,您看我说的段子书,那里边的笑点也都比较“冷”,不信您就回味回味。

因了这个性格,所以我成年后一直不大喜欢过年,太闹。但年轻的时候儿没办法,年年被迫着过,也得迎来送往、皮笑肉不笑。年长之后,特别是无业以来,去球地,我由着自己的性子了,然后不小心发现,那才是活出了本我。就像那两句话: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所以您看,这个春节,我说书的节奏都没乱,听听歌儿、码码字儿,跟平时的日子一样的恬淡。然而网上的“节日气氛”你躲不开,我又得每天每地搜素材,所以,至少挨网上,我还是跟着过了年。既然过年,那也就裹裹乱。看到一网友出了一副对联,他要“重金”征求横批,哎,我就参与了。他的对联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卧槽,这神仙日子啊,至少老花我自己,想都不敢想。然而,我看广大网民纷纷表达“向往”之情,那横批,都挺吉庆,不过透着的,全是惦着不劳而获的美好愿景。于是,老花我就跟了一横批。不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嘛,我的横批是:抽筋抽醒。特码的,不但没得着重金,还被人家对联主人给踢出了。你这上哪儿说理去?我正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踢我,巧了,某音歌手恰好唱着这首歌儿:为什么甜蜜的梦容易醒……嗷,甜蜜的梦本来就容易醒,我还横批人家“抽筋抽醒”,那特码,是得挨踢。起码咱这个横批就“不合年味儿”。年味儿究竟是什么?反正你千万不能说实话,否则,你准挨骂。咱家有个经济学人叫王福重,北大的博士后,曾经任教于中央财经大学,据说,因为“不当言论”被网民举报,继而被中央财经大学解聘了,现在干什么营生儿,网上查不着。弄不好,也跟老花我一样,家呆着呢。但是这哥们儿死性不改,大过年的,他又“不当言论”了。他说,年味就是落后味。一般说,年味越浓的地方,发展水平越低。不要期待年味再浓了,那将是悲剧重演。

这还了得?所以广大网民一致回他:放屁。

呵呵呵,这个老王啊,真特码闲的,你说这个干嘛,非得招惹网民?大过年的,又被围攻。你说你,实在闲了,难道你真就没个漂亮的女邻居?啊,好歹咱也姓王不是。你看老花我,自打全网抵制圣诞节那会儿,我就说了,惦记着打倒洋节而土节中兴,扯呢。但是,我说的很含蓄。没有了包容并蓄,肯定影响整体的商业环境,久之环境乱了,必然波及每一个人的真实收入,而咱的这个春节,是最需要用金钱支撑气氛的节日,然后,啊,对不对。就比如,从前商场红红火火的时候儿,那卖的大多是西服、现代衣装,但是,各大商场都有中式服装的专柜,那价格也都不菲,还卖的都挺好。印象中,有个“木真了”品牌,啧,那中式女装做的,漂亮。那时候儿,每件就以“千”为单位了,老花我有心买一件讨好彩姨,都买不起。之后,有那么一阵子,过年过节的,得唐装,谁穿西服谁崇洋媚外。再然后吧,啊,西服是衰了,可唐装如今也没人穿了。您看今年过年,满大街还有对襟儿衣裳吗?结果就是,“木真了”也这个价了:

不赖嘿,木真了都这么亲民了,回头我给彩姨买两件儿,铺一件、盖一件。不光这个是我当初预感的佐证,网民也提供了旁证:

没想到,降级都连累到过年的硬菜了,不看网民们说,咱还真不知道。因为老花我本来就常年吃炒饼,过年无非是多加半两肉丝,无所谓硬不硬,所以我表示情绪稳定。那位说了,老花你真的情绪稳定?啊,真的稳定,因为,好些个事情,都在咱的预料之中。就比如那个压岁钱,我个人理解,庸俗都不止了,干脆是恶俗,所以我每年都说道一下。但是,“人教人,没用;事教人,才行”。这钱一不好挣,我看,移风易俗就快有希望了。

看看这些,您觉得这个“民俗”能有生命力、能长久吗?真不如洋节给孩子个小礼物更真挚、更干净。您看那些个情景,亲戚、邻居的咱就不说了,孩子的爷爷、姥姥本该一边儿亲,结果,谁给的压岁钱多谁就成了好人……我早就说过,这特码纯是给孩子灌毒。可这多年咱能怎么办呢?没办法,你连说都不能多说,那就等着“事教人”呗。咱还是那话,春节本无辜,却让嚚民们生生过成了张扬各种恶俗的道场。因为这个,本来应该轻松愉快的节日假期,你可能过得比上班还累、还难受。瞧瞧这个:

怎么吃饭?怎么待客?怎么送礼?累不累啊,通篇,我看到的不过是卑微和市侩。你但凡混出点儿人样儿,你都不必惴惴于这些无聊的规矩。尤其好些规矩,本身就特别可悲。比如某地的风俗,年三十儿吃饺子不能就蒜,因为蒜跟“算”谐音,说是大过年的,一算,就没法儿开心了。这个规矩,你就不能琢磨,一琢磨,忒奇怪。别说你是马斯克了,你就算是马布里,年根儿了你怕算?越算才越开心呢,对不对。可你要是杨白劳,那你是怕算,但是你不吃蒜,就没饥荒啦?可见这纯粹就是一群穷命立的穷规矩。类似的,多啦,所以老花我真的是为春节的未来忧心,因为,没有一个节,像春节似的,过完了总是一网的鸡毛。您看这位的总结:

有没有道理呢,各人心里有数儿。这位网友,还是来自传统文化底蕴浓厚的山东:

唉,很多事情啊,顺其自然吧。初五过完,我看网上有些个青年人,发帖子疑问,出去求发展,去哪里比较好呢?老花我个人的陋见吧,你就观察这个春节,哪儿不放炮,你就去哪儿落脚。为什么呢?您看这位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网友说的吧,论语牌儿小裤衩儿------有一腚道理。哪里鞭炮越响,哪里可能越不景气。比如农村就整体上比城市放炮多,那你愿意在农村发展吗?而且吧,各地都有禁放的地方性法规了,可是有些地方儿就是叮叮咣咣的,那无非就是两方面的原因共振:一方面,当地人的相当大一部分还亲近农业习俗;二方面,当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两样儿占一样儿,就不是你理想的发展之地。首先就是当地人如果还亲近农业习俗,则其商业文明的基础必然薄弱;其次就是当地可以不执行禁放的法规,那别的也可以稀里马虎,则其地整体的法制化程度肯定不理想。这样儿的地方你去图发展?他们自己都没发展起来呢。别说什么“禁不住”,北京、上海怎么就禁得住呢?一是当地人绝大多数本身就不爱放了,二是地方政府真管。过年间,我也看到个别IP是北京、上海的在网上抱怨,说是冷冷清清。问题是,有那些噼里啪啦“不冷清”的城市啊,谁拦着你“移居”了?那些城市房子还便宜。所以你呆在高度文明的京沪不走,又抱怨过年不让放炮太冷清,你这不就是矫情嘛。除了京沪,你看人家杭州,也行,放炮的人肯定不多,所以才容易放一个拘一个:

可见杭州那也是咱家顶级圈层的城市,你过完年不去京沪,去杭州也行,差不了忒多。当然啦,老花我也看到了不少城市的网民,炫耀般地晒他们城市被烟花渲染的夜空、被爆竹纸屑点缀的街道,他们很自豪,他们的城市年味浓浓。可是吧,这些个城市,无论大小,你别看GDP,更别看最低工资线,具体是哪些城市咱也不敢说,只能说,没一个是北上广深宁苏杭这类的。那么,过完年了,你想出去经商也好、打工也罢,你去那些地方?因此咱才说,过年哪儿不放炮,你就去哪儿落脚。

0 阅读:0

美西追光

简介:花间阅 读 花间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