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上将对陈赓不敬,刘邓批评:性格太傲,陈毅无奈端起老总架子

墨斗鱼纪事 2025-02-09 11:18:05

1948年,中央批示由中野和华野共同进攻洛阳,陈赓所率领的中野听华野指挥。然而在作战过程中,华野的一位上将却频频对陈赓“不敬”,也引起中野战士们的不满。

战役结束后,刘伯承和邓小平狠狠批评了此人:“指挥能力强,但性格太傲……”华野的老领导陈毅得知这件事后十分生气,不得不端起老总架子对其进行批评。

那么这位华野上将是谁呢?他是如何对陈赓“不敬”的呢?

陈赓和华野上将想法不谋而合

1947年5月,国共两党在战场上的形势发生转变。蒋介石对解放区实施的全面进攻被迫转为重点进攻,而他所进攻的重点就是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

毛主席根据当前局势,决定将我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矛头直指中原地区。与此同时,刘邓大军奉命挺进大别山。

7月19日,毛主席决定让陈赓和谢富治率领的兵团前往豫西作战。毛主席特意将陈赓叫来,叮嘱道:

“刘伯承和邓小平同志正率部前往大别山,到时候肯定会将敌人弄得惊慌失措,调兵前去支援;而胡宗南被我军牵制在陕北,自顾不暇。所以说豫西被空了出来,此时出兵豫西是很有必要的。

你们去了之后放手去干,东配合刘邓、陈粟,西配合陕北,以此达到歼灭大量敌军的目的,开辟豫陕鄂根据地。一定不要害怕,尽管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下最大的决心去打!”

1947年8月22日,陈赓和谢富治率领10万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前往豫西。来到豫西后,他们和刘邓、陈粟形成“品”字形阵势,和国民党军在中原开战。

经过半年的作战,陈谢、刘邓和陈粟顺利完成任务,成功逼迫国民党军从全面防御转为分区防御。在此期间,陈赓和谢富治带领的兵团在豫西地区牵制敌军,消灭大量敌军的有生力量,完成了毛主席交给他们的任务。

1948年3月初,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兵力被分散到各地,从郑州到潼关间的防控更是空前松动。陈赓认为这是进攻洛阳的绝佳时机,于是向毛主席请战。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人和他的想法一模一样,此人便是华野的陈士榘。

陈士榘做法因起中野战士不满

陈士榘作战勇敢,每次冲锋都在最前面,因此在战士当中威信最高。1927年年底到1934年,陈士榘跟随毛主席先后参加了井冈山会师、五次反“围剿”作战,且都有出色的表现,深受毛主席器重。

除了作战勇敢,陈士榘执行任务时也格外机灵,甚至能从敌人面前大摇大摆的离开。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渡赤水后,毛主席为了掩护主力红军向云南进军,指挥部队发起假装进攻贵阳的战斗。不过在此之前必须打一仗,以此迷惑敌军,所以毛主席将视线投向了贵阳城西的定番。

毛主席经过慎重的思考,决定将这一任务交给陈士榘。陈士榘率部前往定番的时候,突然遇到敌机侦察,他毫不慌张,直接对传令兵说:“把我之前交给你的‘青天白日’旗举起来,给敌人造成我们是国民党军的错觉。”

传令兵当即高举“青天白日”旗,还时不时向天上的敌机晃晃。敌机见是“自己人”,便离开了。陈士榘这一举动不仅迷惑了敌人,还迷惑了守城的国民党军。当他率部来到定番城下的时候,守城的敌军才反应过来,但可惜的是为时已晚。

没用多长时间,陈士榘就率部占领了定番城,并将这一胜果汇报给红军总部。当毛主席得知陈士榘获胜的方法后,忍不住笑道:“这个陈士榘的办法真是出人意料,不过很好!”

陈士榘执行任务能力超强,再加上灵活应变,让毛主席倍感放心和满意。在之后的长征路上,毛主席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让陈士榘安排住处和警戒,足以看出毛主席对他的信任。

陈赓和陈士榘都是毛主席的爱将,两人同时提出攻打洛阳,因此毛主席还是有些为难由谁来指挥的。不过经过慎重的思考后,毛主席决定将这一重要任务交给陈士榘,陈赓部归陈士榘指挥。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陈赓资历比陈士榘老,且作战经验比他丰富。最重要的是陈赓脾气好,不像陈士榘似的脾气火爆,经常和其他领导冲突。那么毛主席为何让陈士榘来指挥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此次攻打洛阳是攻坚战,而华野打的攻坚战比中野多,所以挑选经验丰富的陈士榘来指挥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紧接着,陈士榘、陈赓以及唐亮开会,共同商量作战方针。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决定趁敌军正在调整部署的时候,集中力量速战速决,然后伺机歼灭前来支援的敌军。

然而在分配作战任务的时候,陈士榘的做法却引起中野战士的不满。原来他将东面和北面的主攻任务都分给华野,而中野分到的却是助攻或者阻援任务。尽管中野的战士提出异议,也被陈士榘全部否决。

驻守洛阳的是国民党206师,师长是被称为“邱老虎”的邱行湘,深受蒋介石的赏识。最重要的是敌206师还是由蒋经国亲自训练的青年军,不仅思想顽固,还配备全美式器械,战斗力超强。

尽管如此我军也没有退缩,反而越来越英勇。3月9日攻城战斗正式打响,我军接连占领东关、北关等地,随后观察地形以及摸清敌人工事等。

3月11日晚7点,随着陈士榘的一声令下,攻城战斗全面开始。面对敌人的重重设防,我军始终无法突破洛阳的四个城门。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建议先让战士们休整一番,但却被陈士榘痛批:“现在要做的是继续进攻,一旦松懈就很难保持紧绷状态!”

3月14日下午5点,经过激烈的打斗,邱行湘退守到洛阳城的核心阵地,企图负隅顽抗,等待援军。但陈士榘没有给他这个机会,直接进入洛阳城督战,并下令炮击。

经过5个小时的战斗,邱行湘的核心阵地被我军突破,他本人也被我军俘虏。至此,我军成功占领洛阳。

陈毅无奈端起老总架子

洛阳战役结束后,时任中野司令员的刘伯承,特意请陈士榘到部队做总结报告,向大家讲一讲大城市攻坚战的方法和经验。

当时中野和华野的战士们都在,然而陈士榘只大肆夸奖华野战士们灵活使用大炮,对中野战士们的功劳却是一句话带过:“中野的兄弟们配合默契!”

台下中野的战士们静静等待陈士榘接下来的话,然而他只说了一句,便将话题转到其他方面。中野的战士们不敢相信,要知道他们挺进大别山的时候,扔掉不少武器,如今能够凭借少量武器完成任务,已经很不容易了。

刘伯承自然能看出中野战士的不满,但他没有在会上发作,而是等总结会结束后专门召开了一个会议。刘伯承说: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有怨言,但每个部队都有自己的作战方针,我们都是解放军,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解放全中国。更何况此次也向其他人证明,我们中野的战士就算只有少量武器,也能获得胜利!”

事后,刘伯承和邓小平多次说:“陈士榘能力强是不错,但性格就是太傲了,在洛阳战役中对陈赓有些不尊重……”

不久后,这件事被传到陈毅耳中。陈毅是陈士榘的老上司,还是华野名义上的司令员,尽管他已经被调到其他部队工作,但他为了部队,不得不摆出老总的架子,对陈士榘进行严厉的批评:

“作战是为了获胜,但获胜的同时也需要注重配合,如果只有华野,没有中野的配合,洛阳能那么顺利打下吗?以后不要居功自傲,要谦虚做人,尊重老前辈……”

收到老上司的电报,陈士榘脸色瞬间变得异常,随后意识到自己的做法确实有些不好,不仅向陈毅承认错误,还找陈赓道了歉。也是通过这次反省,陈士榘一改往日的性格,积极和兄弟部队配合,也打下不少胜仗……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