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主席审阅大授衔名单,突然询问道:有没有吕俊生的名字?

墨斗鱼纪事 2025-02-09 11:20:47

1950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战斗英雄”齐聚一堂,吕俊生也是其中一员。毛主席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道:“吕俊生同志!我听说过你,你真的很厉害!在战场上那可是杀敌如麻的猛将啊,为国家和人民立了大功!”吕俊生听后,赶忙说道:“主席,我做得还不够,都是应该的!”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前,毛主席曾坐在桌前审阅授衔名单。看到一半时,他缓缓抬起头问道:“有没有吕俊生的名字?”

吕俊生是谁?为什么会被毛主席如此惦记?

毛主席问道:有没有吕俊生的名字?

1955年,授衔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南海菊香书屋,毛主席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授衔相关的文件资料。他逐页翻看着授衔名单,眼神中满是对每位将领的重视与关切。

当他仔细地将名单从头至尾看过一遍后,脸上浮现出一丝疑惑,他记得在自己的印象里,英勇善战的吕俊生也应该在这份名单上。毛主席放下手中的名单,对罗荣桓说道:“荣桓啊,我怎么没在这授衔名单里瞧见吕俊生的名字呢?这是怎么回事?”

正在一旁的罗荣桓听到毛主席的话,看了一眼主席手中的名单,赶忙解释道:

“主席您看,您手里拿的是元帅和将军的名单,吕俊生不在这份名单里。吕俊生是正营级干部,按规定应该是被授予校级军衔。

这次评定的校级军官数量非常庞大,足足有三万多人,相关名单厚得像一本书,我想着您平时日理万机,主要关注的是元帅和将军这些高级将领的授衔情况,所以就没把校级军官的名单带过来。”

毛主席听完,轻轻点了点头:

“既然没带来就算了。但吕俊生的授衔情况我必须得知道。他在战场上立下过赫赫战功,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很多,不能被忽视。你马上去查一下,不管多晚,务必把准确情况弄清楚告诉我。”

有人忍不住问:“主席,您为何如此重视吕俊生呢?”

“吕俊生可不简单呐!他可是战斗英雄啊。这些年,大大小小的战斗他经历无数,立了8次一等功。这样的英雄,咱们怎能不重视?”毛主席说着说着陷入了回忆……

因卓越表现被誉为“军中吕布”

1907年,吕俊生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家中祖祖辈辈都靠着那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到了吕俊生这一代,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变得更加沉重,就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成了奢望。

年幼的吕俊生还没来得及享受童年的欢乐,就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那时为了填饱肚子,他常常被迫外出乞讨。可那个时局艰难的年代,大多家庭自己都缺粮,又哪有多余的食物施舍给他呢?

于是从十多岁起,他就开始跟着师傅学钉鞋,学成后,本以为能靠这门手艺安稳度日,可日子依旧艰难。后来吕俊生又被雇去当长工,在地主家的田地里从日出干到日落,累得直不起腰,挣的钱却只够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1937年,吕俊生得知八路军东进太行山的消息,他心中那团爱国的火焰“噌”地一下就燃了起来。吕俊生就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大步朝着八路军的驻地走去。

到了那里,他鼓起勇气对站岗的战士说:“同志,我要加入八路军,我有力气、能吃苦,让我为国家出份力!”就这样,吕俊生被顺利编入129师东进纵队2团4连,踏上了抗日的征程。

1938年7月,吕俊生所在的部队正沿着蜿蜒的山路急行军,突然与一股日军在山东夏津狭路相逢。由于我军武器弹药匮乏,随着战斗的持续,局势愈发紧张。没一会儿,战士们便不得不端起大刀,呐喊着冲向敌人,与日本军队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对于身强体壮、武艺高强的吕俊生来说,白刃战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激烈的战斗持续了许久,最终吕俊生以一己之力,足足消灭了27个日本兵。而他自己也身负三处重伤,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

战斗结束后,营长匆匆赶来,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好样的,吕俊生!你这是为咱部队立了大功!”不久后,吕俊生因在这场战斗中的卓越表现荣获一等功,因为这一战出了名,大家还送了他个外号——“军中吕布”。

虽未授衔但功绩永存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吕俊生身为连长,接到任务后一次次突破敌人防线。在激烈地交火中,战士们紧密配合,士气高涨。最终他们以一人轻伤的极小代价,成功消灭日军108人。战后,吕俊生荣获“英雄连长”称号,他所在连队也被授予“英雄连队”称号。

1942年,吕俊生被任命为新四旅七团训练队队长。执行任务途中,情况突变,敌人的包围圈悄然收紧,吕俊生和部队意外失联。他没有丝毫慌乱,冷静地观察着周围的地形和敌人的动向,在接下来的20多天里,巧妙地与敌人周旋。

一次,吕俊生所在的村子被敌人盯上。为了保护群众的安全,他当机立断,对战友们喊道:“同志们,我引开敌人,你们带着乡亲们赶紧撤!”说完,他孤身一人手持武器,朝着村子另一头冲了出去。

战友们含着泪,迅速组织村民撤离。经过艰难的跋涉,村民们安全了,战友们也顺利归队,而吕俊生也回来了。战友们纷纷围上来,敬了个庄重的军礼:“队长,您是我们的骄傲!”

解放战争时期,吕俊生凭借着卓越的能力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在冀南军区发挥着重要作用。1950年,全国群英会召开。吕俊生因其在战争年代的赫赫战功,光荣地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

由于战场上受伤过度劳累,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吕俊生的身体逐渐恶化。经过深思熟虑,他找到了领导:

“部队如今越来越正规化、现代化了,而我这身体……留在部队恐怕也帮不上什么大忙了,我想回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出份力。”

领导叹了口气,说:“你为国家和部队立下了汗马功劳,你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既然你心意已决,组织尊重你的选择。”

就这样,吕俊生的请求得到了批准。最终,他没有参与授衔,而是带着对部队的眷恋和对家乡建设的热忱,踏上了归乡之路,他与乡亲们一起,开垦农田、修建水利、发展生产。

几年后的一天,几位老战友联系到吕俊生:“跟你说个事儿!现在有机会让你回部队,你可是咱部队的功臣,大家都盼着你回去呢!”

吕俊生说:“老伙计,我知道你们是好意,可我真不能回去。你看,国家现在发展需要大量资源,部队也有自己的任务。我回去又要占编制、分资源,实在不想给军队和国家添麻烦。”

战友还想劝说:“你这说的什么话,你为部队出生入死,回去是应该的!”吕俊生却坚定地说:“正因为经历过那些,我才更明白资源的珍贵。我在家乡也能过得好,还能为建设出份力,你就别劝我啦。”

战友叹了口气:“行吧,俊生,你这性子还是一点没变。要是以后有难处,可千万别自己扛着,一定得找我们。”吕俊生点点头,说:“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从1960年起,病痛就缠上了吕俊生。他强忍着身体的不适,与病魔顽强抗争。1970年11月22日,吕俊生因病离世,随后他的骨灰被安葬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人们永远铭记他的功绩。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