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宫那些事儿,要是孙贵妃没生下朱祁镇,她还能当皇后吗?
孙贵妃,史书说她是:“幼有美色,姣皙而慧”。

她和朱瞻基算得上青梅竹马,感情一直深厚。
原本孙贵妃极有希望早早成为朱瞻基的正妻
可朱棣亲自指婚,让胡氏抢了先。

就因为这,孙贵妃当时是选为皇太孙嫔,后来也只能从贵妃之位起步。
先说说胡皇后,她给朱瞻基生了女儿,却始终没诞下皇子。在古代宫廷,这就像在 “后位保卫战” 里,一开始就输了关键一局。
毕竟古代讲究 “母凭子贵”,要是胡皇后有皇子,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朝中大臣和张太后大概率会坚定不移地站在胡皇后这边。

要知道,嫡长子继承制,在封建王朝那可是根深蒂固的 “铁律”,大家潜意识里,就更倾向于支持有皇子的皇后。
但孙贵妃生下了长子朱祁镇,直接就把这局面扭转了。

朱瞻基 28 岁才迎来长子,到 38 岁去世,一辈子也就两个皇子。
对于皇帝来说,皇位传承是头等大事,嫡长子的出生,无疑给孙贵妃争后位添了最重的砝码。
有了朱祁镇这个 “王炸”,孙贵妃成功拿下后位,胡皇后只能黯然退场。

可细究起来,就算孙贵妃生了儿子,也压根不该废胡皇后、立孙贵妃。
胡皇后最初被册封为皇太孙妃,可是朱棣亲自指婚,身份正统。况且胡皇后品行端正,并无过错,如此贸然废后,引得朝野震动,许多大臣纷纷上书反对。

朱瞻基后来,也对自己当初废后一事也有点后悔,原话是:“此朕幼年事”
他或许是在反思,为了一时的皇位传承考量,伤害了无辜的胡皇后,还破坏了宫廷原本的稳定秩序。
这里面还有更惊险的。明朝初期,殉葬制度还没废除。

朱瞻基临终前,特意叮嘱张太后照顾朱祁钰的生母吴氏。
由于朱祁钰尚未前往藩地,吴氏幸运地逃过了殉葬。最后,皇室挑选了生前伺候朱瞻基的宫女替其殉葬。在明朝初期,殉葬制度还没废除,要是孙贵妃没当上皇后,大概率得给朱瞻基殉葬。
在古代宫廷,没有子女或者地位不够高的妃嫔,到了皇帝驾崩时,都得面临这个残酷的命运。所以,孙贵妃为了摆脱殉葬命运,争后位也是拼了。

明宣宗后宫当时被殉了10个人,其中何贵妃,她殉葬前就已经是何惠妃了
更离谱的是,历史上一直有传言,说孙贵妃根本不是朱祁镇的亲生母亲。再看看张太后,连给她老公生了两个儿子的宠妃,都被下令殉葬。

可见宫廷斗争有多残酷,权力的游戏从来都是你死我活,没有一丝温情可言。
这么看来,朱祁镇的出生就像蝴蝶效应的起点,彻底改变了孙贵妃的命运,也间接影响了明朝的历史走向。不得不说,古代后宫这潭水,实在是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