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的疾控中心的专家都发布了通告或者提醒:野外的蜱虫进入了繁衍的高峰期,而新生的蜱虫颇多,被叮咬的话后果严重,今年已经多人因此住进ICU,且已经造成死亡事件。曾经就有数次报道钓鱼人野钓回家发现胳膊或者大腿上有一个小虫子,随手捏死不当回事,但几天过后人就“不行了”。
蜱虫很危险
蜱虫比较普遍可以说全国都有分布,一般常见于野生动物身上,家畜身上也有,比如经常户外活动猫狗的耳朵附近或者下巴上就能经常看到。事实上我们人类并非是蜱虫的理想宿主,我们体毛很少,即使是有的地方那也很长不适合它生存,皮肤光滑不利于隐藏。这也是为何很多人被蜱虫咬一次就好几个创点的原因:这里不合适那么就换一个地方。
蜱虫进入活跃期
但是为何蜱虫还要往人身上爬呢?这就不得不说蜱虫的繁衍方法了:它们在繁衍的季节会自动从宿主的身上脱落,然后找一个比较高的草或者矮小的树爬上去,然后在末端产卵。孵化后的小蜱虫会在草叶上面等待受害者经过,然后掉落到身上。它们只能分清楚是否是动物,不能分清楚任何动物的区别,它们一生只有一次掉落到宿主身上的机会,错过了那么等待的时间过长就会死亡,即使是不那么理想的宿主为了活下去也只好找到合适的地方就下口了。
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一个小小的蜱虫,家里面的宠物以及牛羊身上经常会被发现,它们都活的好好的,怎么咬了人就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呢?事实上被蜱虫叮咬并不会每次都出现特别严重的后果,这是因为蜱虫本身没有毒性,但在野外生存的蜱虫或多或少都会携带一定量的病菌,尤其是叮咬的口器以及内脏里面。
蜱虫幼虫杂草里面很多
它们自身有足够的免疫机制来抑制这些病菌,但是我们人就不行了,会发生感染导致红肿,严重的话会导致败血症,这是很容易送走人的一种突发疾病,最起码都是要住进ICU的。蜱虫为了更好的在宿主身上固定不被摔落,所以进化出了一种比较特别的口器:被叮了它的口器会慢慢的伸到皮肤里面去,以此来固定自身。但我们弄死蜱虫的时候通常是把那个口器弄不出来的,你把它身体拉出来了口器残留在皮肤里面。那么这样就特别容易感染,运气好的话那只蜱虫身上没有什么葡萄球菌什么的可能就痒一会儿第二天就好了,运气不好逐渐红肿转为败血症。
钓鱼人经常去野外钓鱼,翻山越岭那是家常便饭,为了更好的渔获也会经常去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有的时候草很深,那么就有很高的概率被蜱虫盯上。事实上大部分即使是深水掉落蜱虫它都不一定走得到皮肤,因为人的衣服能阻挡相当一部分,但还是会有少部分的能顺利找到。
野钓不要撸猫,有蜱虫!
蜱虫防范方法:穿长袖长裤戴帽子就能避免绝大部分的蜱虫叮咬了,因为它掉落在帽子上面再从帽子或者衣服上面到皮肤上面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对它来说是一项比较大的挑战,通常它还没有找到你就回家洗澡换衣服了,进了洗衣机它没有可能存活。
被蜱虫叮咬后的措施:如果你发现身上有蜱虫先不要急着弄死,看看它的头有没有完全进入皮肤,用镊子轻轻的拉一下能不能拉掉,如果可以那么擦点儿消炎水或者酒精就行,如果不能很轻松的把它拉出来,那么就一定不要再拉了!你在它深水涂抹一点儿油、酒精、青草膏、花露水什么的,过一会儿它会因为缺氧自动松开口器,这时候你就可以弄死了。如果蜱虫较大,那么你可以用一个金属烧热,慢慢烫它的屁股,过一会儿它也会自行松开。
野钓看到动物不要摸
如果被蜱虫咬了之后第二天还会出现痒、红斑面积增大、红肿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去诊所或者医院开消炎药了。因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事情就会向严重的趋势发展,不及时处理大约5-7天之后可能转为败血症,抵抗力强的可也可能会痊愈,但每个人的抵抗力自己是不知道的,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防止蜱虫叮咬,因为蚊香或者防蚊喷雾对它没有太大的效果。涂抹青草膏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可能出去钓鱼全身都涂抹一遍,当然你可以用一些防蚊虫的喷雾喷到衣服和帽子上面,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最后,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因为每年被蜱虫叮咬的人特别多,尤其是郊区和农村的人,一年总有那么几次,但出事情的只有上新闻的那些。你只要按照上面的方法留意一下就行,做好防护,不要盲目处理。
我是蓑笠哥,希望你野钓平安!
[吃瓜]在两广没见过这货,倒是毒蚂蚁不少,没被蚂蚁咬过不算合格钓鱼佬。
我一朋友钓鱼就进了icu!差点没了
夜钓没有相信中那么悠闲惬意,各种小咬抹药都不行
有一种姜虫也是,草丛里有!肉眼不见,隔壁村就死了一个!我也被咬过,住了一个星期医院。
这虫看着眼熟 没什么问题
上six god,便宜又实用!
石头边那只猫好大,手感一定非常好[呲牙笑]
这玩意以前可没有,怎么现在到处都是[晕][晕][晕][晕][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