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最后一张底牌,不是车臣部队,而是一个让车臣仰望的民族

历史沧桑影 2025-04-18 14:04:02

【引言】

大家都说普京有张“车臣王牌”,但要是你真去问问那些车臣战士,他们心里头最怕的是谁,你猜怎么着?答案既不是美国,也不是北约,而是他们隔壁的哥萨克人!

这支骑着马、扛着枪的“边境守卫者”,才是普京手里真正的王牌。说到忠心,他们能为普京树碑立传;论起狠劲,战场上自会见分晓。

【这群人,苏联没“整明白”,普京却喂得服服帖帖!】

提到普京的“强硬后盾”,不少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车臣部队的身影,特别是卡德罗夫父子麾下的那群勇猛战士,仿佛是铜墙铁壁,无坚不摧。但若将视线转向东欧那片辽阔的草原,你会发现,普京麾下最忠诚、战斗力最强、最勇往直前的,其实是另一支队伍——哥萨克人。

这支队伍并非俄罗斯军队里的“正式部队”,不过早在十六世纪时,他们就骑着马、扛着枪,在顿河流域肆意闯荡了。

哥萨克人,其实就是那些游牧民族混血的子孙,他们主要在第聂伯河、伏尔加河、顿河下游那块地方转悠。他们没有姓氏,也不讲究族谱,全靠一身的勇气闯天下。到了沙皇俄国那会儿,哥萨克人就变成了帝国打仗的好帮手,骑着马东征西讨。东边跟鞑靼人干架,南边跑到高加索,西边还掠了波兰,北边甚至越过了乌拉尔山。

十九世纪头几十年,顿河一带的哥萨克人,随便就能拉出好几万来。他们每个人骑一匹马,扛一把枪,上战场打仗连钱都不图,就靠着自家的地、挣来的面子和对神的信仰,这就是他们全部的劲头。

苏联一成立,列宁同志很快就盯上了哥萨克,动手实施了“消除哥萨克影响”的计划。1919年1月24日,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层正式下达了对付哥萨克的指令。顿河一带的哥萨克遭了殃,他们被追捕、驱赶、处决,整个族群差不多都快没了。

苏联万万没想到,这批人其实根本不需要组织来养活,他们自己就有本事活下去。就算是被打散、被压制、甚至被撤销编制,哥萨克人还是能在农庄、集市,还有边境的哨所里,继续传承他们的血脉。

1941年,苏德战争一打响,斯大林立马意识到,那些擅长战斗、骑马射箭、不怕吃苦的哥萨克人其实很有用。他赶紧下令赦免哥萨克人,然后重新拉起一支骑兵队伍,让他们上战场打仗。

二战那会儿,哥萨克人集结了四十多个兵团,打了好多硬仗,像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这些大战都有他们的身影。到了1945年5月9号,胜利大阅兵的时候,哥萨克部队可风光了,他们是唯一能在红场上扛着沙俄老军旗走的队伍,那地位,杠杠的。

但战争结束后,苏联又一次把哥萨克晾在了一边。一直等到1995年,叶利钦大笔一挥,通过了《哥萨克服役条例》,这才让哥萨克重新有了名分。不过那时候的俄罗斯,正好是解体刚开始的阶段,政治乱成一锅粥,军队也松松垮垮,哥萨克组织想重建起来,根本成不了大气候。

让哥萨克重新成为帝国支柱的,其实是普京。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末,普京刚上台没多久,国内就遭遇了一连串的车臣恐怖袭击事件,莫斯科的地铁、住宅区,甚至是军用列车,都频繁遭到爆炸袭击。

俄罗斯军方遇到了调配军队的难题,士兵们的士气也不高。普京迅速改变策略,他找到了顿河、伏尔加、库班等地的几支“残留的哥萨克队伍”,给他们分配土地、授予权力、制定法规,让他们“非正式地拿起枪”,加入到保卫边境、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中去。

普京给他们重新搭建了一个“军事荣誉系统”。到了2005年,他大力推行了《俄罗斯哥萨克人履行国家职责法》,这部法律清清楚楚地规定了哥萨克组织可以负责当地的治安维护、森林和边境的保护,还有文化艺术方面的工作。从那以后,哥萨克人不仅地位得到了正式认可,他们还既能战斗又能表演,还有权逮捕人,成了俄罗斯政权里面一股“民间的强力助手”。

哥萨克的管理方式挺有特色。他们自己挑个头儿,叫“阿达曼”,这阿达曼虽然得跟地方领导汇报,但打仗的事儿他不按套路出牌,而是直接听一个总统派的“战略任务小组”的。简单说,哥萨克们战时上战场,平时自己管自己;总统一声令下,立马行动,不用等议会那边磨蹭。

哥萨克那边还保持着老早的召集方式。男的成年后都得在当兵的档案上留个名儿,平日里该种地的种地,放羊的放羊,做买卖的做买卖。要是收到“赶紧集合”的命令,48小时之内就能凑齐人马。有人数了数,现在俄罗斯境内,那些练过兵、能打仗的哥萨克人,加起来超过92万。这可不是啥固定的军队,这是一帮子说上战场就能变成“猛攻团”的老百姓。

普京真正需要的,是一支能够迅速响应、既能出击又能灵活撤退的“隐形力量”。这支队伍就像他的左膀右臂,随时待命,根据需要随时行动或撤退。

【谁让车臣“服软”?不只是普京,还有北高加索来的“战斗疯子”!】

聊起现代俄罗斯那些不太光明的“边缘冲突”,车臣绝对是块最难愈合的伤痛。1994年和1999年,俄罗斯自家人跟自家人动了两回手,打了两场内战。头一回,俄军那是丢尽了脸面,车臣那帮分裂分子瞅准机会,势力越闹越大,愣是把格罗兹尼整成了一个“独立小王国”。可到了第二回,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回,哥萨克勇士们出手了。

1999年,普京刚接手俄罗斯,车臣那边就闹起了第二次大战。他马上从全国调集兵马,先派正规军去攻打格罗兹尼。至于那些躲在深山老林里打游击的,就交给了勇敢的哥萨克民兵。这些民兵挺聪明,把苏联留下来的老BTR步战车改装了一番,自己带上油、粮食、还有夜视设备,一到夜里就在山地上跟敌人干上了,而且战绩还挺不错。

顿河那边的第四骑兵营哥萨克人,是这场大战里头最火的一支队伍。他们那时候,就那么6个人一小队,愣是在达伊山口跟2500个车臣武装分子杠上了,硬撑了3天3夜。最后,还是靠俄罗斯空军的帮忙,才把他们给救了出来。这事儿,俄罗斯国防部都给记了一笔,说是“2000年最重要的十场仗”里头的一出。

车臣人对哥萨克的惧怕,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战场上的强大。哥萨克民族有个根深蒂固的习惯,那就是复仇。要是在第一场战斗中,有他们的同胞不幸牺牲,哥萨克人连尸体都不需要认清是谁家的,就会主动站出来,替牺牲者的家人讨回公道。

他们在车臣的山区里埋伏,抢夺物资,还偷偷溜进村里抓人,手段比正规军队还要凶残。英国有个叫《卫报》的报纸说,2001年的时候,车臣的武装分子发布了一个告示,谁要能砍下哥萨克士兵的脑袋,就给1500美元。这笔钱,在当时差不多是一个车臣家庭一整年的收入了。

普京心里明白,哥萨克这股力量虽忠心却难以驾驭,勇猛有余却行事鲁莽,并非理想的棋子。可他最终还是决定启用他们,因为他深知,那些车臣叛乱分子根本瞧不起正规部队,要想镇住局面,非得采取更硬朗的措施不可。

2003年,卡德罗夫的父亲遭遇不幸,被炸身亡。普京随后大力支持卡德罗夫的儿子上位,接管事务。同时,他还继续安排哥萨克部队驻守在车臣边境周围。表面上看,车臣似乎挺平静,但实际上,它被围得跟铁桶一样严。

北面是哥萨克人把守的达吉斯坦山区,东面是印古什那边混合组成的防御线,西面则是北高加索的哥萨克村落,到处都有巡查的人。要是车臣的年轻人想逃跑,那就得闯过这三道难以跨越的关卡。

在这次对抗里,车臣武装老是被“游击战术”玩得团团转,还没正经打上几仗,力量就差不多耗光了。说到底,是哥萨克这支“不按套路出牌”的强队,让车臣在2009年时候被宣布“反恐成功”。

【乌克兰“阴兵借道”?哥萨克披着民间外衣冲在最前线!】

2014年,乌克兰那边闹起了大动静,克里米亚突然换了颜色,东部乌克兰还闹起了武装反抗。外面的人都在传,说是俄军偷偷溜进去捣乱。但那时候,莫斯科那边一口咬定:“俄罗斯在乌克兰,连个士兵的影子都没有。”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哥萨克的人跳出来说,别瞎猜了,不是俄军干的,是我们!

东乌那边动手的那一年,顿河和库班的哥萨克团体,首先站出来号召大家当志愿者,武器是由一些热心爱国的朋友资助的,而那些运输的路子,也是靠一些民间的能人给搭上的。

最早跑到卢甘斯克的不是乌克兰军队,而是从罗斯托夫那边过来的“敖德萨哥萨克队伍”。他们自称是“东南人民共和国保卫队”,穿上军装,打起军旗,指挥系统挺齐全,不归俄罗斯国防部管,但听克里姆林宫的。

这不是啥模糊不清的地带,这简直就是“代打大战”。哥萨克成了普京手里的一个万能工具,想用就用,想否认就否认,还对他感激不尽。

2015年那会儿,哥萨克人又在叙利亚的霍姆斯、拉塔基亚这些地方现身了。他们没穿俄罗斯军队的制服,但开着的是俄式装甲车,打着东正教的旗子,跟俄罗斯的空军和天军一起,去收拾那些极端组织。

普京外出访问时提到:“我们身边有不少支持者。”那所说的“支持者”究竟是谁呢?哥萨克这人跟俄罗斯没血缘关系,俄军也不把他算作自己的士兵,但战斗记录里还是会记上一笔他的贡献。

哥萨克在外交舞台上也是“大展身手”。2015年的时候,圣彼得堡的哥萨克议会决定给普京塑一尊铜像,样子是穿着紫色长袍、戴着月桂树叶做的冠冕,活像个“罗马大帝”。设计这铜像的设计师戈尔什科夫透露:“我们花了一整年的时间,才确定了这个造型。”而哥萨克议长的话则更加直接:“普京拿下克里米亚,这是他的功绩,也是我们哥萨克的骄傲。”

普京的“后盾”是谁?谁又是他“锋利的剑锋”?既不是车臣,也不是特种部队,而是哥萨克。

他们不搞正式编制,但行动起来却很有号召力;他们不穿军装,却能让敌人害怕得不行。这些人是普京一手带出来的“战场高手”,专门负责落实俄罗斯那有点模糊的边界政策,做得相当到位。

参考材料

哥萨克堪称车臣人的战场劲敌文汇网报道,早在2018年10月25日之前,哥萨克战士就已经在车臣战场上展现出了他们的强悍实力,成为了车臣人的强大对手。这些哥萨克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他们凭借着出色的战斗技巧和坚定的意志,一次次地击退了车臣人的进攻。他们的存在,让车臣人倍感压力,仿佛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阻挡着车臣人前进的步伐。可以说,哥萨克战士在车臣战场上就是车臣人的克星。他们的英勇表现,不仅赢得了战友们的尊敬和赞誉,更让敌人闻风丧胆。在车臣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哥萨克战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士。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