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你听过那个说法没,“狡猾得像狐狸,勇猛得像老虎”?这话可不是在说啥动物,是讲老蒋手底下有个特别棘手的将领,那家伙就是胡琏。
这家伙不光战斗时诡计多端,还特别能扛。刘伯承将军前前后后围了他四次,一直到双堆集那场大战,他才吃了大亏——但也不是被逮住了,而是被打得只能狼狈逃跑。
【刘伯承的“天罗地网”,胡琏居然撕开了个口子?】
1946年秋天,解放战打得正激烈,国民党那边的整编十一师,有个叫胡琏的家伙,领着他的“狠角色部队”,在中原战场上四处乱窜,嚣张至极。
胡琏自称是战场上的“狡猾老狐”,拿手好戏是设伏、突袭,逃跑功夫也是一流。在抗日战争那会儿,他可是实打实地跟日军硬碰硬干过。对于解放军来说,这家伙确实有点棘手,多次围捕他,但他总能奇迹般地突围出去,让人恼火不已。
这年9月份,国民党那边把第十一师、第八十八师、第五十五师,还有第五军这些大军都集合起来,顺着菏泽到巨野的公路,朝着山东那边发动了攻击。
改编后的第十一师,是那支冲在最前头的部队,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拿下巨野。在出发之前,胡琏放出了句硬气的话:“刘伯承这是自己在找不痛快!”
刘伯承一听,嘿嘿一乐,当机立断要设个埋伏。他马上让第二纵队去守住龙固集,故意引诱邱清泉的第五军来攻打。另一边,他又指挥第三、六、七纵队悄悄在张凤集周围布了个大口袋阵,就等着胡琏往里钻了。
按照既定策略,等胡琏的那个整编十一师一踏入张凤集的地界,咱们解放军就从四面八方包抄过去,目标就是一口气吃掉他们,一个不留。
9月29号那天,战斗正式开始了。第二纵队在龙固集那儿死命坚守,就是不撤退,硬是把邱清泉的第五军给拖住了。胡琏的那个整编十一师,还真就一个人马冲进去了,跑到了张凤集那块地方。
解放军各路部队快速行动,从三面夹击敌人,战斗形势立刻变得紧张。连续七十二个小时,两军在张凤集周边打得火热。其中,解放军的第七路大军率先撕开了敌人的防线,把胡琏手下的第三十二团困在了村子里,一路势如破竹地进攻。
问题出现了,胡琏这家伙,打仗的方式就是讲究一个“扎实”。他的队伍虽然被包围了,但装备全是美式武器,战斗技能相当厉害,火力攻击特别猛烈。解放军尝试了几次冲锋,都被敌人的强大火力给挡了回去。
7号那天,刘伯承将军一声令下,全军发起了猛烈攻击。第七纵队经过艰苦奋战,终于撕开了敌军第三十二团的防线,把他们的大部分兵力给干掉了。但就在咱们解放军打算把敌人主力团团围住的时候,胡琏却来了个急转弯,他迅速把防线收拢起来,让手下部队玩儿命往外冲,企图突围出去。
这时候,邱清泉带领的第五军正一步步往东边靠近,打算支援胡琏。战场上的情况突然变了,要是解放军还继续打过去,很可能就会被邱清泉从后面偷袭。
刘伯承一看情况不对,立马拍板,说不能再打了,得赶紧撤,省得白白牺牲。这回,胡琏虽然手下折了不少,但他还是带着剩下的人马溜之大吉。这家伙,真是只狡猾的“狐狸”,又从解放军的包围圈里给溜出去了。
【围追堵截,胡琏又是怎么溜走的?】
1948年春天时候,解放军在中原战场上已经掌握了全面的主动权。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位领导商量后,决定发动豫西战役,主要目的就是攻下南阳往西的那几个地方,也就是邓县、镇平、内乡、淅川这四个县城,好让中原根据地更加稳固。
但说到国民党那边,蒋介石怎会甘心让这块关键的战略位置被解放军轻松拿下?他立刻下令胡琏带领第十八军,从驻马店启程,一路直奔南阳,打算扭转战局。
解放军收到消息后,刘伯承当机立断,决定利用这次契机,在驻马店西边跟南阳的中间设下陷阱,计划着再次把胡琏的部队一网打尽。
这回,他学聪明了,从张凤集的战斗中长了记性,悄悄让队伍藏在山里那条小路的两边。就等着胡琏的大队人马一钻进这圈套,立马就全线出击,一下子收拾掉这只狡猾的“狐狸”。
不过,胡琏也并非好惹的角色。他一边让部队继续往前开拔,一边在驻马店大肆征集粮食和民夫,营造出大军即将有所动作的假象。
中野原本以为自家主力已经把敌人给团团围住了,结果白白等了两天,才发现胡琏的主力部队压根就没挪窝。这样一来,刘伯承精心策划的“猎狐行动”又泡汤了。
6月18号那天,胡琏动身往北边赶,打算去帮开封的忙。可刚走到快靠近上蔡的地方,就被华野的第十纵队给挡住了。两边在上蔡那里直接打了起来,战斗得挺激烈。
十纵连续打了好几宿硬仗,最终把胡琏的整编十一师给牢牢堵在了上蔡城的外面。刘伯承一听到这事儿,马上下令,让第一纵队和第三纵队分别从两边包过去,打算一举消灭掉整编十一师。
不过,胡琏靠着多年的打仗经验,很快就觉得情况不妙,他马上指挥队伍撤退,跑到上蔡县城里扎营。同时,他还和其他国民党军队配合起来,互相照应,免得被敌人给包围了。
刘伯承这回又没抓住机会,心里头那个气呀,直晃脑袋说:“这狡猾的家伙,又给逃走了!”
【淮海战役,胡琏最后的“狂奔”】
1948年冬天,淮海大战打到了最关键的时候。那会儿,胡琏被蒋介石点将,成了第十二兵团的二把手,任务就是给黄维的兵团打辅助,去救那被敌人团团围住的黄百韬部队。
11月8号那天,蒋介石赶紧让黄维的兵团快点往徐州赶,想赶去救黄百韬。但没想到的是,黄百韬的第七兵团早被解放军给包围消灭了,而黄维呢,也慢慢掉进了解放军设下的包围圈里。
11月25号那天,黄维的12万大军被解放军的7个部队团团围住,困在了双堆集那地方。蒋介石一看情况不妙,立马就让胡琏去黄维那边,想办法“把场面撑住”。
胡琏一到前线,马上就琢磨出个“蜷缩防守法”,让手下士兵们死守阵地,找机会往外冲。但这回,解放军那是守得铁桶一般,包围圈越缩越小。
12月10号那天,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最后的攻击,黄维的部队一下子就垮了,连黄维自己都成了俘虏。胡琏一看情况不妙,立马拉着他的心腹,跳上了一辆坦克,想要冲出去逃跑。
他把坦克开到涡河的北边,结果油用完了,只能下来走路。正当他走得摇摇晃晃时,被解放军给瞧见了,枪声突然就响了,胡琏后背挨了一枪!
他被人拽着一路狂奔,最后在涡河旁边发现了一条烂船,使足了劲儿划船,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这一跑,直接跑到了台湾。刘伯承心里真是懊恼,不由得感叹:“唉,最后还是给跑掉了!”
胡琏这家伙挺机灵,打仗也挺有一套,咱们好几次围捕都没能逮住他。但历史的走向不是他能改变的,整编十一师最终在淮海战役里被打垮了,他自己也差点在战场上丢了性命。这只狡猾的“老狐狸”,以后再也没法在大陆上兴风作浪了。
刘伯承和胡琏在中原地区的较量在党史的记录里,2017年提及了一段往事,那就是刘伯承与胡琏在中原地区的军事对抗。这两位军事将领,都是当时的佼佼者。刘伯承以智勇双全著称,而胡琏也以狡猾多变闻名。在中原那片广阔的土地上,他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没有华丽的开场,也没有预设的剧本,两人凭借各自的军事才能和部队的实力,在中原大地上你来我往,斗智斗勇。每一次交锋,都充满了未知和变数,让人看得目不转睛。刘伯承善于运用战略战术,总能在关键时刻找到胡琏的软肋,给予其致命一击。而胡琏也不甘示弱,他凭借灵活多变的战术,多次成功逃脱刘伯承的围剿,让这场较量更加扑朔迷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较量也逐渐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每一次战斗,都关系到双方的生死存亡,因此双方都拼尽了全力。在这场较量中,刘伯承和胡琏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让人敬佩不已。最终,这场中原斗法以刘伯承的胜利而告终。但无论胜负如何,这场较量都成为了党史中的一段佳话,被人们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