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不能治本?我国学者十年破译“肠道-骨关节炎”密码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5-04-09 20:25:45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谭琪欣)骨关节炎疼痛难忍,吃遍止痛药却还是“治标不治本”?骨关节炎患者或许即将迎来转机。

“传统观点认为,骨关节炎是因年龄、肥胖或外伤导致的局部软骨‘机械磨损’,发展到最后只能选择关节置换。”4月8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老年骨关节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主任雷光华教授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岑研究员团队,历时10余年研究发现,人体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胆汁酸代谢紊乱,可引起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突破了骨关节炎是一种局部因素所致疾病的传统认知。

“肠道-骨关节炎”发病机制新学说刚刚在《自然》杂志发表。这一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为临床上骨关节炎治疗指明了全新的方向,或许能打破骨关节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标难治本的困局。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教授正在带领团队分析骨关节炎患者影像结果。受访者供图

“我们的研究从10年前在湘西农村开始,农村人群老龄化严重、骨关节炎高发,且流动性弱,有利于我们稳定随访,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雷光华教授团队从累计纳入1800余人的大样本人群研究中发现,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跟人体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胆汁酸代谢紊乱高度相关。

为验证这一人群队列中的发现,自2019年开始,团队进一步构建了动物模型,发现当小鼠肠道法尼醇X受体(FXR)被抑制时,其关节软骨的磨损速度会显著减缓。基于此,雷光华团队锁定了一条隐秘通路:肠道中的特定细菌会将胆汁酸二次加工为“信号分子”,抑制肠道细胞表面的FXR。这一过程可以促使肠道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后者随血液循环至关节,能像“润滑剂”一样保护软骨细胞。而这条通路一旦失调,关节就会失去保护。

“医学研究应该起源于临床实践和临床需求,最后应用于临床,服务于临床。”雷光华说,上述研究揭示了肠道FXR可以作为骨关节炎疾病治疗的全新靶点,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一些“老药”可以起到抑制人体肠道FXR过度激活,恢复GLP-1分泌,从而延缓骨关节炎进展的作用。

“比如,我们发现一款上市多年的治疗肝胆疾病的老药熊去氧胆酸(UDCA),能够精准抑制肠道FXR的过度激活,相当于给失控的信号通路‘踩刹车’,而这一药物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已经通过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初步验证。”雷光华透露。目前团队正在计划开展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熊去氧胆酸对骨关节炎的疗效,“老药相对于全新药物研发而言,成本更低、周期更短,若试验成功,熊去氧胆酸有望成为针对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安全有效的‘治本’药物。”

4 阅读:423
评论列表
  • 2025-04-13 16:48

    我的科研成果:脊椎问题导致肠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