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利用GPS搞小动作,中国的这位北斗女神,让我们告别卡脖子

雾隐青山之巅 2025-02-22 09:42:15

美国经常利用GPS来搞小动作,随意“掐断”信号,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同时因技术故障陷入瘫痪,其间是否存在什么联系呢?而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却“稳如泰山”,零重大故障且自主可控,这是非常来之不易的。从叙利亚战场的GPS“精准打击”,到伽利略系统的“集体罢工”,这都是国际博弈背后的代价。而北斗的背后,是中国科学院导航总体部副总工程师徐颖,这位被网友称为“北斗女神”的青年科学家。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徐颖指出,美国在打击叙利亚的行动期间,那段时间里他们发现GPS的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站所有信号都出现了异常,经过分析,他们认为美国是在对哪个国家动武的时候,就临时提高了军码的功率,而导致整个民码出现了异常。果不其然,确实是在对叙利亚动武的时候,临时把军码的功率提高了10倍左右。吊诡的是,有段时间他们又发现伽利略的全球信号都出现了问题,为什么呢?原来是伽利略的一个地面站出现了异常,从而导致整个地面站上行到卫星的信号都出现了异常,最终让伽利略系统中断了长达48小时。

其实,这事所言非虚。2018年4月,叙利亚战事正酣,美国突然关闭了地中海地区的民用GPS信号,一夜之间,依赖GPS制导的导弹、无人机沦为“无头苍蝇”,民用航班和航运系统几近瘫痪,不过美军的军用GPS信号却稳如泰山,继续为精确打击提供支持。

无独有偶,2019年7月,耗资百亿欧元的伽利略系统遭遇了最大的尴尬,24颗卫星因地面站“精密定时装置”故障集体宕机,系统瘫痪长达一周。讽刺的是,此前欧盟还宣称伽利略“比GPS更精准稳定”,但其核心部件依赖多国协作,地面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很弱,因而发生技术故障这样的事情,还有徐颖推测GPS和伽利略系统之间存在冲突,也不是不可能。

这两起事件,一个主动一个被动,都启示我们依赖外部导航系统的风险很大,而且卫星导航系统就是要持续输出稳定的服务。北斗的诞生,正是中国科技人“争气”的缩影。1993年,中国货轮“银河号”在公海被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拦截,GPS信号被单方面切断,船只陷入“睁眼瞎”的绝境,这成为中国决心摆脱导航依赖的转折点。

2000年代初,中国曾与欧盟合作开发伽利略系统,可投入了20亿欧元却因技术封锁和政治背弃被迫退出。不过,从北斗一号的双星定位试验,到北斗三号全球组网,中国用20年走完了欧美40年的路。尤其是在2007年的“频率争夺战”中,北斗团队与时间赛跑,在最后4小时成功发射卫星并锁定频段,避免重蹈伽利略因频段流失而受制于人的覆辙。

从叙利亚的GPS断电到伽利略的集体宕机,从“银河号之痛”到北斗全球组网,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大国重器买不来、求不得,只有自力更生。当今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起的经济科技“绞杀战”,北斗的每一步创新,都在为世界提供一种新选择。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