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军13所正师级部队医院的驻地在哪,前身分别是哪些医院?

厉论彦 2025-01-06 16:27:0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生老病死,人生之常事,也是大事。

生病时,我们总希望,我们的医生能够是华佗在世、扁鹊附身,可以即刻解除病痛,因而我们对好医生、好医院尤为关注。

社会上有关中国各大医院的“传说”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的医院自是位列其中,其中说法不一且多有“发挥”。

在这13所医院中,有的仿佛活历史书,亲历了战火的洗礼,目睹了中国从革命到建设的壮丽篇章,有的则如朝阳般蓬勃而起,在改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

今天就让我们来畅聊一番这13所军队医院的“前世今生”。

一、战火中的光辉与和平岁月的守护

01、东部战区总医院:现代化综合三甲医院

东部战区总医院的前身是南京军区总医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医院始建于1929年,当时名为国民政府中央医院。

从最初的国民政府中央医院,到如今的东部战区总医院,医院名称的变迁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变迁。

新中国建立初期,医院条件异常艰苦,物资尤其是药品稀缺。

据说当年医院接收了一位从战场上下来的重伤员,他腹部受到重伤、感染严重,急需一种特效抗生素救命。

但是这种药物不说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就连整个地区也十分罕有。

负责救治的老军医李振华,他看着病情急剧恶化小战士心急如焚。

他先是翻遍了医院仓库的每一个角落,随后又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奔波几十里地,一家一家地去周边医疗机构打听、求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家小诊所找到了几支珍贵的抗生素,从而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改革开放后,医院选派骨干医护人员奔赴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他们学成归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也提升了医院的整体水平。

这其中外科医生叫赵宇,率先在院内成功开展了第一起复杂的心脏搭桥手术,这标志着医院外科水平迈向新台阶,能为更多患有心脏疾病的军民解除病痛。

如今的东部战区总医院早已今非昔比,已经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综合型三甲医院。

全军医学研究所就有4所,此外还有2个全军重点实验室、3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

此外,医院在肾病、普外,以及创伤救治和神经科学等疾病的治疗走在全国前列。

02、西部战区总医院:西南地区高原病研究的先锋

西部战区总医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其前身是原成都军区总医院。

2016年9月,它转到西宁联勤保障中心,2018年11月正式组建成现在的西部战区总医院。

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医疗需求也多种多样,西部战区总医院一直坚守使命,尤其是在高原病的研究和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医院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团队,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诊疗方法,大大降低了高原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此外,在抗震救灾等紧急医疗救援任务中,西部战区总医院总是迅速反应,组建医疗队伍冲到前线,为受灾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帮助。

03、南部战区总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的标杆

南部战区总医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前身是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医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历经风雨,逐渐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身的现代化大医院。

作为全军和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之一,南部战区总医院每年接待的门诊病人超过百万人次,住院病人也有好几万。

医院不仅为军队服务,还承担了社会医疗的重任。

04、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的佼佼者

始建于1948年、现位于辽宁沈阳的北部战区总医院,是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和解放军第202医院基础上两院并建而成。

建院之初,实为野战医院,战时,医生们为救治伤员在炮火间穿梭。

那是在1942年的安徽定远县,当时医院被称为新四军二师的医疗所。

医院跟随着部队前进的步伐,经历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等战争的洗礼,成为战士生命的守护者。

解放胜利后,医院逐步发展、完善,成为了现代化的综合性军队医院,在承担日常医疗的同时,还能从事教学、科研与保健等功能。

北部战区总医院在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等方面表现突出,特别是在神经外科领域,医院在进行高难度的颅脑手术方面,成功率在国内领先。

医院还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先进的诊断和治疗设备,为精准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东北地区百姓心里,北部战区总医院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就像一颗守护健康的璀璨明星,照亮了无数人生命中的阴霾时刻。

05、中部战区总医院:抗疫战斗的中坚力量

中部战区总医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前身是原联勤保障部队武汉总医院和原解放军第161医院。

这两所医院都是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老牌医院,也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医疗经验。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中部战区总医院发挥了关键作用,医院迅速组建多支医疗队伍,冲到疫情一线,为病人精心治病、照顾。

在医疗技术研发上,中部战区总医院积极参加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和相关药物的研究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支持。

06、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综合性军队医疗机构的标杆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由原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外称“大坪医院”)和野战外科研究所合并重组而成。

医院坐落在佛图古关上,南临长江,北临嘉陵江,地理位置绝佳。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是全军唯一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军队医疗卫生机构。

不仅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还是中央首长来渝时的保健医院,重庆市的涉外定点医院与医保定点单位也归其管辖。

医院在创伤外科、烧伤治疗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识,救治成功的比例在国内领先。

07、海军特色医学中心:航海医学的摇篮

海军特色医学中心位于上海市长宁区,归海军军医大学管理。

其前身可以追溯到美国救济总署创办的上海济民医院和美国传教士米勒尔先生创办的教会医院。

海军特色医学中心不仅承担着海军特勤医疗救治与特种医学创新的任务,还承担了社会医疗的重担。

在航海医学、潜水医学等领域,海军特色医学中心都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例如,医院研究出的新的潜水减压办法,大大降低了潜水员减压病的发病率。

08、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航空航天医学的先锋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位于北京海淀区,由原空军总医院、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及其附属医院、原空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并而成,归空军军医大学管理。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在航空航天医学领域有一连串的突破成果。

例如,在保护和治疗飞行员的视力上,研究出了一套特别的训练办法和治疗方案,提高了飞行员的视力健康水平。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还为空军部队在特殊环境下的健康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为我们翱翔在天空中的飞行员保驾护航。

09、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核应急医学的守护者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位于北京西城区,前身是原火箭军总医院,2018年11月正式转型成为今天的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在辐射防护和核应急医学救援方面本领特别强。

医院研究出的核辐射防护技术在部队推广使用,提高了火箭军部队在特殊环境里生存和作战的能力。

此外,医院还积极参与航天医学、信息医学等新的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为战略支援部队的健康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10、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战略支援的“后盾”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的前身是解放军第306医院,坐落在首都北京,虽然看似低调,但它早已成为战略支援部队的“后盾”之一。

这家医院凭借其现代化的三级甲等资质,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在航天医学、信息医学等极具前瞻性的领域,它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医院的研究成果不仅限于理论,还广泛应用于实践,为战略支援部队的健康保障撑起了一片天。

医院还多次参与国家级航天任务的医疗保障工作,保障了航天员和技术人员的健康。

11、武警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应急救援的尖兵

武警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位于天津市,前身是天津武警医院,现已发展成为武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获得了三级甲等医院的资格,是天津市唯一一家正师级部队医院。

武警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强大的医疗实力。

3.0T全身核磁共振、多排螺旋CT、伽玛刀、直线数字化X线摄影机、心磁导航系统等先进设备,为医院在高难度医疗任务中提供了有力支持。

医院在各类突发事件和抢险救援任务中,总是反应迅速,圆满完成医疗救援任务,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12、新疆军区总医院:边疆医疗的守护神

新疆军区总医院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前身是原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医院克服了许多困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边疆军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新疆军区总医院经常组织医疗小分队到偏远地区,为各族群众送药看病,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称赞。

医院还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让偏远地区的病人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在新疆发生过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小战士在边境巡逻中遇到了紧急情况,当时恰巧有新疆军区总医院的医疗小分队驻扎在附近。

得知情况后,医生立即赶到现场,积极治理后,他毫不犹豫地背起受伤的战士,徒步穿越雪山,最终将战士安全送回了医院。

这样的故事,在这些医院里不胜枚举。

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谛。

13、西藏军区总医院:高原病治疗的专家

西藏军区总医前身是原川东军区直属医院,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军区总医院便在雪域高原扎根,为藏区军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建国初期,西藏地区缺医少药,条件极为艰苦,西藏军区总医院应运而生,肩负起保障军民健康的重任。

那时的医护人员,面临着高寒缺氧、物资匮乏的恶劣环境,却从未有过丝毫退缩。

其中一位叫李素芝的医生,被藏族老阿妈成为“金珠玛米”(活菩萨)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一天医院来一位藏族老阿妈,送来时人已经几近奄奄一息。

李素芝紧急为老阿妈进行了诊治,发现她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再加上长期在高原生活落下加速了病情的恶化。

李素芝迅速组织专家会诊,研究老阿妈的病历,会诊后,他结合各方意见制定了异常详尽的治疗方案。

手术那天,他在当时医院简陋的手术室中,经过数小时手术,成功挽救了老阿妈的生命,老阿妈康复后,拉着李素芝的手,严寒热泪,说着 “金珠玛米”。

如今的西藏军区总医院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娘热路,已是一所三级甲等部队医院。

针对西藏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特殊,西藏军区总医院在治疗高原病、研究藏医藏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已成为高原病治疗的专家。

二、传承与守护

这13所正师级部队医院大多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和平时期,它们更是成为了守护军民健康的坚强后盾。

在每一次自然灾害面前,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响应,派出医疗队前往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紧急救治。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这些医院更是组建多支医疗队伍冲在了抗疫的最前线。在疫情最为肆虐的时期,是医护人员们日夜奋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大众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和平时期最动人的篇章。

如今,这13所正师级部队医院已经走过了数十年的光辉发展历程。

它们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肩负着未来的使命与担当,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们将继续为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1月15日发布(我院医卫类学生实习就业基地:部队医院13家)小圣杂谈原创 2024年11月17日发布(在所有部队医院中,解放军总医院排第一,排第二的是空军西京医院)

0 阅读:0

厉论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