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型演员大家都不陌生,而提到毛主席的扮演者,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一个名字——古月。他凭借与伟人极为相似的外貌和刻苦的演技,将毛主席的形象刻画的深刻动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1年的一天,八一电影制片厂正拍摄电影《大决战》,在这片充满革命历史气息的片场,一位解放军上将前来探班,他以军人最高礼仪——敬礼,向“毛主席”表达敬意。
见此情况,古月连连推辞,急忙称“不敢当”。
古月到底有何过人之处,让一代将军如此对待?这位将军又是谁?
被挖掘的演员1978年的某一天,北京某文化会议室里,几位专家正围坐在一起,为寻找一名能完美饰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焦头烂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桌上散落着一沓沓演员的照片,这些照片都属于全国挑选出来的候选人,有的人五官轮廓稍像,但缺乏气势;有的人神情勉强可以模仿,但面部线条又显得有些僵硬。
专家们摇头叹气,几乎每个人都在自言自语:“毛主席这样的人物,既要有伟岸的气度,又要在举手投足间体现革命领袖的神采,这样的人,到底去哪里找呢?”
正在这时,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长的胡可进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一边翻阅资料,一边说道:“中国有十亿人,总会有合适的演员,只是我们还没找到罢了。”他的自信,显然不愿轻易妥协,胡可的这句话让大家重新燃起希望,于是派出更大范围的搜寻小组去全国各地继续寻找。
几天后,有人带回了一个特别的消息:“昆明军区有一位干部,他长得很像主席,不过他没学过表演。”胡可听后,立刻决定亲自去一趟昆明。
这位干部就是胡诗学——一个军队中的文化工作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身高约一米八,长相端正大气,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初见之下便让人联想到伟人的风采。当胡可第一次踏进胡数学的办公室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愣了片刻。
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的文件,墙上悬挂的领袖画像,以及胡诗学落落大方的举止和从容的谈吐,无不让胡可感到惊喜。
胡可试探性地向他提出:
“你的五官和气质非常像毛主席,我们正在为一部重要的电影寻找特型演员,我想,你完全有这个条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胡诗学是一个普通的文化科科长,从未接受过任何表演训练,更没有想过自己会接到这么重的任务。
短暂的沉默后,胡诗学显得有些犹豫,他低声说道:
“我没学过演戏,这样的任务太重大了,我怕做不好,误了大事。”
就在胡诗学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的妻子站了出来,语重心长的劝告她,她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胡诗学,他低下头想了许久,终于点了点头:“好,我试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几天后,胡诗学的定妆照被拍好,寄往北京。
叶帅点将北京中央军委的大院内,叶剑英元帅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批阅文件,案头摆放着几十张特型演员的定妆照。
叶剑英一一翻看后,却始终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就在这时,他翻到了胡诗学的定妆照,照片上的人身着中山装,微微抬头,神情坚定,眉宇间透着一股毛主席特有的气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叶剑英的目光顿时停了下来,他拿起放大镜,一张一张细细端详,又不时与其他照片进行对比,最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对站在旁边的耿飚说道:“耿飚同志,给我讲讲这个人的情况。”
耿飚闻言,立刻上前接过照片,看了一眼后回答道:
“此人是昆明军区的一名文化干部,名字叫胡诗学,他的形象是总政文化部胡可同志亲自挑选的,定妆照也是胡可同志拍摄并推荐上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叶剑英点了点头:“像,很像。毛主席不仅是一种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我看,他不仅长得像,还能表现出这份精气神,就他了!”
说罢,叶帅提起红笔,在胡诗学的照片背后画了一个圈,干脆利落地决定了这位特型演员的最终人选。
消息传到昆明军区时,胡诗学正忙着处理军区文化活动的事务。
他对自己被选中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当领导带着“叶帅钦点”的消息找到他时,他一时惊愕得说不出话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快,胡诗学被调往八一电影制片厂,他改名为“古月”,正式进入特型演员组。
起初,古月对自己的能力并没有信心,甚至在心里盘算过:
“如果我演不好,军区还会接纳我回来吗?”但这种不安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很快,他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场试镜——电影《西安事变》中饰演毛主席。
试镜那天,古月换上了剧组为他准备的灰色中山装,梳起整齐的中分头,站在布景搭建的办公室里,他的任务是重现毛主席在一次重要党内会议上的讲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导演的要求很明确:“表演必须既有气势,又不失自然,真正体现出毛主席的沉着和领导力。”古月虽满心紧张,但一想到自己身后还有那么多人期盼的目光,他便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试镜开始,古月缓缓站起身,双手轻轻扶在桌沿,微微弓身,随着话语落下,他抬起右手,手心向外,轻轻挥向左侧。
这是毛主席常用的一个经典动作,既带着鼓励,又有几分严肃的气场,古月做得丝丝入扣,动作一气呵成。
台下的导演和工作人员纷纷低声议论:“这神态,这气势,真不错!”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古月自己并不满意,他主动要求重来一次,他说:“刚才的动作还不够自然,主席的洒脱劲儿没演出来。”
第二次,他放松了身体,语气更加从容,动作更加流畅,试镜结束,毛主席的角色,非他莫属!
特型演员之路后来,这部电影《西安事变》正式上映,古月饰演的毛主席出现在大银幕上。
当观众看到那熟悉的身影从胶片中走出时,影院里一片哗然,毛主席已经离开人们好几年了,但银幕上的这个人仿佛将伟人带回到了人们面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有人甚至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这也源于古月对角色的无尽热爱与不懈努力,长得像仅仅是成为特型演员的起点,而要让观众认可,展示出毛主席的风采,他必须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追求形神兼备。
为了让自己的表演更加“神似”,古月开始对毛主席的生活和性格展开深入研究。
他搜集了大量与毛主席有关的书籍、图片和视频资料,堪称一个私人收藏家。
他的房间里贴满了从不同年代和角度拍摄的毛主席照片,从青年时期到中老年时期,生活照、工作照甚至是会议上的即时抓拍都被整理得井井有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月将这些照片当成了自己的“教科书”,每一张他都仔细研究,从眼神的深邃到嘴角的弧度,从手势的变化到步伐的节奏,他都会对着镜子模仿,直到动作融入自己的血肉。
但语言和动作的模仿仍不足以让古月满意,要演出毛主席,他还必须融入毛主席的地方文化背景,尤其是他那浓郁的湖南口音。
尽管古月是湖北人,与湖南方言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其中细微的发音和语调差异却让人难以捉摸。
为了练好湖南话,他独自一人去了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在当地老乡家中住了一个多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将学到的词句反复朗读,直到舌头麻木,语调自然,村里的老人见他这样刻苦,还特意教了他一些湖南话中的独特词汇,慢慢地,古月的湖南话不仅自然流畅,还带上了韶山的乡土气息。
除此之外,古月还特别注重学习毛主席的生活细节,模仿毛主席的走路姿势,那种略显洒脱的步伐中带着稳重,以及双手背后交叉时的轻松自然。
古月将这些细节融入表演中,让自己的角色不仅“像”,更显出一种神韵。
在这一系列努力之下,古月的演技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他再一次站在摄影机前时,他不仅仅是在模仿毛主席,而是彻底融入了角色,他不仅要让观众看到一个真实的毛主席,更要让他们感受到毛主席所代表的革命情怀和人民情感。
军人敬礼199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片忙碌,电影《大决战》的拍摄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关键阶段。这个堪称史诗级的电影项目,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布景到服装,从每一句台词到每一个镜头,都力求完美,在片场,扮演毛主席的古月,更是剧组的核心人物。
他身着灰色中山装,腰间系着一条略显宽松的皮带,微微佝偻的背影,在片场人来人往中显得异常醒目。
就在这个时候,片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央军委秘书长、上将杨白冰。
他是专程从总部赶来,探班剧组的主创人员,同时也怀着一份深深的敬意,想重温一下当年他亲历的大决战岁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杨白冰步入片场时,看到正在认真排练的古月,便不由自主地放缓了脚步。
距离稍远的地方,他就站住了,目光久久地凝视着这个“毛主席”的背影。
那身穿中山装的形象、那带有一丝独特气场的身姿,几乎让杨白冰有一种错觉——仿佛时光倒流,他又见到了曾经在延安和指挥部里亲眼目睹过的伟人。
杨白冰迈步走近,到古月面前时,他突然停下站得笔直,说要向古月敬个礼。
周围的人都愣住了,片场的嘈杂声仿佛被瞬间按下了静音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月见状,更是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双手连连摆动,急切地说道:
“杨秘书长,我不过是个假主席,这个礼我可不敢当!”
他的语气谦逊,甚至有些慌张,似乎觉得自己担不起这样的殊荣。
但杨白冰的军礼并没有因为古月的推辞而收回,因为这既是对古月的认可,也是对伟人的缅怀和致敬。
这一幕很快在剧组内部传开,成为当时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对于古月而言,这次敬礼不仅是一次意外的认可,更是对他十余年来努力的极大褒奖。
从刚入八一厂时的忐忑不安,到逐渐掌握毛主席的神态、语气,再到多次饰演毛主席后获得大众的认可,他的每一步都凝聚了心血和汗水。
古月是一名值得敬重的特型演员,他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历史记忆留存在银幕上。
他的表演不仅是一次次重现伟人的身影,更是一份向伟人致敬、向历史致敬的艺术答卷。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份答卷,至今仍感动着无数观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