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符振中从韶关军分区司令员的岗位上调任,开始担任广东省林业厅副厅长一职。
48岁的符振中正值壮年,却突然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这一决定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就连当时的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这位开国上将,对此也感到不解。符振中刚踏进林业厅大门,韩先楚就紧随而至。韩先楚直截了当地对他说:“像你这样的人才实属罕见,留在林业厅未免太屈才了。不如跟我去总参,那里更适合你施展才华!”尽管韩先楚再三挽留,符振中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最终决定留在广东发展。他礼貌地回绝了对方的好意,表明了自己坚定的立场。这个决定虽然让韩先楚感到遗憾,但也尊重了符振中的个人意愿。符振中相信在广东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条道路。符振中究竟有哪些重要贡献,让韩先楚始终惦记着他,甚至邀请他加入总参?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符振中在多个关键战役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为部队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次,他在战略规划和战术执行上表现出色,赢得了上级的高度信任。正是这些突出的表现,让韩先楚对他印象深刻,认为他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因此才力邀他加入总参,继续为部队贡献力量。
【 解放海南岛战役,一触即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韩先楚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韩大胆"的美誉。在东北战场上,他率领的第三纵队所向披靡,被敌军称为"旋风司令",其作战风格迅猛如风,令对手闻风丧胆。1955年,韩先楚荣获上将军衔。按照他的资历和职位,本应授予中将军衔,但由于毛主席特别指出“韩有功”,因此破格晋升他为上将。毛主席之所以对韩先楚印象深刻,主要是因为他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的杰出表现。而在这场战役中,低调转业的符振中同样功不可没,为海南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1949年12月,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在成都战役中击败胡宗南部,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主要军事力量彻底瓦解。紧接着,二野第4兵团与第四野战军的12、13兵团协同作战,成功解放了广西全境及雷州半岛,取得了广西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军队在历经多次战役后,实力大幅削弱,最终只能固守在台湾、海南、舟山和金门这四个岛屿区域。为了彻底完成全国的统一大业,攻占这些岛屿成为了关键任务。
在广西战事告捷后,林彪迅速向中央军委提出建议,着手解放海南岛。毛泽东主席迅速作出回应,指示邓华指挥的第15兵团在雷州半岛集结,为即将到来的渡海作战做好准备。韩先楚率领的40军和李作鹏指挥的43军,总计10万精锐部队,承担了渡海作战的重任。这支队伍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然而,解放海南岛的战斗与以往任何战役都截然不同,一旦出现失误,可能导致全军覆没,使海南岛成为第二个台湾。我军这边,40军和43军都是四野的尖刀部队,从东北一路杀到两广,战功显赫。但这两支部队主要擅长陆地作战,渡江工具只有简单的木帆船,而且缺乏海上作战经验。之前三野叶飞部在进攻金门时,就因为对潮汐、风向和金门岛敌情掌握不足,结果损失了9000多人。当40军和43军接到任务时,许多士兵心里直打鼓,甚至有些不满,不愿上战场。有人感叹:“南下时我们冲在最前面,解放华南的最后一仗又是我们打头阵,真是命中注定啊!”
当时海南岛上驻扎着国民党军队的五个军,总兵力约十万,由名将薛岳统领。他将全岛划分为琼北、琼东、琼南、琼西四大防区,建立起严密的海陆空立体防御网,人称“伯陵防线”。薛岳曾放言:“我可不是汤恩伯,共军若敢来犯,定叫他们有来无回!”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狂妄。面对这些棘手问题,四野后勤部门迅速展开行动,带着大量资金前往广州、香港和澳门,采购海船所需的机械设备。与此同时,15兵团也紧锣密鼓地进行木帆船的征集工作。兵团领导邓华和赖传珠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旨在鼓舞官兵士气,端正他们的作战态度。渡海兵团面临的下一个难题,是如何突破薛岳精心布置的“伯陵防线”。尽管薛岳手握10万兵力,但这支军队成分复杂,既有他的亲信部队,也有来自国军的杂牌军,甚至还包括海南本土的地方武装。这样的混编部队战斗力堪忧,一旦交火,很可能迅速溃败。
渡海兵团在解放海南的过程中,有一支强大的后盾——琼崖纵队。这支由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磨砺,战斗力不容小觑,他们对解放海南充满热忱。此外,琼崖纵队对海南岛的地形和情况了如指掌,能在渡海作战中为渡海兵团提供关键支持。难题在于,琼崖纵队被封锁在岛上,获取的关键信息无法送出。身为前线指挥官的韩先楚,每天盯着作战地图苦思冥想,却始终找不到与琼崖纵队取得联系的途径。1950年1月的一个晚上,韩先楚正为是否在不了解岛内详情的情况下冒险渡海而发愁。这时,警卫员匆匆进来报告:“我们抓到了一个可疑的间谍。”
【琼崖纵队参谋长,关键时刻送情报】当韩先楚陷入两难境地时,琼崖纵队千方百计地设法将关键情报传递给渡海兵团。1949年临近尾声,琼崖纵队的领导冯白驹召见了参谋长符振中,将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委托给了他。符振中是一位历经磨练的革命前辈。1911年,他在海南文昌出生,1927年投身革命事业。在土地革命期间,他受组织派遣前往广西陆军步兵学校深造,学成后在桂军担任职务。1938年,日军进犯海南,符振中毫不犹豫地回到故土,加入了琼崖抗日独立队。凭借出色的表现,他迅速晋升为副总队长,随后担任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肩负重任,需携带海南岛的地形图、敌军部署信息及琼崖纵队的电台密码,前往雷州半岛与解放军渡海兵团会合,并向广州军区汇报。接到任务后,他迅速行动,到达琼北马村,计划从此处渡海。
然而,马村港口由敌军一个营把守,战事一触即发,没有通行证的人一律不准离岸。面对这样的困境,符振中正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女商人的出现,为他带来了顺利渡海的希望。这位女企业家孙玉梅,实际上是中共地下工作者。她以商界女性的身份为掩护,在海南结识了许多军官的配偶,尤其与马村营长的二房太太交情甚笃。孙玉梅抵达马村后,向符振中传达了安排:他和渡海队伍先隐蔽在码头附近的树林中,等到次日黄昏,她会持通行证前来会合。若届时她未出现,便意味着遭遇不测,需另寻他策。次日一早,孙玉梅揣着几包高档烟,直奔营长家。她开门见山,说自己想跑船做生意,求营长给个机会。营长起初有些犹豫,但经不住一旁姨太太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爽快地批了通行证。太阳刚落山,孙玉梅就赶到了马村码头,把通行证递给了符振中。趁着天黑,符振中和同伴们登上渔船,朝着雷州半岛的方向开去。
符振中等人抵达岸边时,已是深夜。船刚停下,负责警戒的解放军战士立刻发现了他们,厉声喝道:“停下!你们是干什么的?”眼看渡海作战一触即发,几个不明身份的人突然出现在岸边,引起了警卫战士的高度警觉。他们怀疑这些人是国民党派来的间谍,便迅速采取行动,将这些人押送到了40军118师师部,交由师长邓岳处理。符振中见到邓岳后,立刻亮明身份:“我是琼崖纵队的,需要见兵团领导!”邓岳一听,不敢耽搁,当晚就带他去见了军长韩先楚。韩先楚一见到符振中,原本紧锁的眉头瞬间松开,兴奋地说道:“这下解放海南岛有希望了!”
【解放海南,功臣低调转业】符振中与韩先楚碰头后,马不停蹄赶往广州,参与解放海南岛的战略讨论。1950年2月1日,在这场关乎海南未来的关键会议上,符振中直接向叶剑英、邓华等高层领导传达了琼崖纵队关于解放海南的两项建议。符振中首先介绍了琼崖纵队的现状,指出目前已有10个团的兵力,并能在短短15天内再组建9个团。基于此,他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渡海兵团可以趁敌不备,先派遣一支小部队秘密登陆,为后续主力部队开辟道路;二是如果这一方案难以实施,可以考虑运送一批干部和弹药上岛,以增强琼崖纵队的战斗力。符振中的提议,立刻赢得了首长们的全力支持:既然他能够成功潜渡过来,我们同样有能力潜渡过去!符振中与韩先楚回到雷州半岛前线,着手渡海行动。1950年3月5日,40军118师的799名战士乘坐13艘木帆船,成功完成首次偷渡。随后几天,40军和43军又分别进行了一次偷渡,共计将2000多名战士送上海南岛,与琼崖纵队汇合。
两支部队成功汇合后,持续不断地对沿岸敌军进行骚扰,让敌人整日提心吊胆,生怕解放军主力突然登陆。这种战术有效地牵制了敌军,为后续的渡海作战铺平了道路。4月16日深夜,渡海作战拉开序幕。解放军第一梯队5万将士率先出击,在海上击沉敌舰一艘,重创两艘,成功登陆。登岛后,部队迅速展开攻势,一举击溃琼北敌军两个军。薛岳见势不妙,唯恐全军覆没,急忙率部撤往台湾。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进驻海口,标志着海南全境正式获得解放。这段时间里,符振中全力配合韩先楚,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给韩先楚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人的合作不仅高效默契,也让符振中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韩先楚对这位得力助手赞赏有加,将他牢牢记在了心里。
海南军区组建后,符振中担任副参谋长一职,随后调往广东任职,出任韶关军分区司令员。1959年,为响应国家建设号召,符振中主动提出转业申请,转任广东省林业厅副厅长。听说符振中要退伍,韩先楚深感惋惜,觉得他正值壮年,留在军队定能大展宏图。于是,韩先楚马上动身前往广州,试图说服符振中改变主意。他表示,即便符振中不愿继续在军区服役,总参谋部也能为他提供合适的岗位。韩先楚的好意,符振中却推辞了。他坦言:“我能力有限,还是让年轻干部多锻炼吧!”符振中在地方工作了几十年,直到1984年退休。1989年,这位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做出重要贡献的老人在广州去世,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