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史书是如何流传至今的

无心镜 2024-10-11 22:46:39

在明代,以记载皇帝为核心的朝廷大事的史书,称之为《实录》,都是在君主死后进行编纂。《实录》在唐代就开始形成制度,邻国朝鲜也效仿,编纂了属于自己的《实录》。李朝是朝鲜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392年建国,1910年亡国,国祚500多年,而记录李朝各代君主的史书就被称之为《李朝实录》。一本记载了500多年的官方史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不仅记载了朝鲜国的历史,还大量记载了朝鲜与明朝、清朝的往来,对于研究中国史来讲,亦是十分重要。

但这部史书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磨难,能够保存至今,其中有着曲折的故事。

当朝鲜的《实录》,随着一代代君王的去世而不断编纂之时,如果只保存了一套,很显然会有风险。于是在15世纪中叶以后,朝鲜又印制了三部副本,四部实录分别由忠州、全州、星州以及汉城的春秋馆史库保存。分散在全国不同的地方保存,这看起来是一个万无一失的方法。

1592年的时候,壬辰战争爆发,10多万日军跨海登陆朝鲜半岛,战火烧遍了朝鲜大部分地区,忠州、星州、以及汉城都遭到了日军的攻击,藏在这里的三部《实录》全部毁于战火。而全州的实际上也被日军占领,但比较幸运的是在日军到来之前,这里的《实录》被提前转移到了更远的北方,而得以保存。

壬辰倭乱结束之后,朝鲜以全州《实录》为底本,将宣祖以前的实录再次复制了四套副本。鉴于此前放在城池之中被毁坏的经历,所以这一次除了汉城中央春秋馆存放一套以外,其余四套全部存放在深山之中,分别是江华岛、妙香山、太白山、五台山(朝鲜太白山脉主峰,并非我国五台山)。而且宣祖以后的实录也均按照这个规定进行存放。

五处存放点,汉城在17世纪以后就屡屡遭到破坏。1636年,清军与朝鲜之间发生丙子之役,清军大军进入朝鲜,并占领了江华岛,岛上的《实录》遭到毁坏。战后,朝鲜重新印刷了江华岛的《实录》,并将存放地点从摩尼山转移到鼎足山。而存放在妙香山的《实录》在1633年之时搬迁到全罗道的赤裳山。

20世纪初,日本逐渐占领朝鲜,将朝鲜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日本人将藏在各处的4套《实录》全部收集到汉城。

五台山本则由日本带回东京帝国大学,该本在关东大地震时被毁,仅留下一部分。

赤裳山本交给藏书阁保管,但该本在与日作战以及朝鲜战争期间遭遇到了毁坏,仅有很少一部分保存至今。

太白山本和鼎足山本交朝鲜总督府下属的奎章阁图书室管理,幸运的是这两本得以保存至今,由于奎章阁现在划归首尔大学,所以这两本《实录》实际上是由首尔大学管理。

《朝鲜王朝实录》包括太祖、定宗、太宗直至哲宗的二十三部实录,以及燕山君和光海君的两部日记(实际上也是《实录》)。日本占领朝鲜之后,日本人统治下的朝鲜总督府曾编纂了《高宗实录》和《纯宗实录》,但这个两部根本不为韩国及朝鲜的历史学家所承认。如果算上《高宗实录》和《纯宗实录》,整部《李朝实录》共记载了27代国王,519年(1392-1910)的历史,是一部合计1893卷,约6400万字的鸿篇巨著,堪称朝鲜500年历史之总汇。1997年10月,《李朝实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记为世界纪录遗产。

但有意思的该《实录》一共记载了27代君王,但却有31本实录,这其中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党争。明朝的党争由来已久,朝鲜亦是如此,师傅的毛病,徒弟一点没落下。宣祖、显祖、景宗三代的实录均编纂了两套,原因是党争之中,后来掌握权力的党派会重新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重新修纂一遍实录。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确实如此,就连国王的实录也无法避免被修改的命运。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光海君日记》不仅正本保留了下来,而且就连草稿本也流传至今。《实录》在编纂的时候有初草本、中草本,这两个版本在正本完成之后就会毁掉。明朝的实录其实也是如此,《实录》在上呈皇帝之前,草稿本直接先行全部烧毁,这样做的目的不言而喻。但《光海君日记》的中草本保留了下来,中草本的篇幅约为正本的两倍。对照两个版本,会发现历史被”任人打扮“的痕迹。举一个例子,在萨尔浒之战中,《光海君日记》中记载,光海君曾经给前线的主将姜弘立下过密令,密令的内容是让他消极应战,和后金联系,以避免损失以及与后金产生严重冲突。但这条记载在中草本之中却并无记录,很显然是有人加在了正本的《光海君日记》之中,考虑到光海君时期以及其死后激烈的政治斗争,这并不感到意外。

一名中国历史学家根据《李朝实录》,摘取了其中与中国相关的史料,此书后被中华书局出版,名为《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