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近期报道,风暴“西娅拉”侵袭欧洲多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多国陷入混乱,这背后隐藏的问题值得深入剖析。
美国(资料图)
风暴“西娅拉”来势汹汹,其登陆英国时风速超过每小时145公里,如此强劲的风力让它迅速在欧洲大陆肆虐开来,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波兰、捷克等6个国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场风暴带来的狂风暴雨,如同一场巨大的灾难,打破了这些国家原本的平静。
英国成为了风暴的重灾区。在这片土地上,洪水泛滥成灾,英国气象部门发布了超过380处洪水警告。约克郡西部的多个城镇遭遇洪水侵袭,超市货架被淹浸,居民们不得不忙着排水自救。尽管英国当局此前在全国推进多项防洪工程,可面对此次风暴,这些努力似乎杯水车薪。例如,有小镇耗费3000万英镑在2019年完工的堤坝,依旧没能抵挡住洪水的冲击。
洪水之外,交通领域也遭受重创。狂风致使大量铁路基建受损,铁路服务严重延误。伦敦多个主要车站在早高峰时段人满为患,大量旅客滞留。英吉利海峡的重要港口多佛尔港,以及法国的加莱港,在9日晚不得不暂停运作。航班方面,伦敦的希思罗机场和盖特威克机场,许多国内国际航班被迫取消。据统计,英国因风暴导致超过3万户家庭停电,主要集中在英格兰东部地区,居民生活陷入极大不便之中。
美国(资料图)
德国同样未能幸免。“西娅拉”在德国被称为“萨比娜”,德国主要铁路服务因风暴暂停,其中法兰克福机场约180班航班取消。德国铁路公司一列往返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和德国柏林的列车,行驶途中撞上倒塌的树枝,行程受阻长达两小时。这不仅打乱了乘客的出行计划,也对德国的交通运输体系造成了冲击。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机场作为欧洲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在风暴面前也陷入困境。约240班航班取消或延误,一架从马德里飞来的载有300人的客机,在强风中5次尝试降落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只能折返马德里,旅客们的行程被彻底打乱。
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机场,为确保安全,取消了约60架次航班。波兰和捷克也遭受了风暴的侵袭,波兰有人员伤亡,部分房屋毁坏;捷克也受到恶劣天气影响,民众生活和社会秩序受到干扰。
美国(资料图)
此次风暴造成的混乱局面,也引发人们的思考。从各国应对情况来看,虽然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暴露出许多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像英国部分防洪工程未能有效抵御洪水,说明在规划和建造时,对极端天气的预估不够充分,后续应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评估和升级。交通部门在面对灾害时,应急协调机制有待完善,例如航班取消和铁路延误后,对旅客的信息通知和安置工作不够及时高效,需要建立更健全的应急体系。气象预警和灾害预防宣传工作还需加强,让民众能更及时准确地了解灾害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风暴“西娅拉”给欧洲6国带来的这场灾难,不仅仅是一次自然现象引发的危机,更是对各国基础设施、应急能力和灾害预防体系的一次严峻考验。希望各国能从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身的防灾减灾机制,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危机,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