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3月的一天,蒋介石再次登上了庐山。
嗅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远处的幽静的风景,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对着身边的刘建绪开了口:“这个世界能取代我的只有两个人,一个人是毛泽东,而另一个……”
刘建绪对蒋介石恭维道:“不会有人取代您,您英明神武,当属第一流。”
蒋介石听后神清气爽,笑着开口:“除了毛泽东外,唯一能够取代我的人,已经被我杀了。”
要知道,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地位,此时已经无人能够撼动,毛泽东同志也早早成为了共产党的领袖人物。
那么蒋介石口中,能与两位重要人物媲美的人指的是谁?他又为何被蒋介石杀死?这个人身上究竟有怎样的故事,我们不妨来看看。
新思想的启蒙——粤军新秀邓演达
提到邓演达,很多人是陌生的。作为一个让蒋介石极为忌惮的人,邓演达的人生很是传奇。
他出生在1895年的广东惠阳,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秀才。
邓演达的父亲很有意思,学富五车的他本应该仕途通达。可邓演达的父亲对当官却极其厌恶:
“当官有什么意思?如今的世道繁杂,不如在家乡当一名教书先生。每每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的心里就十分满足。”
邓演达的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回到家乡,创办了一所小学,是随后又被一所学堂聘为教员。
广东是当时对外经商的重要地区,因此当地的经济、文化都是较为发达的。
身为教员的邓演达,父亲在教学期间接触到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其中他最喜欢的一句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正是相信天演论,所以他给自己儿子取名邓演达,字择生。
年幼的邓演达对于父亲非常敬重,在很小的时候就跟在父亲的身边学习。由于父亲同情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所以邓演达也接受了新思潮的教育。
他心里明白——中华民族灾难深重,自当以好好学习救国、报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无数的革命斗士在武昌高举大旗,得到了全国各省各地的响应。
邓演达也被派往潮汕参加革命敢死队,由于敢拼敢杀的出色表现,邓演达在队伍中展露头角。
随着革命轰轰烈烈的展开,反动清王朝也逐渐土崩瓦解。
就在邓演达期待着一个良好结果的时候,辛亥革命的果实却被无耻的袁世凯窃取。
邓演达对这个结果很是不满,却又无可奈何。随后,他便跟随广东北伐军撤回了广州。
1972年,邓演达成功考入了广东的一所军校,成为了其中一名插班生。扎实的学习底子和聪明的头脑,让他很快赶上了学习进程,在考试中也名列前茅。
一年后,邓演达就从该学校毕业。
恰逢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邓演达毫不犹豫地就加入了北伐军。
谁知由于炮兵的叛变,讨伐袁世凯的这支北伐军还没有行动,就被宣告破产解散了。
随着各地反袁起义的失利,二次革命也最终以失败告终。
对于多次革命的失败,邓演达说:“我们没有强大的革命军队,我们的武力不够强盛,这就是我们屡屡失败的重要原因。”
在反袁多次失利后,邓演达决心在军校继续深造,以便能够更好地报效祖国。
1914年19岁的邓演达考入了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两年后以优秀生资格顺利毕业,直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继续深造。
在深造的过程中,他也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1919年2月,邓演达顺利毕业后,便于同学发起了组织革命学术团体。
随着这个革命团体的不断壮大,邓演达也逐渐显露出无与伦比的组织领导能力。
1920年初邓演达应召粤军参谋长,来到了福建漳州总司令部,加入了孙中山的直系部队。
由于战功赫赫,能力高强,他也深受孙中山的重视和信任。那时孙中山经常说:“我们的革命啊,有两达,一个是张民法,一个邓演达。只要有他们在,我们的革命就有希望。”
张民达
孙中山同志的话并不是随口说的,那时的邓演达的威望不但深入第一师,粤军其他部队的军官对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极为推崇。
“两达”中的张民达曾经说过:
“择生兄弟,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家,他忠于革命,目光长远,由此可见他的前途是一片远大的。不要看他现在不过仅仅是一个团长,他迟早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如果他能来领导我们,我们就能巩固和发展革命军队的势力,这样才能使革命事业日进千里。”
有人说,邓演达的目光长远,还体现在他与毛泽东同志的交往与合作。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毛泽东邓演达的合作与友谊
在第1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同志和邓演达就曾有过合作。随着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为了更好的达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需要,毛主席预备在武汉开办一个讲习所,专门讲述中央农民运动。
12月初毛泽东同志就来到了武汉,预备与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共同筹办农讲所办理的相关事宜。
1929年3月初,国民党中央农运,委员召开了会议,正式将讲习所定名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负责这所讲习所的常务委员,就有邓演达与毛泽东同志。
毛泽东
两人均为救国而来,相处的极为融洽。不过两人的第1次相遇却并不是在1929年,早在1924年1月,两人就一同出席了国民党第1次全国代表大会。
那一年的4月9日,湘鄂赣粤四省农协,执委会联席会议决定推选邓演达、毛泽东等13人成为临时执行委员,毛泽东最终当选组织部长,邓演达则是宣传部长。
随后在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的时候,两人也一同出席了国民党中央地委会第2次会议。
他们同20位国民党中央委员一起,揭露了蒋介石与汪精卫背叛国民革命的重大罪行。
1927年5月30日夏斗寅叛变,毛泽东同志与邓演达两人同中央军校的学生一起配合了叶挺的部队,最终平定了叛乱,挽救了国民党武汉政府。
两人的目标一致,均为爱国、救国,这也是两人一直能够合作的重要原因。两人愉快的合作,也给彼此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夏斗寅
1929年2月12日,毛泽东同志抵达武汉,负责主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等相关事宜。两人在讲习所经常一起研究教学、后勤等相关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两个人有时还会通宵达旦的工作。
年龄相仿的两个人,对于广大农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基于这一点,两人在很多议题上,都具有极强的默契。
不过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第1次国共合作最终还是以失败画上了句号。
不过这并不影响毛泽东同志与邓演达之间的友情。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最终摧毁了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邓演达作为国民党左派,也一直顽强的战斗在革命的第1线,对于国民党反动派,他也一直是持反对态度,这才最终倒在了蒋介石的屠刀之下。
那么,蒋介石究竟做了什么?又为何要杀害邓演达?
反对蒋介石的革命斗士
邓演达对于蒋介石的独裁一直是极为痛恨的,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直都算不上融洽。在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后,蒋介石为了达到以军治政的目的,挑起了所谓的迁都之争。
起初国民党是决定迁都武汉的,可蒋介石却认为国民党应当把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迁到总司令部所在的南昌。
邓演达
邓演达坚决反对蒋介石的意见,在一次有蒋介石参会的武汉群众集会上,邓演达振臂高呼:“中央党部应立即迁住武汉!必须是武汉!”
蒋介石的脸色可想而知,从此之后便更加针对邓演达。邓演达一点都不怕,他说:“革命是大家的事情,个人的力量虽然很弱小,但我们也要坚决的反对独裁者!独裁者最终会在人民的反对下走进“坟墓”!”
国民党的二届三中全会上,邓演达明确的提出一定要提高党权。
他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蒋介石的个人权利,随后邓演达也多次发表讲话,明确表达了自己反对个人独裁的态度和意见。
蒋介石本就一直是邓演达为心腹之患,见他如此“不识时务,”便对其十分厌恶。
不过两人真正的决裂却并不是因为此事,而是发生在1926年7月的“庐山兵谏。”
1926年7月12日,广东国民革命军的队伍,很快就相继攻占了武昌、南昌。
按照在广州出发时许下的“会师九江”诺言,第一路与第二路军到达长江时,应当继续向北前进,但身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却早就有了别的想法。
在第二路军占领南昌后,他将总司令部设在南昌后,就按兵不动了。
此时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邀请蒋介石到武汉讨论继续北伐的事宜。
蒋介石认为自己羽毛已经丰满,想拥兵自立,所以对于汪精卫的电报表现出了极强的不屑。
蒋介石的这种行为,让很多高级将领都极其不满,邓演达也是其中一个。见蒋介石如此作为,邓十分气愤。
他第一时间写信给自己的老同学,并由老同学报告给了汪精卫。汪精卫当然也很愤怒,当即决定把江西的地盘夺过来,以此孤立蒋介石。
汪精卫
对于汪精卫的举措,蒋介石很快作出反应,两方的斗争逐渐明朗化。
眼看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内讧,苏联军事顾问便出面调解。他将两人约上了庐山,并约定双方只能带几名高级助手和一个营的士兵作警卫。
邓演达当仁不让也上了庐山,并在庐山上说服了唐生智,对蒋介石发动了兵谏,逼迫他继续北伐。
蒋介石没想到会给他来这一出,心里很是生气。
他起初认为做下此事的是苏联军事顾问,谁知这个军事顾问在蒋介石被兵谏后,又来到了蒋介石住处,提出放蒋介石自由的主张。
汪精卫
蒋介石与汪精卫双方都觉得这件事情太匆忙了,最终两人只能接受和平解决的主张。
不过邓演达提出兵谏蒋介石这事,最终还是被捅到了蒋介石那里,蒋介石一时之间对邓演达极为痛恨,逐渐起了杀心。
1930年5月,邓演达从德国秘密到上海主持反蒋大计。蒋介石察觉后,就派心腹来到上海,密切关注着邓的行踪,蒋介石与上海租界当局勾结在一起,这也导致邓演达军事策动全盘计划被蒋介石发觉后,蒋介石第一时间下命追捕邓演达。
一时之间,邓演达陷入了极其危险的状况。很多同志都劝邓演达去香港暂避风头,但邓演达却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我没有犯错!他蒋介石就是独裁!我的安全不必担忧,我会注意的。”
1931年8月17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在上海举行各地受训干部结业典礼,邓演达也出席了此次大会。
谁知邓演达的行踪却被叛徒出卖,导致淞沪警备司令侦查队的特务将此地包围,当即将邓演达逮捕。
邓演达被捕之后,被暂时羁押在静安寺的临时监狱。同年8月19日,邓演达被转移到淞沪警备司令侦察队进行囚禁。
当天夜里,有一位班长对邓演达说:“此地距离法租界不过两里的距离,愿意为您打开楼门取钥匙,你趁机赶紧走吧。”
邓演达定定地看着这位战士,缓缓笑了:
“我知道你是好心,不过被捕的不止有我一个。有我在,蒋介石就会把目光集中在我身上,如果我逃了蒋介石,必定会杀害所有人,以此泄愤。”
邓演达放弃了唯一可以离开的机会,选择了与大家共患难。
两天后,邓演达被单独押解到了南京,关在了羊皮巷。陈立夫接受了蒋介石的授意力,劝邓演达放弃反蒋,转而与蒋介石合作:“邓演达,你总是说中国的革命要中国人自己来干,那你为什么不支持蒋先生呢?我们明明可以先平定内乱,再进行抗日的,不是吗?”
听了这话的邓演达极为愤怒:“蒋介石这是独裁行为!背叛了孙中山先生,背叛了我们的革命!”
见到邓演达如此激动,陈立夫对此也是无可奈何。蒋介石依旧不死心,在九一八事变后,又派人向邓演达转达了自己的意思,依旧想通过说服邓演达来得到更多支持:“如果你愿意声明取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我便任命你为‘剿匪副总司令’。”
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邓演达斥责蒋介石:“我从事斗争是为国、是为民,绝无我个人的私利在里面。我的政治主张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我也不会为了活命而与你苟同!”
同年11月,邓演达被移到了富贵山炮台后囚禁。蒋介石依旧没有死心,而第3次去劝说邓演达,他选择了自己亲自来。
对于蒋介石的劝说,邓演达回答的也十分干脆利落:“只要你听出我的意愿,不违背孙中山先生的意愿,我当然可以同你合作,并且我们之间的合作一定会非常愉快!”
蒋介石见他如同一块石头一样根本说不动,一时之间极为愤怒,最终甩袖离去。
蒋介石这次被下了面子,对邓演达彻底下了杀心。
1931年11月29日下午,蒋介石带了许多卫士再次来到了邓演达的囚禁地,并在当天深夜将邓演达残忍杀害。那一年,邓演达不过36岁的年纪。
邓演达的被害激起了国民党内外公愤,各方势力也为他的去世而感到十分惋惜。
1931年12月底至1932年1月上旬,许多革命团体选择在上海开展了邓演达先生的悼念活动。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报纸上直言:“蒋介石残忍无道,毫无容忍之道,对于反对他的人必定将其置于死地!为革命作出诸多贡献的邓演达,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对于邓演达的遇害,我党也感到十分痛惜。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人民政府也专门拨款将邓演达同志的遗骸,转到了紫金山南麓岭谷公园东侧。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也给予了邓演达极高的评价。邓演达同志“以身殉志,”绝不屈服于蒋介石独裁,实在值得我们敬佩。
他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他的名字也必定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