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士朴
那拉氏西巡的消息传出,各地方官吏都忙着办“皇差”,急于应付,谁都害怕招待不周,会丢掉头上的纱帽。霍州州官呼延更大贴广告,招聘厨师,为慈禧太后到来做御膳作好了积极的准备。曲沃地区也不例外,早在西太后未到前一个多月,就着手忙开“皇差”了。高显、侯马两镇,用黄土铺地,清水洒道,黄布围墙,忙得不可开交。而尤以预期指定的侯马为办差的重点。
高显共设了三个宫馆,大宫馆供慈禧与光绪过路休息;二宫馆供董福祥过路休息;三宫馆为勤杂人员临时休息歇脚处。解放后,高显曾保存着一张据说是光绪皇帝躺过的龙床。

侯马除把馆驿改为行宫,大事裱画垩白,为那拉氏与光绪帝住宿作准备,另外还设了四十五处大宫馆作为红顶子大官儿们居住。事先把翼城、新绛、太平、闻喜、绛县等邻县的席子搜罗一空,运载到候马作盖席棚宫馆之用,占地约数百亩。诸如财东家的古玩屏镜,钟表八音一类玩艺,都被征用来作为行宫玩赏。厨夫一共征用了八十名,以老孙氏、许德行为厨夫之首,带领其它厨师日夜操作。
其所作系满汉席共一百零八件,主要有猴头、燕窝、银耳、鱼翅、熊掌、鹿筋、驼峰、鹅掌等八珍。这八珍全系干菜,都是从数百里外专人采回,一席用银十万两。八珍上桌后,即是鱼、鸡、鸭、鸽、牛、羊、小猪七样烧烤,然后再上三道点心,其它则依次而进,此为行宫所用。其次四十五处宫馆,则多系八八席,护驾的御林军至少也是六六席。一应干菜肉食,均事先作好了安排,啥时需用,啥时现成。

行宫内张灯结彩,黄绢铺地,古色古香,清淡雅丽,古屏古画,格外精致。各种玩艺,精巧玲珑,五颜六色,妙趣横生,这一切,早就铺设就绪。精致雅丽,专候那拉氏的亲驾降临。
十月十一日(闰八月十八日)那拉氏到侯马时,坐的是八抬大轿。所谓八抬,实际上仍系四抬,是两班轮抬,故称八抬。那一天天色很好,金风徐徐,阳光朗朗,温和宜人,轿子将到侯马,那拉氏吩咐把轿顶卸下,她要观看晋国古都的四野风景。她在亮轿内四面瞭望,见老百姓在道路两旁,跪着二、三行,约有一、二里远,她频频挥手点头,只是听不见在说什么。先前骑马的那些士官,以鞭指道旁百姓,只叫低头跪倒迎接,不叫仰面看。后来西太后摆手不叫用鞭指百姓,专叫老百姓看她,并说这是瞻仰御容。

护卫西太后的是甘肃提督董福祥的兵,纪律很坏,一路欺诈人民,见物作价。他们大半骑着马,马要食草与料,其时庚子大早,野无青草,人民正在大度荒年。这些士兵把附近几里远村庄里的粮草搜刮一空,人民不堪其苦,叫苦连天。尔时地方官怕皇上,皇差还忙不过来,哪有心思去管这些闲事,无非是人民吃苦忍受而已。
当时曲沃县的知县是王廷英,湖南人,为迎接西太后张罗了几十天,花了国家银子三百万两,几乎把他忙死。那拉氏随行人员在侯马住了一宿,就这,其手下人员还说王知县的差事办的不好。

清廷两宫从上而下,别看在流离奔走之中,仍是贪财无厌。其手下大总管李莲英就是头一个爱钱的人,有些地方官皇差办的虽不算好,只要肯走门路向他大大塞腰包,他就能在慈禧面前为之说情,否则差办的再好也得不到好评,甚至还要受祸。曲沃知县王廷英是个办“皇差”最好、最出力、最诚恳热忱的人,因向李莲英花钱不够,结果不仅没得升官,反而还落了个不好的批评。
清时贿赂公行,那些红顶子官儿层层索贿,哪一个大官儿,哪一个地方官花钱不到,即要受申斥,挨骂遭鞭打,此乃清末官僚相缘的恶习,一贯的传统作风。曲沃知县王廷英未被革职,实乃大幸。其时曲沃县下坞村有一名不识时务的老秀才郭钟祺,上书拦驾进谏,劝慈禧取消西安之行,返回北京谈判,西太后欲杀他,旁边人言说他是疯子,方才得到赦免。

时方大旱,西太后在侯马住了一宿,十月十二日(闰八月十九日)吃罢御餐,即起銮上闻喜。侯马老百姓沿路为他扯牵送行,就像我们埋人仪式似的,一直扯牵送过隘口,换了闻喜的班才回来。
行宫内余剩下的大米、白馍,一切海菜酒肉,无人敢吃,也无人敢拿。据说皇上用过的东西,别人吃了就有罪,因此没人敢进去。只有那些不知死活的花狗、白狗、黄狗、黑狗跳进厨房,尽量而食,三、四日方才食尽。
在封建社会,臣民要绝对忠于君主,若有二心,被人检举揭发是要割脑袋的,故行宫厨里的山珍海味再多再好,也没人敢拿敢吃。这虽说是一件小事,但通过这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臣民对君主的愚忠已经发展到何等程度。

那拉氏于一九OO年十月十三日(闰八月十九日)偕同光绪皇帝由闻喜出发,一路浩浩荡荡,缓缓而行,十月十七日(闰八月二十四日)到达蒲州(即今永济)。在蒲州府,亲降谕旨,着革去庄亲王载勋爵位,革去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职位。
十月十九日(闰八月二十六日)至风陵渡,改乘长五丈、宽丈余之未油饰旧木船渡河。时值九秋,天高气爽,风平浪静,经过甚为顺利。过黄河后,慈禧、光绪、瑾妃等在河边换乘潼关厅准备的轿车,进入潼关。继而又在潼关换乘潼关厅准备好的轿子,向西安进发。
十月二十一日(闰八月二十八日)至华阴,经华州、渭南,于十月二十六日(农历九月初四日)到达西安。

一九〇一年二月二十一日(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正月初三日)在西安降旨赐帛,着庄亲王载勋以帛自尽(清制:亲王犯罪,不斩首。赐帛,即赐白绫数尺,令其自尽)。着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均定为赐令自尽。刚毅等途中病故,着令追夺原官,以满洋人要求。盖因李鸿章在京议和,条约十二款之第二款第一项,即为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祸首诸人,名单上列有载勋、刚毅、赵舒翘等,故赐令自尽。自此,清廷威信,扫地以尽。
那拉氏与光绪皇帝在西安住了一个时期,待与八国联军和约告成,即决意回京。后逡巡迟迟其行,于一九〇一年十月六日(辛丑八月二十四日)辰刻,两宫圣驾才自西安行宫启跸。满城文武官吏,齐集于宫门外,伺候升舆。

辰初三刻,前导马队出城;太监次之;各亲贵王公大臣,或车或马,又次之。俄顷,静鞭三响,黄轿数乘,自行宫出,分别为慈禧、光绪、皇后,以及护驾诸王与大臣。其断后者为大阿哥。沿途市肆,设置香花灯彩;长安父老,齐集西门外跪送,奉献黄缎万民伞九柄。
圣驾出南门,取“南方旺气向明而治”之义,旋又折绕东关,诣八仙庵拈香进膳。拈香进膳毕,复又上路。一路千官车马,万乘旌旗,气象极为严肃,较来时光景,大不相同。陕西州县都守以上,均在灞桥恭送,取蒲桥折柳,迎来送往之礼。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此次返京,未走山西,而取道河南。河南沿途百姓,负担惨重,蒙受踩躏,受害非浅。
——选自《侯马文史资料》(第二辑 198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