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种各样关于健康的说法,其中 “小病不断,大病不来” 这句俗语流传甚广。很多人深信,偶尔感冒发烧的人,其免疫力会比一直保持健康的人更强,他们认为生点小病能够激发免疫系统,使其提高识别异常细胞的能力,从而在面对重大疾病时更有抵抗力。然而,这种说法真的科学吗?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深入探讨一下免疫力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对于 “小病不断,大病不来” 这一观点,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的王东旭医生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他指出,经常感冒并不能说明免疫系统更加活跃,恰恰相反,这往往意味着免疫功能较弱,这样的人实际上更容易患上重病。这一观点与我们日常的认知大相径庭,让很多人感到困惑。
根据《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的标准,成年人一年感冒 2 - 6 次属于正常范围。如果感冒次数超过 6 次,那就需要多多留心,看看身体是不是出现了什么小故障。这个标准为我们判断自身健康状况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让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认识感冒与免疫力之间的关系。
然而,当我们接受了这一观点后,又会产生新的疑问。明明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看起来身体强壮,精力充沛,可一旦有点小痛去医院检查,就被确诊为癌症。而那些看起来体弱多病的人,反而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表面强壮并不等同于免疫系统强壮。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医学研究会的喻安书教授对此进行了解释。他表示,总有点小毛病的人,由于身体经常发出 “警报”,所以他们能够更敏锐地察觉到身体的微小变化。一旦身体有任何不舒服,他们就会及时去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样一来,即使真的患上了疾病,也能够在早期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治愈率。
而平时很少生病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身体素质过人,对自己的健康过于自信。即使身体出现了一些不舒服的症状,他们也不太在意,不愿意去做体检。这种麻痹大意的态度,使得他们很容易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一旦被确诊为大病,由于病情已经发展到了较为严重的阶段,预后效果往往不如那些及时就医的人。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有两个人,一个人平时经常感冒、咳嗽,但他每次都能及时去医院治疗,并且听从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和休息。另一个人身体一直很好,很少生病,所以他从不把身体的一些小不适放在心上。有一天,那个看似强壮的人突然被查出患有癌症,而那个经常生病的人,由于平时对身体的关注,即使有一些小毛病,也都能及时得到解决,身体依然保持着相对良好的状态。这个例子生动地告诉我们,不能仅仅根据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更不能忽视身体发出的任何信号。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的免疫力强不强呢?这里有 5 个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自测,看看你能达到几个?
免疫力强的人,首先表现为不容易生病。他们的免疫系统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能够更有效地抵抗外界的细菌和病毒。即使不小心感染了病菌,他们的身体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将病菌消灭,所以不太容易感冒或生病。而且,一旦生病了,他们的恢复速度也比常人更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健康状态。
伤口愈合速度快也是免疫力强的一个重要表现。当身体受到伤害时,免疫力强的人的免疫系统就像是一支高效的修复队伍。它能够迅速行动起来,重建伤口周围的血管,为伤口的愈合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同时,免疫系统还会派出中性粒细胞,像忠诚的卫士一样,防止细菌入侵伤口。在这样的保护下,伤口能够更快地愈合,也不容易被感染。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恢复和调节。免疫力强的人一般都能够保持规律的作息,睡眠质量较高。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免疫系统也会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而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患病的风险。
体重稳定也是免疫力强的一个体现。免疫系统强的人,一般都能够稳住体重。这是因为强大的免疫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背后有良好的新陈代谢、平衡的内分泌系统、健康的肠道菌群等得力帮手在支撑。这些因素相互协作,共同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使得体重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情绪稳定与免疫力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处于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等,会损害免疫系统的功能。而情绪稳定的人,由于心理状态较为平和,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从而保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所以,情绪稳定的人往往免疫力更强。
免疫力就像一个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成长与衰老的阶段。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的张丽医生提到,步入老年期,免疫力会呈现断崖式下降。70 岁后,体内的免疫细胞活性和数量只有 20 岁时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变得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有些老人家认为,只要吃药就能提高免疫力,殊不知,这可能反而是在破坏免疫系统。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句话一点不假。我们的肝和肾就像是处理药物的工厂,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的运转能力会逐渐下降。如果此时大量服用药物,药物的副作用对身体的影响就会更加明显,健康风险也会随之增加。有研究表示,对于 60 岁以上的老人家来说,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更高。
以下这 4 类药,中老年人需要慎用慎吃,否则不仅不能强身健体,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虽然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使用会出现骨质疏松、高血糖、高血压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增加他们患上其他疾病的风险。
抗生素,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加替沙星、克林霉素等,老年人如果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很容易破坏正常菌群,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而且,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以后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止痛药,长期服用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且,某些止痛药含有成瘾成分,不仅会让患者产生依赖性,还会损害免疫细胞,进一步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乙酰氨基酚等,大量服用会损伤肝肾及消化系统,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这些药物虽然在缓解疼痛和炎症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老年人在使用时一定要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好剂量和使用时间。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我们不能仅仅依赖药物来提高免疫力。对于老年人来说,用药一定要谨慎,不能随随便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才能有效地提升免疫力。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这些都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因素。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呵护好自己的免疫系统,为健康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