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土壤与地下水风险防控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大会在厦门举行

世界生态杂志 2024-07-25 13:13:43

2024年7月22-23日,由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国际生态经济学会(筹)主办的“2024年土壤与地下水风险防控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大会”在厦门顺利举行。大会以“加强科技支撑健全保障体系,建设美丽健康中国”为主题。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教学副院长赵林主持会议并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出席会议的嘉宾,包括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鸿志、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二级研究员张发旺、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王占生、生态环境部原土壤生态环境司一级巡视员陈永清、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鹏、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发与评估部主任刘锋平等。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 教学副院长  赵林

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鸿志博士代表协会向全体参会专家和代表表达感谢。她介绍道,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前身为2007年创建的国际节能环保协会,后随社团改革于2015年10月在北京注册并更名为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协会积极践行“做促进绿色生态经济国际金桥”的宗旨,坚持以实际行动提升生态经济、碳经济、新自然经济等产业发展,推动生态、环保、双碳、生物多样性等技术工程的运用和示范;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广泛开展工商界可持续市场的交流与合作,为社会各界搭建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的交流合作平台。现任会长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院士,学术与专家委员会主席是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业务范围覆盖碳中和、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等。会员单位以央国企和上市企业为主。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在美丽中国地下水和土壤的示范市以及生态毒性的监控能力等方面大踏步往前,把中国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示范、监测和评估和真正的治理做到实处。今年我们也在绿色产品上加大力度,集中力量推进可持续发展产品、监测技术及治理技术。

 

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刘鸿志博士

随后,进入特邀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二级研究员张发旺作了题为‘酸性矿坑水“景观”表征与成因“真观”之探’的报告。他从景观特征及分析、真观分析及模式、基于“景观-真观”研究的水污染防治新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他认为景观是表征,真观是成因和归趋,而酸性矿坑水治理的根本是借真观的演化的力,选择适宜的物化生的手段,使景观与生态和谐,即达到治理目的,而非只考虑各项指标。张院士用景观和真观描述来揭示酸性矿坑水的形成,解读了真观背后科学的机理,把美学与科学完美结合。同时其团队还根据不同矿坑水成分特点,提出分类防治、以废治废、资源化利用等多种治理办法。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二级研究员张发旺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王占生作了题为“成品油泄漏场地修复技术与案例”的报告。他主要从成品油泄露的场地污染特点、场地污染调查与修复技术、修复实践3个层面交流其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他深入分析了有关场地调查技术和修复技术,重点强调要高度重视油品污染场地的安全问题,如已经停产场地在在修复过程中依然会有油气挥发。他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更新换代,即将面临小型加油站、油库等不断被废弃关停的问题,成品油防止泄漏以及关停后场地修复今后应被加强关注。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 王占生

大会下半场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张发旺院士主持。生态环境部原土壤生态环境司一级巡视员陈永清司长作了题为“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及行业发展前景”的报告。报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工作进展,二是主要任务及攻坚难题,三是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他强调要做好强化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布局引导,深化环境底线;强化环境管理,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源头防控,防渗漏缺乏成效,探索开展试点示范;强化部门协同,强化形成监管合力。最后他对土壤和地下水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了深度分析,一是土壤和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会极大地助力经济动能的持续增强;二是土壤和地下水的生态修复将成为新型快速的发展领域;三是新模式创新和发展逐步加速;四是市场的规模会日益扩大。他认为,“十四五”阶段双碳战略、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等是时代主题,也是地下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时期,要看到市场刚需释放和利好政策加持的趋势,坚定信心,携手同步,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作出贡献。

  

生态环境部原土壤生态环境司一级巡视员  陈永清

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鹏作了题为“黄土高原流域水沙调控及其资源化利用”的报告。主要就黄河流域水沙变化与水土保持、淤地坝分布及拦沙蓄水作用、流域水沙资源化利用3个方面详细分析,并提出其关于淤地坝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他指出黄河的水量变化仍不稳定,近60年黄土高原降水总量呈非显著性减少趋势,多年暴雨量空间分布从西北向东南逐步增多。新时代黄河治理需建立全面的认识,建立现代化的体系,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以生态理念协同加强淤地坝建设开发利用。同时统一地表与地下治理,将草地、湿地、梯田等与污染物削减措施科学配置,创新水土流失和农业非点源污染协同治理的新途径。他认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才能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鹏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发与评估部主任刘锋平作了题为“美丽园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重大工程全过程管理实践”的报告。报告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美丽园区建设总体要求、二是美丽园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重大工程、三是美丽园区建设案例与实践、四是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他强调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全方位提升包括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乡村的建设。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载体。他讲到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需求、环境管理重点及重大工程的工作目标及相关政策依据。对广西某园区的进行案例分析,并在最后对园区数字化、保障措施、美丽园区建设的全面性这几大方面指出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发与评估部主任 刘峰平

此外,大会除主会场主旨报告外,还安排了建设用地与工业园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风险管控及修复专题;石油石化行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污染土壤风险管控与安全再利用;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及低碳修复;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与修复技术;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土壤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识别、运移、溯源及修复技术研究;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风险防控重大工程全过程管理与实践;地表一土壤一地下水跨介质污染溯源模拟与协同修复;微生物过程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矿山酸性水防控与矿区生态修复;流域水土保持与高质量发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关键技术;区域地下水环境时空演化及其主要驱动因素;14个议题共计16场议题分会场。这些论坛的设置进一步丰富了会议内容,促进了更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探讨。

本次大会为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专业综合的交流平台以及多元化的合作机会,各位专家的报告涵盖了该领域的多个重要方面,为推动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会议的成功召开将对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保护的创新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为进一步健全保障体系、构建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注入新的动力。未来,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能够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技术的提升,探索出更多环保治理修复改善的新路径,为保护、改善土壤与地下水及生态平衡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希望更多的科研力量和社会资源能够投入到土壤与地下水生态保护事业中来,共同维护我们的生态平衡、推动美丽健康中国建设。

本次会议包括开幕式、特邀主旨报告及16个议题分会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治理科技成果转化交流会活动等。会议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以及资深企业家出席开幕式致辞并进行特邀主旨报告。三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来源:中国环境APP​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