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审题立意指导
一、材料核心内涵解读
爱因斯坦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个人价值的评判标准。“贡献” 指的是个体为他人、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在物质或精神层面所做出的积极付出与推动;“取得” 侧重于个人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物质财富、名誉地位等。此句强调摒弃以个人得失、索取多少来衡量价值的观念,倡导从对外部世界的积极作用去评判个人价值,引导我们思考奉献在人生价值实现中的关键意义 。
二、立意角度分析
(一)个人层面:贡献铸就自我价值
从个人成长和发展角度,可论述贡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经之路。当人们将个人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贡献发挥自身才能、实现理想,能获得真正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例如,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一生都在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做贡献,他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也让自己的人生价值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写作时可列举此类个人通过贡献成就自我的案例,阐述贡献与个人价值的紧密联系。
(二)社会层面:贡献促进社会发展
从社会整体来看,个体的贡献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无数人在不同岗位上的付出,推动着社会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像张桂梅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众多山区女孩改变命运,她的贡献不仅改变了这些女孩个人的人生轨迹,也为社会培育了更多人才,促进了教育公平。可结合此类案例,论述个体贡献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只有人人都积极奉献,社会才能和谐繁荣。
(三)批判错误价值观:摒弃功利的价值取向
批判现实中部分人以取得多少来衡量个人价值的功利主义观念。一些人过于追求物质财富、名利地位,却忽视了对社会的贡献,这种错误的价值取向导致社会风气浮躁、人际关系冷漠。可通过列举一些过度追逐名利而迷失自我、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反面案例,如某些企业为追求利润忽视产品质量和社会责任,对比突出以贡献衡量价值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
(四)历史文化层面:追溯贡献者的价值传承
从历史文化角度,回顾历史上那些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如孔子传播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为中医药学留下宝贵财富。阐述这些人物的贡献如何跨越时空,传承至今,体现他们的价值经久不衰,进一步论证以贡献衡量个人价值的普适性和永恒性。
三、立意注意事项
1. 避免片面化:立意时不能绝对化地否定 “取得”,应强调在实现个人价值过程中,“取得” 可以是贡献后的自然结果,但不能将其作为首要追求和价值评判标准 。
2. 联系实际:立意要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现实,无论是正面案例还是反面现象,都要能引发读者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增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和说服力。
3. 深入挖掘:立意要避免停留在表面,可深入探讨贡献背后的精神动力,如责任感、使命感、爱心等,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更好地鼓励和引导人们做出贡献,提升立意深度 。
【参考范文】
贡献为笔,书写人生华章
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这句话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根弦,让我陷入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往往过于关注自身的获得与成就,却忽视了最为本质的东西——贡献。
回首历史长河,那些被我们尊称为伟人的人,无一不是因为他们的巨大贡献而名垂青史。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价值。他们没有刻意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是将国家兴亡、民族大义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以贡献社会为己任,书写着人生的壮丽篇章。
在当代社会,也有许多平凡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乡村教师张玉滚,坚守深山18年,用知识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大国工匠”徐立平,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极其危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还有那些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们,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展现出无私无畏的精神面貌……正是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用他们的付出和汗水,为我们的社会注入了正能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迷失了方向,过于追求个人的名利和地位,而忽略了对社会的贡献。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最终只会遭到历史的唾弃。这些反面案例提醒我们,不能仅仅看重个人的得失,而应将目光放得更远,关注如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那些杰出人物为榜样,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无论是在科技创新领域,还是在文化传承方面;无论是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还是在环境保护的行动里,我们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让我们牢记爱因斯坦的话,以贡献为笔,书写属于我们的人生华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收获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更会在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的贡献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和荣誉,而在于你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以贡献丈量人生价值
爱因斯坦曾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方向。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物质的获取、名利的追逐所迷惑,而忽略了真正能够体现个人价值的,是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贡献。以贡献丈量人生价值,才能让生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贡献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当我们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时,我们的生命便有了独特的意义。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他将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作为自己的目标,在田间地头辛勤耕耘数十载。他的贡献不仅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问题,更推动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袁隆平实现了自我价值,他的名字被人们铭记,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人。正是因为他将个人价值融入到对社会的贡献之中,才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像袁隆平这样的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贡献越多,个人价值的体现就越充分。
从社会层面来看,个体的贡献是社会进步的基石。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付出,无论是科学家、医生、教师,还是普通的劳动者,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贡献。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张桂梅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山区女孩改变命运;无数的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逆行出征,守护着人们的健康。他们的贡献推动了社会在医疗、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的进步,让整个社会更加美好。如果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的取得,而不愿意为社会贡献力量,那么社会将陷入停滞,甚至倒退。正是因为有无数愿意奉献的人,社会才能不断发展,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步。
以取得来衡量个人价值,往往会陷入功利主义的陷阱。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过于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地位,为了获取更多而不择手段。他们将个人的利益置于首位,忽视了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这种错误的价值取向,不仅让他们失去了内心的安宁,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与之相反,那些以贡献为价值追求的人,虽然可能没有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但他们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他们的精神财富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例如,雷锋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他的贡献虽然没有为自己带来物质上的富足,但他的精神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历史长河中,那些被人们铭记和敬仰的人,无一不是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孙中山先生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他们的贡献跨越了时空,至今仍在激励着我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生的价值,让我们明白,只有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让我们以这句话为指引,在人生的道路上,少一些对取得的执着,多一些对贡献的追求,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增添一份温暖,为他人带来一份帮助,以贡献丈量人生价值,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文章从多方面论证了贡献对人生价值的意义。若你对文章案例、论述结构有新想法,或是想调整语言风格,欢迎随时和我交流。
《贡献与价值:衡量人生的真正标尺》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这句简洁而深刻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之路。它提醒着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更应关注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从历史长河中看,那些被后人铭记的伟大人物,并非因为他们拥有多少财富或地位,而是由于他们无私的奉献改变了世界。例如,屠呦呦女士,她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青蒿素的研究,历经无数次失败却从未放弃。最终,她的研究成果拯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如果仅仅以物质上的“取得”来衡量,屠呦呦或许并不算特别富有;但就其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巨大贡献而言,她的价值无法估量。再比如特蕾莎修女,她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投身于救助印度加尔各答贫民窟中的穷人和病人。她的一生没有积累下巨额财富,但她给予那些处于绝境中的人们希望与关爱,使自己的生命绽放出耀眼光芒。这些伟大人物的事迹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在于奉献而非索取。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价值观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往往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名利双收成为许多人的目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迷失了自我,忘记了作为社会成员应有的责任。相比之下,那些默默无闻却始终坚守岗位、服务大众的人更加值得尊敬。无论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扎根基层教育的乡村教师,亦或是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他们虽然平凡,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奉献精神,为社会的进步贡献着力量。正是有了无数这样甘于奉献的人,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和谐稳定地发展。
对于个人来说,将目光聚焦于贡献也有助于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当我们把精力投入到帮助他人、改善社会的过程中时,会发现内心深处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这种感觉并非源于物质上的回报,而是来自于对他人的影响以及对社会进步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同时,通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还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宽视野,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贡献不仅是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也是促进个人成长的有效途径。
当然,强调贡献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否定个人合法合理的权益。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但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应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努力争取个人的发展空间,又要时刻牢记肩负的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
总之,爱因斯坦关于价值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人生的新视角。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里,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更多地关注如何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因为这才是衡量一个人真正价值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有限的人生旅程中创造出无限的意义。
以贡献为炬,照生命长河
爱因斯坦的箴言如黄钟大吕,在人类精神的穹顶久久回响:"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当功利主义的潮水漫过精神的堤岸,当物质主义的飓风席卷价值的原野,这句话恰似穿透迷雾的灯塔,指引我们重寻生命意义的坐标。
贡献的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绽放永恒光芒。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历经千年风沙,那些无名画工用赭石与青金石绘就的飞天,早已超越了技巧的范畴,成为人类精神的永恒图腾。北宋布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时,或许未曾想过自己的名字会载入史册,但那些流动的铅字却让文明得以传承。正如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写下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庙堂之上的金印紫绶,而在于泽被后世的文明火种。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历史深处,会看见无数这样的星辰,他们用贡献编织成文明的经纬。
在平凡中创造伟大,是贡献精神的当代诠释。张桂梅扎根滇西贫困山区四十余载,用布满膏药的手托起两千多名女孩的求学梦;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让生命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就像深山里的灯盏草,虽不似牡丹国色天香,却以微弱的光亮照亮夜行者的归途。这种平凡中的伟大,恰是中华文明"大道至简"的生动注脚,证明着: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身份的高低,而在于贡献的重量。
然而,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对贡献的误读时有发生。当"精致利己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当"成功学"的毒鸡汤大行其道,我们目睹了太多将个人得失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的现象。某些科研人员为追逐名利剽窃成果,某些网红主播为博取流量消费公序良俗,这种异化的价值观如同精神雾霾,遮蔽了价值判断的明镜。但历史终将证明:秦桧的跪像永远跪在民族记忆里,而岳飞"精忠报国"的丹心,永远闪耀在人类精神的星空。
站在文明传承的十字路口回望,那些以贡献为坐标的生命,构筑起人类精神的脊梁。从张骞凿空西域到郑和七下西洋,从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绝笔到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誓言,中华文明五千年薪火相传,正是靠着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就像长江黄河,每朵浪花都在奔涌中消逝,但千回百转终成浩荡之势。当我们以贡献为炬火,照亮的不仅是个人生命的航程,更是整个文明的星空。
让我们以贡献为舟楫,在历史长河中破浪前行。这艘航船既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也要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胸怀。当我们不再用功利的标尺丈量生命,不再以世俗的眼光评判价值,就会在贡献的沃土中,收获比任何勋章都更璀璨的精神丰碑。这或许就是爱因斯坦留给我们的永恒启示:真正的生命价值,永远镌刻在为人类文明增添的每一道年轮里。
以贡献为尺,量人生价值
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之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们常常以财富、地位、名誉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然而,真正的价值却在于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
贡献,是人生价值的最好诠释。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这一理念。袁隆平,这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名字与金色的稻田紧密相连,他的成就并非体现在个人财富的积累上,而是体现在让无数人远离饥饿的伟大事业中。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因此成为人们心中真正的英雄。
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以自己的方式贡献着力量。那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些坚守在偏远山区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点亮孩子们的未来;那些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人民的健康。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巨额的财富,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价值。他们的贡献,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人过于关注个人的“取得”,将财富和地位视为成功的唯一标志。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甚至损害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不仅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还会让人生变得空洞和无意义。一个人的价值,不应仅仅体现在个人的得失上,而应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只有当我们把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时,我们的人生才会有真正的意义。
以贡献为尺,量人生价值,不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也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当我们把目光从个人的“取得”转移到对他人的贡献上时,我们会发现,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帮助他人,不仅能够让我们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感激,更能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满足感和幸福感。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他人带来希望和快乐时,我们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在追求贡献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贡献并非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每一个小小的善举,每一次无私的帮助,都是对社会的贡献。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无论我们的能力大小,我们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贡献的机会。哪怕是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能成为他人生活中的阳光。
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提醒我们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让我们以贡献为尺,量人生价值,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在贡献中,我们不仅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在奉献中成长,在奉献中幸福,在奉献中成就永恒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