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浩气长存,精神不朽

一池翠萍及柳生烟 2025-01-09 15:18:49

广州先烈路,是为了纪念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的七十二烈士而得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位于先烈中路79号。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是安葬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墓园,占地12.9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气魄雄伟,现也叫黄花岗公园。

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起的一场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第十次武装起义,也是武昌起义前同盟会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孙中山先生评价:“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会在全国各地及华侨中挑选120多名骨干,组成先锋队,在黄兴率领下在广州举行起义,攻打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但由于人数和武器上的劣势,逐渐陷入被动,起义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依然顽强抵抗,有姓名可考共牺牲86人。

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只有29岁,最小的年仅18岁。他们中林觉民及其《与妻书》,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牺牲时年仅24岁。林觉民的同胞兄弟林尹民,也是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还有被称为炸弹大王的喻培伦,起义时,他胸前挂满了一筐炸弹,边冲边向敌人投掷,直到弹尽被俘,后英勇就义。

他们中有不少华侨同胞。

百年前,为了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他们义无反顾,“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受幸福,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

死难烈士的遗骸陈尸在广东咨议局前的空地上。

“黄花岗上黄花开,黄花白骨共一堆。”

革命党人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收集了72具烈士遗骸埋于红花岗(原称三望岗),其后以“咨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为题作了披露,红花岗后改称黄花岗,这次起义亦称为“黄花岗起义”。

1912年,广东军政府拨款10万元在潘达微掩埋忠骨处始建烈士墓园,早期墓园为著名建筑设计师杨锡宗设计。

同年5月15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首次举行了七十二烈士墓祭典。孙中山亲自主持祭典,写下祭文,亲手种植松树,现尚存一棵。

后来多次增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由墓亭、纪功坊、乐台、四方塘、黄花亭、西亭、大门楼等建筑组成,其主要建筑汇集在中轴线上,依托地形,逐级上升。

浩气长存牌坊为七十二烈士陵园正门,竣工于1936年,门额花岗石镌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写“浩气长存”四个大字。

正门进去就是长长的墓道,经过默池,默池建于1921年(民国十年)。默池正面正处在主墓道,是瞻仰、拜祭先烈必经之道。游客走上拱桥,由于斜坡的作用,便会不由自主地把头低下,就像低头默念,使人肃然起敬。

正中央是墓亭,顶上刻着国民党的党徽。亭中立着一块方尖碑,上面写着“七十二烈士之墓”。

墓亭后方,就是巨大的纪功坊,由72块青石叠成崇山形,象征72烈士。纪功坊横额是章炳麟用篆书写的“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青石堆顶上屹立着自由女神像,意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思想。墙壁上镶嵌着孙中山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记亭,亭中伫立着一块烈士碑,上面镌刻着黄花岗起义中牺牲七十二烈士的名字和籍贯,林森监修,汪兆铭书。

龙柱,国民党安南党部于1926年3月(民国十五年献造),柱身为倒卷的青龙,柱底为鲤鱼跃龙门。

黄花岗起义碑廊,是后人为纪念缅怀死难烈士所立的碑。

陵园内还有潘达微墓,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墓,陆军上将邓仲元墓,被孙中山称“为共和殉难之第二健将”的史坚如墓,喻培伦衣冠冢。

最后还有一个小知识,中共党代会奏唱《国际歌》也是从此地开始。1923年6月20日,中共三大闭幕当天,全体代表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举行悼念活动,由瞿秋白、张太雷教唱《国际歌》。从此,在中共党代会闭幕式上奏唱《国际歌》成为延续至今的传统。

0 阅读:4

一池翠萍及柳生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