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那好几百年的时间里,有这么一个人,他可是唯一一位籍贯为四川的状元。想当年,就因为四个字,光绪皇帝被打动得都落泪了,然后就钦点他当状元,这个人就是骆成骧。
更得说道说道的是,他出身贫寒,就是个寒门子弟,这么一来,就更能瞧出这人的本事了。那时候的大清都快不行了,摇摇欲坠的,大家都挺担心,骆成骧也在担心的人里头,而且,他把一辈子都扑在为国为民的事儿上了。
骆成骧生于四川的一个小县城,家里穷得叮当响,可穷归穷,这并不妨碍他对学习的热爱。骆成骧小时候,就因为家里条件差,日子过得磕磕绊绊的。
真是倒霉事一件接着一件,骆成骧七岁那年就永远地没了母亲,只能跟着父亲一块儿生活了。父子俩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就在这个时候,骆成骧的父亲认识了当地的一个商人,然后就把自己儿子过继给这个商人了。
就是打这个时候起,骆成骧才开始改姓“骆”。他的养父母和他没血缘关系,可对这个养子就像对亲生儿子一样好。不但让骆成骧能吃饱穿暖,还送他去念书识字。
毕竟在这乱世里,没学识的话日子可不好过,不管啥时候,社会都离不了读书人。“知识改变命运”这话在当时也没错。养父母对骆成骧的恩情,让他特别感动,他就把这份感动化作动力。骆成骧本来就聪明,又肯下功夫,他的前途那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而且,为了让他能接受更棒的教育,养父母就把骆成骧送到锦江书院去读书。在书院里,骆成骧结识了不少厉害的人物,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他十四岁那年参加了当年的州试,他写的文章被杨锐等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有几个人特别看好他,就把他推到了榜首的位置。骆成骧打小就透着聪慧,学问也好。打这以后,他的老师们都对他期望特别高,骆成骧也没让大家失望。光绪十九年的时候,他考中举人了,成绩还相当不错,全省排第三。
可惜,第二年的会试骆成骧没考上。但即便这样,他也没丢掉考取功名、报效祖国的那颗心。他就留在京城,等着再找机会试试。
骆成骧到了第三年又去参加会试,嘿,这次他可中举了,然后就该殿试。得提一嘴,光绪二十一年的时候,咱中国那可是乱得很,发生啥事儿了?不用多说,大家心里都有数。
国内国外的状况让骆成骧特别担心。殿试的时候可是光绪帝亲自来考问的。骆成骧的才学那是没得说,他的学问让光绪帝一个劲儿点头。不过,不管啥时候,光有学问可不行。在后面的策问环节,光绪帝就给骆成骧出了一道难题。
光绪问道:“怎样才能让大清富强?”骆成骧可不像有些人只会纸上谈兵,对于这个问题,他给出了好几个实在的解决办法,还从军事、政治等方面做了解释,之后又强调了变法图强是多么重要。
还记得前面提到过的吧,光绪,一直在探寻变法图强的路子。骆成骧写的文章特别合光绪的心意。为啥?因为文章里没有那些虚头巴脑、假大空的话,这一点尤其让光绪很是赞赏。
当然了,最让光绪感动的得数结尾那几个字“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就这八个字,骆成骧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那是展露无遗,而且实实在在地说到光绪心窝子里去了。那时候光绪不管干啥都被慈禧太后掣肘着,光绪想达成自己的目标根本就没门儿。
这时候骆成骧一出现,光绪就感觉有希望了,光绪可太想朝堂里有自己的人了。于是,光绪马上就把骆成骧定为状元了。朝堂上对这状元到底该是谁说法很多,可光绪根本不管,还是坚持把第一名给了骆成骧。
光绪这一回眼光可真是好,骆成骧的本事在后来完全展现出来了。当时朝堂上好多人都是慈禧太后那边的,这些人打心底里就不把光绪这个皇帝当回事儿。骆成骧,却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光绪身后。
在这儿也不禁感叹,要是光绪能亲政的话,他俩说不定就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可历史哪有假如。骆成骧一直盼着光绪能自己掌控朝堂大局,还说只有光绪把权力都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够扭转局势。
这之后骆成骧可没少努力。他入朝之后就进了翰林院,当起了翰林院修撰。维新变法那年,他成了春闱考官,还和杨锐自发搞了个蜀学会,这学会就是用来宣传新思想的。
维新变法开始之后,光绪帝就一道指令接着一道指令地下达。这时候,骆成骧就被光绪帝安排去负责京师大学堂的筹建工作。说起来,早在变法开始之前,骆成骧就已经和一些变法派的人有接触了,像梁启超等人,他还经常跟他们一起讨论事情。
早些年的时候,骆成骧深切感受到朝廷里顽固派的势力那可老强大了。所以,他就一直提醒梁启超他们,千万不能太着急了。后来,列强又开始侵占咱中国的领土了,这时候变法那可是一分钟都不能耽搁了。可惜,这变法就维持了一百天就完事儿了。慈禧太后可真够狠的,直接就把光绪皇帝给关起来了,戊戌六君子也被她残忍地杀害了。
骆成骧被这件事影响可太大了,仕途都不想继续了。20世纪初的时候,骆成骧就出门求学去了。
受儒家思想影响,大伙都特别看重“知遇之恩”,就像以前诸葛亮为蜀汉尽心尽力,就是在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好多人去劝骆成骧,想让他参加革命。
可骆成骧一直都把当年光绪的知遇之恩牢记在心里,哪怕光绪已经不在人世了,他也不想掺和革命这事儿。辛亥革命完事儿后,骆成骧就回了老家,这屁股还没坐热乎,就收到袁世凯的信了。嘿,袁世凯在信里居然想让骆成骧出来做事,骆成骧当时就把送信的人骂得那叫一个狗血淋头。
那袁世凯肯定也没被放过,马上就写了声讨袁世凯的信。最后,袁世凯在一片声讨之下,没办法只能退位了,他那短暂的称帝生涯也就这么结束了。
骆成骧晚年住在成都,开启了教书育人的生活。1912年的时候,骆成骧当上了四川高等学校的校长。过了四年,国家开始按区设立大学,可惜四川不在这范围里,骆成骧特别着急,就到处奔波,努力去筹办大学。
骆成骧对教育可热心了。他当上国学学院校长后也没歇着,一直为成都大学的建立出力气。1926年骆成骧去世的时候,老百姓们都自发地来送他最后一程。
想当年那乱世之中,骆成骧可是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本心,这可太不容易。清朝灭亡之后,骆成骧就把自己的后半辈子都献给教育事业。他这一辈子,既对得起光绪,也对得起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