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被杀的时候曾经说过,恨不用孟子度之言。这是因为孟达曾经向刘封写信劝降,刘封没有听从。谁知道自己对刘备忠心耿耿,却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刘备对于刘封的死也十分难过,“为之流涕”。那么,刘封为何会被刘备赐死呢?
一、刘备斥责刘封的两个理由。刘封在上庸失守,逃回成都以后,就遭到了刘备的谴责。刘备谴责刘封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欺凌孟达,致使孟达叛逃。二是不去救援关羽,使得关羽败亡。刘备在这两点上谴责刘封,是因为这些事物是刘封的职责所在,他负有相应的责任。
在三国时期,孟达此人以反复无常著称。不过此人也有他的长处,那就是明进退,知荣辱。在刘璋手下,他与张松、法正交好,和法正一起迎接刘备入川,是第一批投身刘备集团的蜀中人士。刘备这个人有识人之明,在入川时带了法正,而让孟达留下来驻守荆州。
刘备对孟达的使用与法正不同,但是他将法正与孟达所有的兵士都交给孟达统领,让孟达也说不出什么。可是当孟达攻打上庸的时候,刘备却派出刘封去帮助孟达,并且还派刘封担任孟达的上司,这就耐人寻味了。
以刘封的能力,他是比不上孟达的。刘备这样安排人事,自有他的用意。因为上庸地处襄樊上游,水路交通发达,从这里出发袭击襄樊,会给曹魏出其不意的打击。更何况此时关羽已经开始发达襄樊之战,上庸的战略地位也水涨船高。
刘备派刘封镇守上庸,就是让他相机策应关羽。孟达虽然能力强,但是他资历浅,心机深,让刘备不放心。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刘备与关羽、张飞情同兄弟,刘封相应的也与关羽、张飞有叔侄情分。派刘封到上庸,刘备心中还是感到放心的。
至于孟达,这个人虽然心机很深,但是他在刘备眼中还是比较可靠的。他和张松、法正一起迎接自己入川,担任宜都太守驻守荆州。在攻打房陵、上庸时表现出色,甚至不惜杀了诸葛亮的姐夫蒯琪。刘备对孟达也作为功臣进行了封赏,赏赐给了他鼓吹的殊荣。如果刘封对他处置得当,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但是恰恰是刘备认为放心的方面出了问题。首先是刘封与孟达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刘封甚至夺走了孟达的鼓吹,让孟达颜面扫地。这使得孟达找到了借口,率领手下从上庸出走,投降了曹魏。而刘封眼看着孟达出走,却无可奈何,完全暴露了他色厉内荏的一面。
这使得上庸的局势一片混乱,申耽、申仪等人也对刘封失去了信任。在曹魏的进攻下,刘封手下众叛亲离,申耽、申仪都投降了曹魏。刘封最终一败涂地,只得丢掉上庸,逃回成都。作为镇守一方的将领,丢掉领地,当然要受到刘备的斥责。
其次,在对待援助关羽的这个方面,刘封的做法令人发指。原本刘备就是让他去策应襄樊的战事,否则的话,刘备夺取的上庸就毫无任何战略价值。关羽在发动襄樊之战后,向刘封多次写信要求援助,却被刘封、孟达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理由,拒绝发兵。
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刘封和孟达在拒绝关羽发兵的要求后,对关羽的战事不闻不问,切断了与他的一切联系。刘备之所以没有向关羽有力援助,一方面是加紧建设蜀中,准备北伐,人力物力有限。另一方面则是不知道襄樊前线的真实情况,没有直接参与。
后来刘备得知了襄樊之战中刘封、孟达的表现,感到十分愤恨。如果他们出兵襄樊,会减轻关羽的很大压力,整个战役就不会是关羽独立抵抗曹操、孙权的夹击,那么战役的情况就会有所不同,至少关羽不会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孟达看透了这一切,为了免受刘备的惩罚,才会以遭受刘封欺凌的借口叛逃了。
因此,刘备在这两点上谴责刘封是十分正当的。作为独当一面的将领,他辜负了刘备的厚望。对内,他不能团结部下,让手下人服从自己,而是肆意妄为,侵凌手下。当事变发生时,他又束手无策。对外,他毫无大局观念,不明白自己的职责,眼看着友军浴血奋战而不管不问。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失职,更是犯罪。
二、诸葛亮为何要建议除掉刘封。如果按照刘封的这两个过失,刘备可能不会杀他。因为在刘备的征战生涯中,丢掉领地的将领很多,也没见刘备为此处罚过人。再加上刘封这个人对刘备忠心耿耿,他就算是犯下了这些过失,依然没有接受孟达的劝降,而是返回成都接受刘备的处罚。就从这一点来说,刘备也应该给他立功赎罪的机会。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一个建议。史书上记载说,“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从这个记载来看,诸葛亮的建议才是刘封被赐死的主要原因,决定了刘封的死命。
我们看诸葛亮提这个建议的出发点,完全是出于中国古代的帝王之术。诸葛亮的思想与刘备不同,刘备年少时师从大儒卢植,思想偏向于儒家。而诸葛亮的思想更偏向法家。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为辅佐后,思想也向法家转变。在他给刘禅的遗嘱中,让他研读《商君书》就说明了这一点。
诸葛亮在入川之后,就把益州作为蜀汉的大本营来经营。他在益州以法家的手段推行法制,使得益州松弛的吏治焕然一新。同时,为了益州的长治久安,他对益州的人员使用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有一些人虽然有能力,但是诸葛亮也毫不犹豫地予以清除,甚至不惜引起叛乱。比如说彭羕、黄元这类人。
当时刘备年事已高,继承人问题关系到蜀汉政权的命运。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刘禅强。但是,由于刘禅是刘备的嫡子,使他失去了继承刘备事业的机会。这让刘封的所处的境地十分尴尬,用《三国志》的评价是,“刘封处嫌疑之地”,刘备和诸葛亮都防备他有篡位之心。
刘备派刘封镇守上庸,其实是对刘封的一种考验。他想让刘封在上庸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展现他的品行和能力,建立自己的功勋。这样,就能打消包括诸葛亮在内大部分人的顾虑,并且在未来的朝廷中占有自己的地位。
谁知道刘封的所作所为让刘备极度失望,他不但抛弃了刘备给他创造的机会,并且还变本加厉地引起了大家的疑忌。他对内不能团结部下,妥善处理内部的问题,造成内部离心离德,众叛亲离。对外他没有大局观念,不听从关羽的调遣,听任关羽自生自灭。
这一切都是刘封“刚猛”的性格造成的。他自诩能力过人,再加上有刘备的宠信,义子的身份,根本不知道自敛。在整个蜀汉政权中,刘封只认可刘备的权威,其他人包括拥有假节钺权力的关羽,他都看不到眼里。
这样一来,虽然大家认可刘封对刘备的忠心,但是如果刘备去世的话,谁又能够保证他对刘禅抱有相同的忠心,谁又能够制约他呢?当年汉景帝明知周亚夫忠于汉朝,但是担心后代无法驾驭他,把周亚夫下狱而死。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处死刘封,与此如出一辙。
因此,诸葛亮向刘备建议处死刘封,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蜀汉政权的长治久安。刘备和诸葛亮不是没有给刘封机会,让他能够自保。但是由于刘封“思防不足以自卫”,随手抛弃了刘备为他创造的机会,结果咎由自取,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
结语:刘封被刘备派遣镇守上庸,其实是刘备给刘封的自保机会。当时关羽在襄樊战场打得顺风顺水,如果刘封能够施以援手,不但能够缓和与关羽的关系,也可以建立功勋。这样,在刘备去世后,刘封也可以凭借这些有利条件,保证自己的地位。
但是刘封根本不明白刘备的苦心,他依照自己的性格任意行事,不但坐看关羽自生自灭,还众叛亲离丢失了上庸。对刘封极度失望的刘备,这才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为了蜀汉政权的长治久安,赐死了刘封。刘封的死不能仅仅怨外界的因素,最主要原因的还是他咎由自取。
死有余辜!